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人本来没有丝毫了解。
第一个印象是因为凯楠。在凯楠预选赛唱完了普通朋友之后,她的一段话。大意是在这么多的唱陶喆的人中,你是第一个了解R&B精髓的。说的不错,但是实在拐了太多的弯,我记得是用了N个“的”,好话不好好说,这是很多做评委的通病吧。有趣的是郑钧似乎实在听不过了,直接来了一句“一个会唱歌的人。今天听了一下午,就你最会唱歌了。”
这一简单精辟一晦涩到诘屈聱牙的说辞对比,成了足以和凯楠那让人爱怜的声音相辉照的记忆。
第二次的印象有点道听途说的味道。
这个“途人”还是郑钧。大家可能还记得郑杨之争指向的那个选手杨沫。记得当时郑钧的说法就是,“郑洋老师”因为人家长相问题没有给通过。(绝对没有杜撰,大家可以去看那段著名的视频。)只是此时“郑洋老师”只是在这一幕中作为龙套出现——不对,说龙套太低估她的作用,其实应该是如金蛇郎君或者袁崇焕在金庸的书中的角色那样,即使不亲自登台,却奠定了整个剧的基调。
最后一次就是我认为直接导致凯楠出局的这一番评论了。
今天因为听凯楠的歌,也就又顺带的把“郑老师”的这段大论重新温习了几遍。原来我之前的记忆是有偏颇的,我当时写道她用了“难道”之类的词,但其实没有。不过总体感觉上应该没有错,这段貌似不太激烈的说辞实在适合用来做用语言杀人的范本。今后有机会希望能做深入的分析(如果其他网友有兴趣做就更好了。),现在是还没有精力侵入这么艰深的课题。
不过有一点,大家肯定都注意到她的结句。那句“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唱什么歌都是这个味道呢?”。
心急的朋友一定忙于指出,其实她的“不知道”是实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最开始她就听过凯楠的完全不同的一曲普通朋友,而且大唱颂歌过。
也有的朋友会埋怨,她这样一个反问句,借助她作为评委的特殊身份,可透着多么的不厚道!
再进一步,可能你也注意到她的表情,其实是我们只有在心急要说服别人时才有的样子。
但是,其实大家更应该注意她随处可见的类似“多年”等精妙的遣词造句,更重要的,通篇的精彩华章。
第一个印象是因为凯楠。在凯楠预选赛唱完了普通朋友之后,她的一段话。大意是在这么多的唱陶喆的人中,你是第一个了解R&B精髓的。说的不错,但是实在拐了太多的弯,我记得是用了N个“的”,好话不好好说,这是很多做评委的通病吧。有趣的是郑钧似乎实在听不过了,直接来了一句“一个会唱歌的人。今天听了一下午,就你最会唱歌了。”
这一简单精辟一晦涩到诘屈聱牙的说辞对比,成了足以和凯楠那让人爱怜的声音相辉照的记忆。
第二次的印象有点道听途说的味道。
这个“途人”还是郑钧。大家可能还记得郑杨之争指向的那个选手杨沫。记得当时郑钧的说法就是,“郑洋老师”因为人家长相问题没有给通过。(绝对没有杜撰,大家可以去看那段著名的视频。)只是此时“郑洋老师”只是在这一幕中作为龙套出现——不对,说龙套太低估她的作用,其实应该是如金蛇郎君或者袁崇焕在金庸的书中的角色那样,即使不亲自登台,却奠定了整个剧的基调。
最后一次就是我认为直接导致凯楠出局的这一番评论了。
今天因为听凯楠的歌,也就又顺带的把“郑老师”的这段大论重新温习了几遍。原来我之前的记忆是有偏颇的,我当时写道她用了“难道”之类的词,但其实没有。不过总体感觉上应该没有错,这段貌似不太激烈的说辞实在适合用来做用语言杀人的范本。今后有机会希望能做深入的分析(如果其他网友有兴趣做就更好了。),现在是还没有精力侵入这么艰深的课题。
不过有一点,大家肯定都注意到她的结句。那句“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唱什么歌都是这个味道呢?”。
心急的朋友一定忙于指出,其实她的“不知道”是实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最开始她就听过凯楠的完全不同的一曲普通朋友,而且大唱颂歌过。
也有的朋友会埋怨,她这样一个反问句,借助她作为评委的特殊身份,可透着多么的不厚道!
再进一步,可能你也注意到她的表情,其实是我们只有在心急要说服别人时才有的样子。
但是,其实大家更应该注意她随处可见的类似“多年”等精妙的遣词造句,更重要的,通篇的精彩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