瓷器吧 关注:167,897贴子:3,586,668
  • 2回复贴,共1

大宋王朝铸就钧瓷,禹州钧瓷异军突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初,传统钧窑器物的特点是青色釉面匕出现紫色或者红色的斑块,以区别于其它青瓷。它的烧制方法是在涂满含铁的青瓷釉上点涂 含铜的釉,在还原火焰中烧成,得到青釉如玉、紫斑如霞光的窑变装饰效果。这种点涂斑块的方法,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受到唐代花瓷的影响。
现代考古证明,唐代在河南登封市、新密市、鲁山县、郊县、禹州市等地生产出釉色为黑、褐釉上带有“蓝斑釉彩",或黑釉带乳白斑,或乳白色中呈现针尖状蓝斑的瓷器。这些瓷器黑中泛蓝、蓝中泛白、蓝白相间;斑点有的排列规则,有的随意加上几点。经过烧成时釉面的流动,其斑似波浪,变幻莫测。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涂上多种釉色、使其在烧成时不同釉色再进行交融流动变化,使器物表面出现绚丽多彩艺术效果的花釉瓷器,被专家称为“唐花瓷",而收藏家则称之为“黑唐钧”。钧瓷“始于唐”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北宋初年,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结束,国家实现统一。社会生活开始趋于稳定,各种生产活动也相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钧瓷制作工艺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发展,成为中国禹州钧瓷手工业历史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
宋炉 宋盘 宋碗

一时间,官窑林立,民窑四起,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由于当时禹州山区森林茂 密,煤炭储藏丰富,境内又有颍河、涌泉河、兰河等l 6条较大河流,因此,烧 制瓷器所必需的瓷土、釉药、燃料和水源全都具备,这些是禹州市在唐宋时期制 瓷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从技术层面上看,这段时期青釉瓷器的工艺全面完善,能 成功使用还原火,钧瓷技术在禹州地区迅速发展并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


1楼2012-11-26 17:11回复
    到了北宋中期,点涂斑块这种新颖、独特的装饰技法越来越受民间窑场的喜 好,并逐步被广泛采用,生产出大宗生活日用品,如碗、盘、瓶、炉等。产品的质量已相当精良。民窑的繁荣昌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钧瓷装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制瓷技术的精益求精,烧造工艺的更加完善,使得钧瓷产品备受人们的珍视, 精品绝品往往被宫廷收藏。
    北宋后期.皇帝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和珍奇文物,就下令在民间大肆搜刮。《水浒传》里说到的“花石纲”指的就是运送这些物品的特殊运输交通项目。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的“造作局”和苏州的‘‘应奉局”等。专门采集牙、角、金、玉、竹、藤、丝、绸等原料,制作各种奢侈工艺品。还四处搜罗各种珍贵的花石树木,当时凡是民家有一石一木被看中,也难逃劫掠;深山中的奇石,江湖中的异物,也都迫使工役去开采此外,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粮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也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频频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朝廷为了种植道路运来的奇花异草和制作怪石盆景,在河南禹县钧台附近建立了钧官窑,以烧制各式花盆、奁、鼓钉洗等陈设用瓷。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宋钧官窑。
    考古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结合宫中传世的钧瓷实物,对其产地禹州市进 行过多次考古调查。1965年,终于在禹县城北门内古钧台附近的八卦洞发现了钧官窑遗址,并发现此处烧制的钧瓷器物,无论造型、釉色还是款识均与宫内传世钧瓷相同。该窑址叫“钧台窑”,也有资料上写作“八卦洞窑"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钧台窑遗址的发掘,证明宋末宫内陈设所用的钧官瓷,即烧于此地。在发掘过程中,共开探方1 4个,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发现大批窑具、瓷器、瓷土、釉药、彩料和砖、瓦当等建筑材料。


    2楼2012-11-26 17:11
    回复
      2025-08-18 19:48: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这处窑址所发掘出的瓷器种类看,既有钧瓷、汝瓷、影青瓷,又有黑瓷和禹州市扒村类型的白地黑花民用瓷等各类瓷器品种;从窑址分布区域情况看,在烧制时有着明显的分工。据此可知,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的瓷窑区,但各类瓷器又有各自的生产区域。在这个瓷区的范围内,既有“官窑”又有“民窑”。从生产瓷器品种上看,印花汝窑青瓷属耀州窑系,白地黑花又与扒村窑相类似,属于磁州窑系。这些品种无疑均属于民间瓷窑系统。钧窑区生产的瓷器却与民间窑大不相同,在造型、釉色等方面与宫内陈设所用的钧瓷完全一致。大量的发掘实物及文献资料证明,钧台窑就是北宋末年建立起来的‘‘宋钧官窑”。现在这里已建为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作人员在发掘钧窑址1 工作人员在发掘钧窑址2
      根据考古发掘,钧台窑烧制的专供宫廷使用的御用钧瓷,造型除了少数为碗、盘等日常生活器皿外,大多是宫廷摆设的各式花盆和盆奁,以及尊、瓶、洗等艺术陈设品。大量的各式花盆,正是为了适应当时宫廷内奇花异木栽种的需要而制作的。这些花盆造型设计丰富,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海棠形、葵花形、莲花形、倒钟式及敞口盂式等,并且各种造型的花盆均配有相应的盆奁。
      在各式花盆和盆奁底部都刻有“一”至“十”的汉字号码。一来是同号配套;二来也是为满足宫廷的设计要求;三来可以根据各式花盆所需数量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这个时期,钧瓷产品无论从技术和艺术上都发展到了顶峰。由于皇宫的需求和徽宗皇帝的赏识,钧瓷艺术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3楼2012-11-26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