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该车勇夺总成绩和各单项比赛第一名,标志着该校无人驾驶智能车的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从北京台湖收费站到天津东丽收费站,百公里的距离,高速公路上复杂的行车条件,完全由电脑智能操作驾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历时85分钟,科幻电影中的幻想的情节,昨日在京津高速路真实地上演了。备受瞩目的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昨日完美地完成了京津高速公路测试项目。记者也第一时间走近了这辆神奇的智能车,见证了令人叹服比无人机技术还要复杂的高科技,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记者详述了该技术未来广阔的应用空间。
测试现场:高速行车百公里不用司机专家院士全程护航
昨天9点,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外,一辆车顶与车前保险杠处安置着雷达设备的黑色现代途胜准时驶上了高速,这辆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车正式开始了它的京津高速的测试之旅。记者了解到,这辆电脑自主控制的小汽车全程无人操控,整个行驶过程中的超车、减速、刹车、停靠全部自主完成。科研人员要做的,仅仅是在出发前设定到达位置――天津东丽收费站。
1个多小时后,记者在东丽湖收费站远远看到,智能车在高速上极速飞驰而过,非常平稳,仿佛有经验的司机稳稳把住方向盘一般。智能车无人驾驶全程跟随的军事交通学院的副教授刘宏泉告诉记者,智能车行驶全程共花了85分钟,平均时速79公里每小时,最高速达105公里每小时,其中超车共33次。颇为有趣的是,行驶途中智能车有一次“想”超车,但是雷达监测到后面的车速较快,判断超车危险系数较高,又“老老实实”地待在了自己的位置行驶。
尽管是无人车,但在测试过程中车上还是坐了几个人,包括一些专家坐在车里全程监控智能车的表现,同时确保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与此同时,与这辆无人驾驶智能车同行的还有大约10辆车组成的保障观摩车队,而这个车队的“乘客”中仅院士就有好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