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费心在这里复述一遍星文和海蝶的恩怨,也不想在这里重复一遍《编号89757》和周董模式音乐的某种暧昧关系,要对《编号89757》真的做一个总结呈辞,竟然发现可以讨论的话题居然所剩无几。这实在是主流市场萎缩落后的又一个赤裸罪证。
89757,到底是一个制度维护者的号码,还是某个被囚禁者的指代?在这张专辑中的杂糅与刻意技术化的制作和唱腔,搭上最流行的旋律和不随和的歌词典故运用,还真是不容易给这张专辑来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时间许多意见,也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口了。
纵观全片,中板台式R&B,慢板抒情R&B和周董标签的搞怪歌曲组成了这张专辑。然而不管intro和慢板歌曲里面旋律如何优美,林俊杰转音来得多么让人耳花缭乱,快歌编曲如何热辣劲爆,让人看到的只是技术化的不断纯熟,越垒越厚的企图心就好像一堵高墙。挡住任何人更进一步的道路.
这张专辑是冰冷的,不管有招数百出的sample或者是各种素材的引用,都只是一心为了引发听者生理机械化的感动,这种有备而来的强奸是让许多低龄听众无法深究的。毕竟,面对这一张热闹悦耳的专辑,谁又会去纠正那么多呢?
所有慢歌或者说慢板的桥段之中,歌词都显得空虚,虚拟出来的情境并不真实,牵强的典故掺杂,在《一千年以后》我们不详细追究有谁谁的影子,毕竟《江南》是一首影响力太大的歌,《江南》模式放之内地皆准是非正确虽然未知,但是我还算满赞同林俊杰继续沿用这个模式,因为没有那个主流歌手不是如此。但是这首歌和《江南》相同的是,将一段流畅上口的旋律和一个可以延展出去的词语或概念接在一起,其实毫无关联,如此说来,似乎连缺点都和周董一摸一样了。快歌的无厘头也延续着眼下正畅销的快餐文化。在听完全部歌曲以后,ok,我们的耳朵收到了这些流畅上口的信号,听到了转音转的来已经不大随意自然的嗓音,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得到了短暂的听觉快感,林俊杰们得到了预想的目的,我们的耳朵被顺利的强奸了。
林俊杰要为自己写畅销的歌曲是没有错的,公司要按照一个安全的模式组织一张专辑也没有错。但是林俊杰究竟该作为一个什么样的歌手存在呢?说创作歌手,他的模式显得过于固定,说演绎派,却缺少自己的风格。林俊杰的确已经接近了《编号89757》,这样一个套路痕迹甚重的唱歌机器,缺乏自己应有的生命力,说这张专辑冰冷也是意料之中了。
唯一有点热度的,或许就是《突然累了》这首歌了,但是堆砌的排比又略微显得生硬。前奏太过teen pop的编曲和哼唱将林俊杰的定位和目的也昭显出来。这个唯一的人性光芒又被破损的专辑概念所击沉,然后消失在不停的听觉轰炸之中。《编号89757》完全可以更顺畅的造出一张更完整的专辑,却被无数芭乐和碎拍绞碎。
我并不知道林俊杰追求的创作是什么,如果是按照无数个影子的规格来打造一个人前的形象的话,那么被替代是迟早的事情。面对一张满目疮痍的专辑,我们看不到创作人单纯的初衷,在看过了太多关于"造jay运动"的正反言论之后,甚至难以探察到这张专辑最致命的缺点是在哪里,在机械生硬,在无效模仿,在格式样本?我拿什么讨伐你,编号89757,难道下一步是被我们的耳朵枪毙么?
89757,到底是一个制度维护者的号码,还是某个被囚禁者的指代?在这张专辑中的杂糅与刻意技术化的制作和唱腔,搭上最流行的旋律和不随和的歌词典故运用,还真是不容易给这张专辑来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时间许多意见,也找不到一个好的出口了。
纵观全片,中板台式R&B,慢板抒情R&B和周董标签的搞怪歌曲组成了这张专辑。然而不管intro和慢板歌曲里面旋律如何优美,林俊杰转音来得多么让人耳花缭乱,快歌编曲如何热辣劲爆,让人看到的只是技术化的不断纯熟,越垒越厚的企图心就好像一堵高墙。挡住任何人更进一步的道路.
这张专辑是冰冷的,不管有招数百出的sample或者是各种素材的引用,都只是一心为了引发听者生理机械化的感动,这种有备而来的强奸是让许多低龄听众无法深究的。毕竟,面对这一张热闹悦耳的专辑,谁又会去纠正那么多呢?
所有慢歌或者说慢板的桥段之中,歌词都显得空虚,虚拟出来的情境并不真实,牵强的典故掺杂,在《一千年以后》我们不详细追究有谁谁的影子,毕竟《江南》是一首影响力太大的歌,《江南》模式放之内地皆准是非正确虽然未知,但是我还算满赞同林俊杰继续沿用这个模式,因为没有那个主流歌手不是如此。但是这首歌和《江南》相同的是,将一段流畅上口的旋律和一个可以延展出去的词语或概念接在一起,其实毫无关联,如此说来,似乎连缺点都和周董一摸一样了。快歌的无厘头也延续着眼下正畅销的快餐文化。在听完全部歌曲以后,ok,我们的耳朵收到了这些流畅上口的信号,听到了转音转的来已经不大随意自然的嗓音,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们得到了短暂的听觉快感,林俊杰们得到了预想的目的,我们的耳朵被顺利的强奸了。
林俊杰要为自己写畅销的歌曲是没有错的,公司要按照一个安全的模式组织一张专辑也没有错。但是林俊杰究竟该作为一个什么样的歌手存在呢?说创作歌手,他的模式显得过于固定,说演绎派,却缺少自己的风格。林俊杰的确已经接近了《编号89757》,这样一个套路痕迹甚重的唱歌机器,缺乏自己应有的生命力,说这张专辑冰冷也是意料之中了。
唯一有点热度的,或许就是《突然累了》这首歌了,但是堆砌的排比又略微显得生硬。前奏太过teen pop的编曲和哼唱将林俊杰的定位和目的也昭显出来。这个唯一的人性光芒又被破损的专辑概念所击沉,然后消失在不停的听觉轰炸之中。《编号89757》完全可以更顺畅的造出一张更完整的专辑,却被无数芭乐和碎拍绞碎。
我并不知道林俊杰追求的创作是什么,如果是按照无数个影子的规格来打造一个人前的形象的话,那么被替代是迟早的事情。面对一张满目疮痍的专辑,我们看不到创作人单纯的初衷,在看过了太多关于"造jay运动"的正反言论之后,甚至难以探察到这张专辑最致命的缺点是在哪里,在机械生硬,在无效模仿,在格式样本?我拿什么讨伐你,编号89757,难道下一步是被我们的耳朵枪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