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6bb86301000b7r.html:
首先,高阳的资料有误导的嫌疑,如果要讨论高鹗是否有时间从事续写《红楼梦》的工作,当从高鹗乾隆五十六年回推十年算起。按:高鹗中举前,不可能越过乡试,参加会试。高鹗中举后,不可能再回头去参加乡试。因此,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高鹗实际可能参加的考试如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乡试。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乡试。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预行正科乡试。——高鹗中举即在这次。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预行正科会试。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恩科会试。
十年之间,最多只参加了五次考试,平均两年一次。而且,也只是在1788、1789、1790三年间有连续的考试任务。而在此之前的1781年、1782年、1784年、1785年、1787年,高鹗没有任何考试任务。谁能断定,在这相当空闲的五年中,高鹗就一定没有续写《红楼梦》的时间?曹雪芹能在十年内写完结构严谨的前八十回,高鹗用五年空闲时间,难道还写不出破绽百出的后四十回?这还是高鹗在1790年会试失败之前的情况。从1790年高鹗会试失败,到1791年十二月程高本付印。这里又是一年的时间。高鹗既然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整理出一百二十回文稿,前面五年的空闲时间里,难道还写不出四十回文字来吗?要知道,曹雪芹的十年还包括他自己增删、整理五次的时间!高鹗用五年时间完成四十回的续作,再用一年时间整理、修补,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第二,论证方法和过程也多半幼稚可笑。
————————————————
而现在通行本的后四十回,却也是称得上精心杰构的佳作,"高本四十回大体上所有前八十回的伏线,都有极精细出奇的接应
————————————————
这种说法,也大概只有红楼梦的门外汉能够说的出口了。前面已经举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大量严重的冲突:“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贫穷难耐凄凉”的冲突、“高魁子贵”与“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冲突,贾母对林黛玉“狠毒冷淡”与贾母极偏爱林黛玉的冲突,夏金桂“自焚身”与“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冲突等等。这些主题和重大情节方面的严重冲突,恰恰说明了高本四十回完全是对前八十回有意颠覆,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首先,高阳的资料有误导的嫌疑,如果要讨论高鹗是否有时间从事续写《红楼梦》的工作,当从高鹗乾隆五十六年回推十年算起。按:高鹗中举前,不可能越过乡试,参加会试。高鹗中举后,不可能再回头去参加乡试。因此,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高鹗实际可能参加的考试如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乡试。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乡试。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预行正科乡试。——高鹗中举即在这次。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预行正科会试。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恩科会试。
十年之间,最多只参加了五次考试,平均两年一次。而且,也只是在1788、1789、1790三年间有连续的考试任务。而在此之前的1781年、1782年、1784年、1785年、1787年,高鹗没有任何考试任务。谁能断定,在这相当空闲的五年中,高鹗就一定没有续写《红楼梦》的时间?曹雪芹能在十年内写完结构严谨的前八十回,高鹗用五年空闲时间,难道还写不出破绽百出的后四十回?这还是高鹗在1790年会试失败之前的情况。从1790年高鹗会试失败,到1791年十二月程高本付印。这里又是一年的时间。高鹗既然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整理出一百二十回文稿,前面五年的空闲时间里,难道还写不出四十回文字来吗?要知道,曹雪芹的十年还包括他自己增删、整理五次的时间!高鹗用五年时间完成四十回的续作,再用一年时间整理、修补,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第二,论证方法和过程也多半幼稚可笑。
————————————————
而现在通行本的后四十回,却也是称得上精心杰构的佳作,"高本四十回大体上所有前八十回的伏线,都有极精细出奇的接应
————————————————
这种说法,也大概只有红楼梦的门外汉能够说的出口了。前面已经举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大量严重的冲突:“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贫穷难耐凄凉”的冲突、“高魁子贵”与“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冲突,贾母对林黛玉“狠毒冷淡”与贾母极偏爱林黛玉的冲突,夏金桂“自焚身”与“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冲突等等。这些主题和重大情节方面的严重冲突,恰恰说明了高本四十回完全是对前八十回有意颠覆,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