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1贴子:439,823

【转载】知识科普帖:大英帝国的余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感谢作者 @ 希特勒℡


IP属地:湖北1楼2012-11-21 19:43回复
    二、英语

    由于大英帝国曾经统治过世界上1/4的领土,所以英语的普及也是其实力的一个体现。毕竟连我们这些未曾做过英国殖民地的人都要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把英语作为主要科目之一。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化影响力要有多么的强大。当然,英语的巨大影响力和美国接替其大国地位不无影响,但也正是因为美国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才使得美国得以继承英语为官方语言。美国对英语普及的贡献,也完全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记在英帝国的头上。国际化一个最基础的体现便是在公共设施上有英文的标识。


    IP属地:湖北6楼2012-11-21 19:44
    回复
      2025-09-04 11:10: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世界上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就这点上来说英语在人口数量上似乎不及中国,但反过来想,除了中国之外,又有哪个国家以中文为第一语言呢?况且即便在中国之内,又有普通话、吴语、粤语、闽南话等等的区分,和英语的影响力比起来,是不堪一哂的。我们历次的记者招待会,都要附带英文翻译,由此可见,东西方文明在语言上的差距绝非一朝一夕能追赶上的。在我看来,英语的普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制性普及阶段,即英帝国殖民主义鼎盛时期对英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这个时期以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心甘情愿,而是迫于形势下的屈服。第二阶段是自发性普及阶段,随着英帝国的没落和美帝国的崛起,人们越发感到若世界上没有一种通用语言的话,对国际事务上的沟通是很棘手的。而最妥当的方法便是继承英语为国际语言,其一是因为英帝国的语言传播已经起到了理想的效果,其二也是因为新的超级大国亦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若无意外,英语将会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语言。


      IP属地:湖北7楼2012-11-21 19:44
      收起回复
        一手开启了近现代文明.征服不光是靠武力的.思想还是最牛逼


        12楼2012-11-21 19:48
        回复
          3、固步自封。

          和所有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人一样,香港人也认为自己要比大陆强出好多,认为大陆还是50年代的大陆,认为自己的生活条件远远地比那些“捞仔”们强,否则为什么他们都要拼命到香港生孩子呢。所以香港人得出的结论便是:无论如何香港就是比大陆优越!而优越的一方,自然是可以冠冕堂皇的区别于被他们所蔑视的一方。此思想的另一个变种便是,香港回归大陆,是大陆沾了香港的光。不但沾了光,还剥夺了香港自己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利益。


          IP属地:湖北14楼2012-11-21 19:48
          回复
            所谓“香港问题”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个伪命题罢了。要想化解他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顽疾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自己发展繁荣昌盛了,香港人的优越感也会逐渐的淡化,也就越发显得那些要重新回到英统治时期的跳梁小丑有多么的可笑。他们指摘大陆人是坐井观天,殊不知坐在井底的正是他们自己。到那时他们自己也会知道:香港,在中国地图上只是和其它城市一样的一个小黑点罢了。


            IP属地:湖北15楼2012-11-21 19:48
            回复
              英国也知道,从无论是从地缘还是文化的角度,直布罗陀是绝对倾向于西班牙一方的。所以英国在谈判桌上的态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硬。虽然如此,英国自然也不甘心把吃到肚子里的肥肉吐出来,而且直布罗陀的军事价值是极其重要的,故英国方面的表态是:可以共享主权,但英国在直布罗陀建立的军事基地的使用权要完全归属于自己。最后英国人还做出了一个看似公平的要求:让直布罗陀居民公投。这个看似公平的条件是绝对不利于西班牙的,因为英国的经济实力强于西班牙是人所共知的,几百年的统治过去了,没有谁会放着优厚经济待遇不享受,去选择一个远逊于英国的西班牙。西班牙的自然不会往坑里挑,所以直布罗陀的问题要想解决,只能继续等待机会。前些日子还有英国舰艇在直布罗陀驱逐西班牙军舰的新闻,看来西班牙想拿回主权是遥遥无期了(谁让你西班牙打又不敢打呢?)。


              IP属地:湖北18楼2012-11-21 19:49
              收起回复
                五、马岛纠纷
                如果说西班牙胆子小不敢和英国开战的话,那阿根廷可要强硬的多。为了能收回马岛的主权,阿根廷于1982319日发兵占领了马岛以东139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大概英军是出于迷惑敌军的目的(孙子兵法所云:能而视之不能),任由阿根廷进一步行动。等到阿防完全占领马岛后,才开始对阿根廷宣战。

                马岛旗帜,左上角所显示的便是英国“可争议”的主权


                IP属地:湖北19楼2012-11-21 19:50
                回复
                  2025-09-04 11:04: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说当时撒切尔夫人听到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时,很迷惑马岛是什么地方。转而询问内阁,内阁也没有一个人说的上马岛到底在哪里,最后还是电告军方才搞清楚马岛的地理位置。这也许是一个笑话,但从中也不难看出,英国自始至终并没有重视过马岛,直到发现那里有丰富的石油储量。战争的过程很复杂,但结果很简单:英军获胜,并成功的占领马岛。在发现武力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后,阿根廷到别出心裁,想套用香港模式来解决马岛问题,对此英方的回应是拒绝。可见谈判背后谈得是实力,弱国是没有资格坐在谈判桌上的,要想拿回自己的东西,只能靠自己的拳头。(若90年代的中国还是像晚清一下,恐怕也会被撒切尔夫人一口回绝。弱国无外交。切记!切记!)


                  IP属地:湖北22楼2012-11-21 19:51
                  回复
                    尽管北爱尔兰在历史上是属于爱尔兰的一部分,但经过英国几百年的统治,北爱尔兰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英国移民的后裔,真正的爱尔兰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尽管出于人数上的劣势,但北爱尔兰人从未间断过脱离英国的诉求,暴力和流血也理所当然的夹杂其中。爱尔兰和英国之间的纠纷,极大程度上应当从宗教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宗教在欧洲的重要性,绝非在中国那么宽容,可以演变成儒释道三者共存的现象。任何宗教上的冲突都会引发持久的动乱,即便一时妥协镇压下去,也只是饮鸠止渴罢了。2016年左右北爱尔兰可能要举行一个独立的公投,而北爱尔兰问题的最新进展也只有到那时才能看清楚。

                    上图为北爱尔兰旗帜


                    IP属地:湖北24楼2012-11-21 19:52
                    收起回复
                      全世界有8000万爱尔兰人,在北美和澳洲,都有大量的爱尔兰人移民并且有大量的爱尔兰人社区,但讽刺的是爱尔兰本土只有区区460万
                      在半个世纪之前的美国,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是很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美国主流社会信奉新教),饱受社会歧视,很多工作甚至明确表示爱尔兰人回避,甚至有高档场所明确写着谢绝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只能从事民工、农场工人、管道维护、快递员等社会最底层最脏报酬也最少的工作
                      但是爱尔兰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如今已经融入了美国社会,还出现过一位爱尔兰人总统——肯尼迪
                      其实早期意大利移民和墨西哥移民都遇到过这个问题,西方社会对宗教的看法可没有中国这么宽容
                      最初移民到美国的人就是为了躲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而其他教徒来到美国后又对他们进行歧视。也许见风使舵是人性中本来就有个东西吧。不过好在美国知错能改


                      IP属地:湖北25楼2012-11-21 19:53
                      回复
                        七、麦克马洪线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纠纷问题就起自这条麦克马洪线。而所争夺领土的名称便是藏南。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英国人对于中国的西藏一直情有独钟,无奈迫于二战后已无力再在亚洲指手画脚,英帝国便在临死前把麦克马洪线这件遗物亲手托付给了印度(三哥)。三哥也没有辜负干爹的希望,把这条线引起的纠纷一直带到了今天,倘若大英帝国在天有灵,也一定会被它儿子的孝心感动的。

                        图中红线是中印分界线,绿线是麦克马洪线,橙色的区域便是藏南。


                        IP属地:湖北26楼2012-11-21 19:53
                        收起回复
                          八、印巴冲突
                          在英国插手克什米尔地区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两个不同的王朝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了矛盾的烙印。随着孔雀王朝最耀眼的人物阿育王的死去,佛教在当地日渐衰乱,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教的盛行。又过来1100年左右,即14世纪中叶,一个穆斯林为代表的·米尔扎王朝建立在了克什米尔这片土地上。宗教上的不同信仰,给日后的克什米尔问题播下了种子。随着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展,印度很快便沦为了殖民地。但印度人不甘心沦为英帝国的奴隶,便激起了强烈的反抗,英国方面也知道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全盘接受印度的事务,便在小范围内默许了一些非英属地方割据,虽然名义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实际上也要为英国马首是瞻。其中克什米尔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绿色区域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橙色区域为印度实际控制。其他区域尚处在纠纷之中


                          IP属地:湖北27楼2012-11-21 19:54
                          回复
                            印度教贵族公拉布·辛格从英国人的手上名义买回了查谟和克什米尔(此后这两个地区便统称为克什米尔地区),并承认了英帝国对印度的宗主权。虽然统治的贵族们信奉印度教,但民众普遍信奉穆斯林。在英国势力撤出印度之前,英属印度总督蒙巴顿按照宗教信仰,划分了信仰印度教的印度自治领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自治领。英属印度范围内的所有势力有权选择归属于哪一方,也有权选择继续保持独立。克什米尔的领袖倾向于维持现状:独立。尽管统治者意图维持独立状态,但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更倾向于归附巴基斯坦,于是武装暴动爆发了。巴基斯坦自然是支持当地群众的归附,变派出武装援助。克什米尔统治者见大势不好,变向同样信仰印度教的印度自治领倒戈。局势变成:统治者要归附印度,被统治者要归附巴基斯坦。而这恰好是英国《蒙巴顿条约》的空白之处。双方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毅然发动了三次战争,流血死伤且不说,矛盾到今天还没有解决。由于英国在撤出印度前对领土划分模棱两可的态度,所以国际上普遍把印巴问题归咎于英国当初的不负责任。


                            IP属地:湖北28楼2012-11-21 19:54
                            收起回复
                              2025-09-04 10:5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九、巴以问题之根源
                              根据旧约圣经上所讲,犹太人是上帝选中的种族,而“迦南(即巴勒斯坦)”便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家园。后来由于灾荒,犹太人便向西方迁移,大部分犹太人都定居在了埃及。由于受到埃及人几个世纪的压迫,摩西便自称受到上帝指示,带领漂泊在埃及的犹太人们重返迦南,这一件事便是著名的“摩西出埃及”。重回迦南不久,犹太人又受到了外族入侵,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波斯人、希腊人都在迦南这块土地上统治过。最终罗马人的出现,彻底把犹太人赶出了上帝赐给他们的家,自此犹太人便在世界各地流散着,大部分去了欧洲,也有一部分去了北非,有一小部分沿着小亚细亚继续向东走,有的在途中定居,选择继续向东走的犹太人最终到达了宋朝,宋朝皇帝听说有异邦人来到天朝,便把他们安置到开封,好生对待。他们算是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中,下场最好的了。这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开封犹太人”,随着不断的民族融合,他们也逐渐汉化,慢慢地成为了汉族中的一份子。


                              IP属地:湖北29楼2012-11-21 19: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