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10,476贴子:12,231,275
  • 3回复贴,共1

【紫】(转)[驳]谁解其中味?诸葛亮为何对一个丑女人终一不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丁亥岁中 诸葛出山整1800春秋 望苍穹 唯我在 拙文祭之 表先生之情(近日央视等举行大型庆典活动以纪念孔明出山1800年 特为此文悼之)
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一句楚谚,言道“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不禁掩面大笑半天。这大约是告诫周围年少英俊的儿郎们,娶媳妇万万不可像诸葛先生这样失败,名满天下却要天天面对黄脸婆一个。  想想这大约也真是当年隆中闺女们的伤心事。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十分英俊的——《姓源韵谱》《三国志》皆载孔明“身长八尺”,虽然不太明了古代的尺有多长,但中国自古有七尺男儿之称,这么说应该是比普通人高挑了;再者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曾言:“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看来他的不凡相貌已经到了让周围的人惊奇的地步。罗氏演义中说孔明“飘飘然有神仙之姿”,到也不算完全空谈。  偏偏这样的英俊少年又极其风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兴书目》曾载:“诸葛亮撰《琴经》一卷”。《历代名画记》有云:“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再加上多部史书明确指出:“亮好为梁父吟”。据考梁父吟是山东民歌,既然孔明好唱民歌已经远近闻名,想来一定有不错的嗓音。而且孔明也善于玩魏晋名士们吹口哨的绝活,《魏略》就说他“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陈寿进表中说:“权…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这样的雅士让开馆四处结纳名士的孙权都称奇不已,更何况襄阳城内隆中冈上闺中待字的姑娘们呢。  中国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好像宋朝之后才渐成规矩,《世说新语》中记载美少年潘岳妙每逢出门,“妇人遇者,莫不联手共萦之”(手拉手围着他),这样看来,魏晋时期男女之间风气还是十分开放的。所以隐居隆中的风雅才子,怕也是许多姑娘日思夜想。频抛红袖的对象。可惜诸葛先生似乎有将单身贯彻到底的气势,隐居几年,只忙着四处游学,丝毫没有论及嫁娶之事。可是在众人翘首期盼之时,孔明的婚事居然以十分迅捷的速度完成了。《襄阳记》载沔阳名士黄承彦,跑来拜访诸葛孔明,言道:“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于是他就匆忙找了辆牛车把女儿拉来了。眼看着黄金夫婿成了远近闻名的丑女的枕边人,怎不令隆中广大女儿岳丈们在茶余饭后之时摇头称恨,一时纷纷“时人以为笑”,出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这样的谚语也不足为怪了。  但这黄头黑面的丑女有何魔力,竟使孔明甘心一生携手以对?虽然色相只是空皮囊一副,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相信诸葛丞相有登徒子那般吹嘘丑妻的嗜好。于是就有很多好事之徒猜测孔明娶妻纯粹是权势之争,以前孔明就因为自己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得以和荆州第一大姓庞氏结上了表叔亲,黄氏是当时荆州仅次于庞氏的大族,黄承彦本人又是刘表的连襟(同理也是蔡瑁的连襟),若是孔明娶了黄月英,就等于和荆州所有的在野及当权派扯上了亲戚关系。这门亲事对于巩固孔明在荆州的地位自然是大有裨益的。  先不说这种说法何等贬低了孔明的局量,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少年时便有“志恢宇宙”的气象。胸有大志者哪有心力经营这种细碎。再说孔明若有心攀附这等裙带关系,早就在荆州谋个一官半职。始终坚持自己躬耕山野,不屑在刘表处仕官的他就算扯上这等亲戚关系又有何用?以前看纪念居里夫人的一篇文章,说道居里夫人年轻时为了科学牺牲了自己的美貌,毅然剪掉长发以杜绝追求者。看过之后哑然失笑,在居里夫人那里,科学本身就是极至的美丽,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方程,她那里定然觉得千娇百媚别番风味。热爱科学如居里夫人者,怎会觉得自己是一种牺牲呢?  认为居里牺牲了美貌来成全科学,孔明牺牲了婚姻来成全政治,恐怕都只能说是妄自以己度人,未免令人心中十分不受用了。说起来近年来好像有许多奇怪现象,大家都大有打倒一切偶像的气势,慢慢的连岳飞都算不得民族英雄了。而我宁愿不“现代”,就算是幻想,也愿意在心中永远为高尚保留一席之地。  就像我宁愿相信孔明娶了月英是因为有互相激赏的感情,因为以她的聪明和才华,足以做他的知己。曲高则和寡,或许在那个朝不保夕的乱世,那个女子,可以真正理解孔明的理想。给他他需要的分享、支持和帮助。  一年寒假的时候去过五丈原诸葛亮庙,惊奇的发现偏殿里供着一个女子,很多女子在下面朝拜,香火居然比丞相的还要旺盛。心下奇怪半晌,走近一看,前面的牌子上竟然写着黄月英的名字。想起民间关于这个女子“木人磨面”“羽扇传计”的种种传说,不禁真正钦佩起她来。其实真正聪明的女子,自然有办法让男人不在乎她的相貌。  孔明自娶了黄氏之后,夫妻间相敬如宾,执子之手,于子偕老。但是天妒伉俪,很长一段时间,黄氏都没有为孔明育子(好像是先有了女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遇到这种情况,男人休妻或者再娶都可以,但是孔明没有选择任何一个。他去江东的哥哥诸葛谨,把他的儿子过继到自己膝下,夫妻间依旧恩爱如初。每当捧书读到此处,心中都有暖流涌过,感激世界上有这样的故事存在,使日渐荒凉的心不至于完全干涸。  再后来,诸葛亮官拜汉相。但是他虽然累年受赐。拿的应该是蜀国最丰厚的薪水(累计受赐八十万斛)。但却大多赏给了别人。再加上孔明一身洁白两袖清风,竟至一度“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与李严书)。黄氏始终自己养桑织布,自给自足,没有给孔明增加一点麻烦。在孔明46岁的时候,黄氏终于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孔明那时日日忙于北伐,没有时间享受天伦。黄氏独守成都,一人带大儿女,毫无怨言。  三国时有许多神仙美眷,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如吕布貂禅、陈王洛女、公瑾小乔,我也喜欢这样的英雄美女、才子佳人,有如夜空中的美丽焰火,绮丽绚烂,让后人叹想不已。但是孔明夫妇,就像陌上青烟,林间流水,仿佛平淡,却温和自然。很喜欢一个小故事,说是恒温征蜀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孔明时代的小吏,年已逾百。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与谁比?」小吏淡淡答道:「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孔明行事便是如此,不说惊天动地之言,不作离奇乖张之事,但却如同每天呼吸的空气,每天要喝的水源,平时感觉不到,只有离开了,才知道最好的只是事事合理。  就像孔明和月英的婚姻,没有乱世离奇的色彩,只是一生行云流水相濡以沫,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十分合理罢了。  



1楼2007-05-11 20:22回复
    ``


    2楼2007-05-11 20:41
    回复
      2025-08-17 14:4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主要是吸引眼球```呵呵小伎俩``


      4楼2007-05-11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