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吧 关注:535贴子:1,790
  • 1回复贴,共1

【媒体采访】《世界新闻报》,20070430,对刘晨晓捷的专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探寻催眠治疗的神秘世界   
《世界新闻报》2007-04-30     记者 李静    

  不知不觉全身放松 思维意识依然清醒    

  催眠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神秘和灵异,但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它正在中国悄然兴起。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催眠治疗师刘晨和罗晓捷,并在他们的带领下体会了一趟神奇的催眠之旅。       


脑瘤患者走入催眠世界    

  4月9日一大早,记者按约好的时间来到了罗晓捷的家,3层的TOWNHOUSE非常漂亮。记者面前的罗晓捷清秀挺拔,声音特别柔和,而站在她身旁的同事刘晨戴着一副眼睛,看上去斯斯文文,让人无法把他们同神秘的催眠联系起来,倒像是哪个学校的老师。    

    说起成为催眠师的过程,刘晨感慨,也许真的是缘分。他曾经是个非常成功的工程师,1998年被查出颅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脑瘤,几乎占到了脑容量的1/3,开颅手术虽然非常顺利,却在2003年再次复发。2002年,他还经历了一次重大车祸,他驾驶的桑塔纳2000,与对面逆行的车辆迎头对撞,车子彻底报废。    

  用亲戚朋友的话说,那几年他基本上没有一年不出事的。但每一次意外他都平安度过了,这让刘晨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晨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催眠培训班课程,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得到这个信息的时候离开课只剩几天的时间了,刘晨专门从单位请假去参加了这一期的职业催眠师授证培训班。学员中,有亿万富翁、刚毕业的大学生、地方政府官员、山区中学的英语教师、银行信贷处长……培训结束后,刘晨觉得催眠行业就是他一生所要追寻的东西。后来经过熟人介绍,来找刘晨解决心理困扰的被治疗者也越来越多,使得刘晨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花在这方面。    


抑郁症患者当上催眠师    

  罗晓捷与催眠的缘分更是相当奇妙,她曾是刘晨所接触的几百个个案中,印象最深的之一。本来在某外企担任法律顾问,有很好的前途和收入,但在4年里被抑郁症困扰的三段时间中,罗晓捷不但无法从事任何工作,各式各样的治疗还花去了好几万元钱。外出旅游、心理咨询、体育锻炼、音乐治疗……能试的办法全试了,但她仍然无法遏制地想到自杀。    

  当时身在重庆的一位朋友跟罗晓捷说,催眠治疗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好方法,于是她赶紧上网查询。她看到北京一位名叫刘晨的催眠治疗师关于催眠、修行和催眠个案的帖子,感到很有意境,就给他发出邮件,请求帮助。    

  罗晓捷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始也有些担心,觉得“这也太容易了吧,怎么可能呢?”但事实就是,经过刘晨的催眠治疗,罗晓捷完全从抑郁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生活得充实快乐,并立志要帮助和过去的她一样痛苦的人。在经过几期催眠治疗师的培训后,也开始了催眠治疗师的生涯,抑郁症的经历已经成了她的宝贵财富。    

  今年年初,刘晨辞去了工作,罗晓捷由患者转变为搭档,两人合作开办自己的公司北京世纪金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催眠治疗、催眠培训、个人成长等为主营业务。   


催眠治疗师刘晨(右)正在给被治疗者进行催眠   


1楼2007-05-11 13:52回复
    主持人被催眠成“钢板” 

      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因为在业内的口碑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还有名人来找他们进行催眠治疗。但真正走入公众的视野,还是由于北京电视台一档名为《明星记者会》的节目。 

      当时,《明星记者会》的周末版想介绍一些不大被人了解的从业人员,编导王鑫决定通过网络获取一些信息。在百度贴吧中,他发现了一个催眠吧。由于王鑫之前就对催眠有一些了解,他立刻注意到吧主刘晨和罗晓捷很有可能就是做节目的合适人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交流,《明星记者会》将他们确定为访问人选。王鑫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做期节目,就是想向观众揭示催眠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期节目确实神奇,记者也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刘晨和罗晓捷,被他们的催眠技巧惊得目瞪口呆:一位主持人在催眠状态下,身体僵硬如一块钢板,直挺挺地被搭在椅子上成为“人桥”。另一个男性工作人员站在他身体悬空的部分,他既没有被踩塌也没有被踩疼,一点反应也没有。 

     记者找到了这位“人桥”陈柏君,从身体变僵硬、被人抬上椅子到有人踩上身体,他清晰地记得被催眠的整个过程和细节,而不是像大家以前所认为的失去意识,但对周围人的议论和喧闹他倒没有太多的记忆。至于站到身上的那位一百几十斤的男士,陈柏君回忆道:“有重量感,但没觉得非常重。” 


    本报记者体验催眠过程 

      在记者的要求下,罗晓捷让记者体验了一回催眠,不过胆小的记者没敢挑战“人桥”。舒服地陷在沙发中,闭上双眼,在她的带领下深呼吸3次。不可否认,单是罗晓捷的声音就有种催眠的能力,轻柔舒缓,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感到安心并且放松。 

     罗晓捷发出的第一个指令,是让记者想象有一股放松的暖流从头到脚流动下来,记者并没有明显感到暖流,却在罗晓捷的提示下,感到头顶、脸颊、下巴、肩……一步一步地放松下来。紧接着,罗晓捷说,记者的眼皮会很沉很粘无法睁开。的确很沉,不一定睁不开,但是沉到一动都懒得动。 

      随后,在罗晓捷的提示下,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似乎出现了,悬空,转着圈儿,好像是想让记者把它看清。在意识中仔细“看”了“看”,没发现什么特别,只是似乎缺少些光泽。接下来的部分,让记者感到十分神奇,就是在记者的嗅觉和味觉中,这个想象中的苹果竟然散发出一股清甜的味道,不明显,但能感觉到。 

     接下来,罗晓捷家洁白的墙壁上被记者想象出了一座大钟。记者的右手臂在催眠的作用下沉重得抬不起来,但当催眠进入更深的层次时,记者明显感到体内出现了一股抗拒的力量,使催眠无法再深入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记者自始至终都保持清醒的意识,并且记得催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只是觉得周围很安静,催眠治疗师的话很轻却非常清楚。催眠结束后除了略感疲惫,没有其他不适。刘晨告诉记者,这种感觉一般是由于潜意识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而给出的信号。 


    中国催眠治疗师悄然出山 

      近些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解决心理困扰的途径却不多。记者的一位朋友由于工作和感情上的挫折,受心理困扰已经近两年,医院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找过好几家医院的心理医生,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社会上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了几次之后,情况时好时坏,她无奈地告诉记者,想找一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实在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催眠应用在心理治疗上,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催眠治疗时,治疗师在把人带入催眠状态后,不给任何分析和指导,帮个案找到关键事件,在完整的描述过程中,帮他把被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催眠治疗,很重要的就是将那一份伤害身心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治疗身心困扰的功效。 

      目前,一些医院里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也出现在了催眠治疗师的训练班里。李琳(化名)就曾经是一个很出色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已经投资开办了自己的医院。虽然有多年的从医经验,他却仍然会遇到用传统医学和心理学知识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个精神病病人不吃不喝6天6夜,不但精神头儿十足,还能一脚把门踹烂。现在,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催眠课程,准备运用到日常的治疗中。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http://gb.cri.cn/12764/2007/04/30/2585@1573266.htm 

    http://gb.cri.cn/12764/2007/04/30/2585@1573291.htm 


    谢谢《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李静,编辑和报社领导! 


    ———————————————————————————————————— 

    《世界新闻报》简介: 

    《世界新闻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是中国广电集团报刊音像出版集团的龙头报纸,每周一、周四出版。《世界新闻报》创刊于90年代初,是中国最早面向市场的国际新闻报纸之一。创刊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读者群,拥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世界新闻报》以中国人的视角报道全球新闻,对热点事件、新闻人物和背景进行及时而深入的报道。深入报道与权威分析是《世界新闻报》的特色。作为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权威媒体,《世界新闻报》受到了政府高层、商界名家、学术权威和广大读者的关注。 

    《世界新闻报》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埃及、以色列、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韩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和特约记者,他们及时从前方发回最新最权威的国际新闻报道。 

    除了在北京印刷外,《世界新闻报》在上海、广州、成都、沈阳、西安、杭州、长春、武汉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印点,发行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联系方式 
    编辑部:010-68891596 
    发行部:010-68891195 
    广告部:010-68891419 

    《世界新闻报》网站 
    http://gb.cri.cn/world_news_journal/index.htm


    2楼2007-05-11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