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吧 关注:496,870贴子:4,492,707

品张窈窕诗,读风尘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窈窕,生卒年不详,唐代女诗人,早年身经离乱,漂泊他乡,一度沦落风尘,后寓居于蜀(今四川省),典衣度日。工诗,其作意境清苦,语言清丽,为时人雅相推重。今存诗六首,多闺思闺怨,情感沉挚。
【上成都在事(一作成都即事)】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句】  

满院花飞人不到,含情欲语燕双双。

【赠所思】  

与君咫尺长离别,遣妾容华为谁说。
夕望层城眼欲穿,晓临明镜肠堪绝。

【寄故人(一作杜羔妻诗)】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春思二首】

门前梅柳烂春辉,闭妾深闺绣舞衣。
双燕不知肠欲断,衔泥故故傍人飞。
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
若教不向深闺种,春过门前争得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1-17 17:12回复
    读唐诗,不能不提《全唐诗》这本书。《全唐诗》几乎收录了当时所有最富盛名的诗作。其中收录了21个妓女的136首诗。这个数量已属不少,更是让那些以才子佳人自居的人自叹不如。然而,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汗牛充栋,比起当时实际创作的数量总和,不过沧海一粟。这其中,最有名气的有关盼盼的《燕子楼》三首,张窈窕的《寄故人》,史凤的《迷香洞》等七首,徐月英的《送人》,薛涛的《春望词》、《谒巫山庙》等。


    2楼2012-11-17 17:18
    回复
      2025-08-31 16:0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盼盼的《燕子楼》三首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3楼2012-11-17 17:21
      回复
        关盼盼(785年?—820年),为唐朝女诗人,在唐德宗贞元三年(一说贞元元年间)出生。是武宁节度使、徐州守将张愔之妾。后来,张愔病逝于徐州,张家妻妾均作猢狲散,唯关盼盼为其矢志守节。张府易主后,移居徐州燕子楼。元和十四年,白居易为其所作一首:“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曾在张愔手下任职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将此诗转给了关盼盼,关盼盼看毕,认为此诗是劝自己为夫殉情,于愤恨中绝食而死,并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一句回敬之。白居易闻讯后,十分内疚,托多方相助,将关盼盼遗体安葬置张愔墓之侧,以做补偿。


        4楼2012-11-17 17:22
        回复

          大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一次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时,张愔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机展露一番自己爱妾的才艺。关盼盼欣然领命,十分卖力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借着几分酒力,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仿佛当年能歌善舞的倾国美人杨玉环又展现在眼前,因而当即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意思是说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又是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5楼2012-11-17 17:25
          回复

            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让白居易观阅。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6楼2012-11-17 17:28
            回复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心想:张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7楼2012-11-17 17:29
              回复
                你是个好人~~~~~~~~
                听到这话想死~~~~~~~~~


                8楼2012-11-17 17:29
                收起回复
                  2025-08-31 15:56: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尚书)墓上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呢?这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关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为了更明朗地表达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补上一首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9楼2012-11-17 17:34
                  回复
                    诗人又来湿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1-17 17:36
                    收起回复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自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
                      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


                      12楼2012-11-17 17:39
                      回复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位痴情重义的贞烈女子;继而,他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了深深的内疚。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也借以解脱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15楼2012-11-17 17:43
                        回复
                          白居易六十六岁以后,隐居在洛阳香山。自知来日不多,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以免自己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重演关盼盼的悲剧。从他的这一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经为逼死关盼盼而深深内疚了。
                          后来,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葺。楼上至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过往的游客,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她的贞情而感叹。宋朝苏轼曾夜登燕子楼,夜梦关盼盼,由情景曾词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16楼2012-11-17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