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毒蘑菇” 送到温州“验明正身”
2012-11-17 06:18 来源:温州都市报 编辑:庄越 浏览:135 发表评论
温州毒物检验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本文导读: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
都市报讯 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十种,且有毒成分非常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几种毒素,给检测和救治都带来了困难。从今年7月上旬开始,汉中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造成7人死亡,但导致中毒的源头——蘑菇毒素一时却无法确定。随后,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网络紧急向温州市疾控中心请求毒性分析和鉴定方面的技术援助。34份野生蘑菇样品、中毒病人血液和尿液样本被空运到温州。我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连夜进行处理。 2天后,毒素被“验明正身”——34个蘑菇样本中有2个蘑菇品种有毒,涉及5种毒素。“如果毒素不明,无法对症治疗,就不能‘根治’。只有验明毒素类型,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特效药。”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张秀尧介绍,毒蘑菇毒性强,且误食后有一定潜伏期和假愈期,“有些病人吃了毒蘑菇,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一两天后好了,以为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假愈期,毒素在向肝肾转移,损害肝脏和肾脏,抢救不及时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为温州市疾控中心迅速准确地检测出了毒素,汉中的毒蘑菇事态逐渐稳定。8月8日,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汉中市卫生局和汉中市食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向温州市疾控中心发来感谢信,称“对温州市疾控中心在汉中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给予的技术援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据了解,市疾控中心从2009年开始建立起了快速、高效且高灵敏度的毒蘑菇毒素检测方法,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另据介绍,除了毒蘑菇外,鼠药、河豚等毒物检验领域也获得长足发展,比如今年7月瑞安发生的4人误饮“乌头碱”中毒事件,以及发生在同月的多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等,市疾控中心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检测,明确毒素,对症治疗。昨天的大会上还透露,接下来,我市疾控部门将在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为我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力。温州都市报记者 朱奕 都市报讯 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十种,且有毒成分非常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几种毒素,给检测和救治都带来了困难。从今年7月上旬开始,汉中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造成7人死亡,但导致中毒的源头——蘑菇毒素一时却无法确定。随后,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网络紧急向温州市疾控中心请求毒性分析和鉴定方面的技术援助。34份野生蘑菇样品、中毒病人血液和尿液样本被空运到温州。我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连夜进行处理。 2天后,毒素被“验明正身”——34个蘑菇样本中有2个蘑菇品种有毒,涉及5种毒素。“如果毒素不明,无法对症治疗,就不能‘根治’。只有验明毒素类型,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特效药。”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张秀尧介绍,毒蘑菇毒性强,且误食后有一定潜伏期和假愈期,“有些病人吃了毒蘑菇,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一两天后好了,以为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假愈期,毒素在向肝肾转移,损害肝脏和肾脏,抢救不及时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为温州市疾控中心迅速准确地检测出了毒素,汉中的毒蘑菇事态逐渐稳定。8月8日,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汉中市卫生局和汉中市食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向温州市疾控中心发来感谢信,称“对温州市疾控中心在汉中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给予的技术援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据了解,市疾控中心从2009年开始建立起了快速、高效且高灵敏度的毒蘑菇毒素检测方法,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另据介绍,除了毒蘑菇外,鼠药、河豚等毒物检验领域也获得长足发展,比如今年7月瑞安发生的4人误饮“乌头碱”中毒事件,以及发生在同月的多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等,市疾控中心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检测,明确毒素,对症治疗。昨天的大会上还透露,接下来,我市疾控部门将在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为我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力。温州都市报记者 朱奕
2012-11-17 06:18 来源:温州都市报 编辑:庄越 浏览:135 发表评论
温州毒物检验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本文导读: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
都市报讯 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十种,且有毒成分非常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几种毒素,给检测和救治都带来了困难。从今年7月上旬开始,汉中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造成7人死亡,但导致中毒的源头——蘑菇毒素一时却无法确定。随后,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网络紧急向温州市疾控中心请求毒性分析和鉴定方面的技术援助。34份野生蘑菇样品、中毒病人血液和尿液样本被空运到温州。我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连夜进行处理。 2天后,毒素被“验明正身”——34个蘑菇样本中有2个蘑菇品种有毒,涉及5种毒素。“如果毒素不明,无法对症治疗,就不能‘根治’。只有验明毒素类型,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特效药。”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张秀尧介绍,毒蘑菇毒性强,且误食后有一定潜伏期和假愈期,“有些病人吃了毒蘑菇,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一两天后好了,以为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假愈期,毒素在向肝肾转移,损害肝脏和肾脏,抢救不及时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为温州市疾控中心迅速准确地检测出了毒素,汉中的毒蘑菇事态逐渐稳定。8月8日,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汉中市卫生局和汉中市食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向温州市疾控中心发来感谢信,称“对温州市疾控中心在汉中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给予的技术援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据了解,市疾控中心从2009年开始建立起了快速、高效且高灵敏度的毒蘑菇毒素检测方法,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另据介绍,除了毒蘑菇外,鼠药、河豚等毒物检验领域也获得长足发展,比如今年7月瑞安发生的4人误饮“乌头碱”中毒事件,以及发生在同月的多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等,市疾控中心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检测,明确毒素,对症治疗。昨天的大会上还透露,接下来,我市疾控部门将在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为我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力。温州都市报记者 朱奕 都市报讯 几个月前造成陕西省汉中市50多人中毒、7人死亡的毒蘑菇,最后送到温州才“验明正身”,测出毒素种类对症下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首届疾控科技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卫生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毒物检验等领域的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约有100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十种,且有毒成分非常复杂,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几种毒素,给检测和救治都带来了困难。从今年7月上旬开始,汉中发生了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有50多人中毒,并造成7人死亡,但导致中毒的源头——蘑菇毒素一时却无法确定。随后,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网络紧急向温州市疾控中心请求毒性分析和鉴定方面的技术援助。34份野生蘑菇样品、中毒病人血液和尿液样本被空运到温州。我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连夜进行处理。 2天后,毒素被“验明正身”——34个蘑菇样本中有2个蘑菇品种有毒,涉及5种毒素。“如果毒素不明,无法对症治疗,就不能‘根治’。只有验明毒素类型,才能找到相对应的特效药。”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张秀尧介绍,毒蘑菇毒性强,且误食后有一定潜伏期和假愈期,“有些病人吃了毒蘑菇,一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一两天后好了,以为没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假愈期,毒素在向肝肾转移,损害肝脏和肾脏,抢救不及时的话就可能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因为温州市疾控中心迅速准确地检测出了毒素,汉中的毒蘑菇事态逐渐稳定。8月8日,汉中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汉中市卫生局和汉中市食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向温州市疾控中心发来感谢信,称“对温州市疾控中心在汉中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给予的技术援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据了解,市疾控中心从2009年开始建立起了快速、高效且高灵敏度的毒蘑菇毒素检测方法,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另据介绍,除了毒蘑菇外,鼠药、河豚等毒物检验领域也获得长足发展,比如今年7月瑞安发生的4人误饮“乌头碱”中毒事件,以及发生在同月的多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等,市疾控中心都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检测,明确毒素,对症治疗。昨天的大会上还透露,接下来,我市疾控部门将在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为我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力。温州都市报记者 朱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