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书评- -
因为皮下自己是没什么时间去看这个的,所以,你懂得= =。
度娘- -帮助大家了解。。。之后看看思考角度。。。
一百度知道的提问:
提问者: 霏霏郁郁
百度上的其他书评都没切到点子上嘛~~都是一些泛泛之言……看这些还不如看林少华的前言呢……我很失败呢……自己买了一本村上的盗版合集,看到很多都缺页,而且觉得《天黑以后》缺的最多,于是到书店把能买的都买了
可是《天黑以后》好像真的是戛然而止,村上的《夜袭面包店》《驶向中国的船》的短篇合集也有很多篇都是这种感觉,后来才很白痴的了解村上的原罪论,梦想的缺失什么的~~唯一不靠别人看懂的只有《海边的卡夫卡》
话说一开始连《弹子球》都没看懂……所以我这种人很难搞啦……说得具体详细一点……不是废话多!
回答者中有转载党- -所以无所谓挂名字了:分号吧
①号:
一直比较钟爱春上村树的小说,从第一部‹挪威的森林›开始,总觉得读他的文字有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在有点忧郁的字里行间里体会着感情的多变与无奈,村上的小说大多描绘的是都市人的心态,或抑郁,或不露痕迹的反常,或暴力。而在文章中常常穿插一些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这次的天黑以后,刚开始看的时候比较费脑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逐渐展开,也渐渐进入了角色。
故事里只有几个简单的人物,看似是个体,却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村上描写人物心理是个高手,往往通过闲聊或者非常小的细节把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故事就发生在夜晚,一个东京平平常常的夜晚,通过失眠的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来揭示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人脆弱的承受能力,主角们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普通一分子,有着各自的烦恼和不如意,公司职员的暴力,情爱旅馆里的服务生的坎坷生涯,普通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模特的逃避心理,都从两个主人公的谈话中揭露出来。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六点,天亮了,故事也结束了。
村上的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努力,再努力一点,总会熬过去的。
整本书依然是村上以前的风格,在淡淡忧郁中安抚自己的心灵,因为怕盲目随波逐流,怕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所淹没,所以,用一种轻描淡写的口气来写,给人的感觉仿佛轻轻流过,但是,痕迹,却留在心里,隐隐作痛。
经典语录:
1、正因为软弱,才稀里糊涂的随波逐流。
2、做事不要半途而废,世上有的事只能一个人做,有的事只能两个人做,关键是把两方面结合起来。
3、时不时觉得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再快跑快逃,也不可能彻底甩脱,因为自己的影子是甩不掉的。
4、人这东西怕是以记忆为燃料的活着的,至于那记忆在现实中是不是重要,对于维持生命来说好像怎么都无所谓,仅仅是燃料罢了。重要的记忆也好,不怎么重要的记忆也好,百无一用的记忆也好,全是毫无区别的普通燃料。
5、慢慢的花时间一点一滴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样的想法是有的。一个人进入那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下来,但是,不得不特意建造那样的世界本身即意味着我是个容易受伤的弱者。
②号:
林少华教授在《天黑以后》译序里说,村上春树小说里出现的中国人总的说来都属于正面形象,这是完全不错的。村上自己也说过:“我对中国和中国人决不怀有不好的感情,相反,总的说来是有极大兴趣的。” 村上最喜欢的书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借用这个书名,让我们说一句:了不起的村上春树。
然而,《天黑以后》里却出现了两个不太妙的中国人角色:一个偷渡到日本的电话应召女郎,一个在背后操纵她的黑道分子。村上这回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