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消失的潘多拉吧 关注:10贴子:1,442

【语句】那些常见于文章的优美句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1-14 22:29回复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2楼2012-11-14 22:33
    回复
      2025-11-25 09:0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引申:
      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三首诗云: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苏东在诗里表达了对吴越兴亡的凭吊,后来,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又和了三陌上花:
      (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
      (三)   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4楼2012-11-14 22:37
      收起回复
        —— 我心中有只猛虎在细嗅蔷薇


        5楼2012-11-14 22:43
        回复
          原文: (余光中译)
          我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西格夫里·萨松
          商谈着,各执一次,纷纷扰扰
          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将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
          梦想解放出双脚,舞蹈着
          于我,穴居者攫取了先知
          佩带花环的阿波罗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
          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6楼2012-11-14 22:45
          回复
            含义:
            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说的是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只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蔷薇丛生。
            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同时人生有时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非蔷薇,猛虎便成了粗汉;非猛虎,蔷薇便成了懦夫。
            很喜欢猛虎嗅蔷薇这个意境,以此表述爱之细腻最恰当不过。无论是怎样的人,只要心间起了爱意,就会变得很温柔,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靠近美好,生怕惊落了花蕊上的晨露。 但,爱意不可能永远处于盛期。总有一天,猛虎还是那只猛虎,它的爪子依然锋利,眼神依然冷峻。而蔷薇,再美的蔷薇,最终都将凋谢。关乎于猛虎嗅蔷薇,永远只是记忆中一个美好的片断,后来的后来,就有悲哀发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向来是这样。


            7楼2012-11-14 22:47
            回复
              感悟:一个人的两面就像面具与面具下的脸,前者固然掩藏了真实,但不代表他欺骗了你,后者纵然是本来面目,却也许不是你想要面对的真实。我们带着面具的同时也在呵护着心底软软的温柔。


              9楼2012-11-14 23:05
              回复
                ——烟视媚行


                10楼2012-11-14 23:11
                回复
                  2025-11-25 08:57: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释义:烟视:微视;媚行:徐行。《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辞海》)
                  烟视:眯着眼睛看。媚行:以媚态行走。形容羞答答的样子。《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汉语成语大词典》)
                  含义:形容女人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引申: 清·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11楼2012-11-14 23:12
                  收起回复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12楼2012-11-14 23:19
                    回复
                      含义: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处,却无法长久。君当知道任何事物到了极限,便会渐露衰败,一个人可以强大到让天下臣服,但却不会因此而受人尊敬。做为一个谦和的君子,应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光华内敛自省,当以君子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典故: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正是这四句十六字
                      引申: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没有人能查其出处(人们都认为其境界颇深定有出处)。有人查遍孔孟老庄,以及四书五经,均无所获,故将此难题贴于网上,一年多来终无所获,故被称为“武侠与国文的一个绝题”。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易经》第十五卦中有“谦谦君子”,但仅此而已。


                      13楼2012-11-14 23:21
                      回复
                        新解:
                        某次和朋友谈到金庸的这句至理名言。按笔者理解,无非就是让人不要逞强而已,太要强就容易遭受挫折,太深情就容易短命,强求是苦,一切要顺其自然。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看法。
                        据朋友思索了一段时间后,给出笔者另一种解释,笔者认为见地颇高明。“我觉得并不是你说的那样消极,相反,它是一种叫人积极的智慧。任何事物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任何一条规律发展到尽头就是灭亡,发展无法停止,但灭亡却可以避免,我想这就是它的智慧。我们可以选择无限的接近这个尽头,而永远不会抵达这个尽头,那当然就可以不灭亡,也就是获得永生了。不要逞强当然是其中一层意思,因为越是逞强就会灭亡的越快。又好比用情,情深不寿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用情太深,情就不容易保持长久,就像刀子太锋利就会容易折断。一个是用情太深的人就容易活不长久,就像你的生命是一根弦,如果时刻紧紧的绷直,很快就会断开。情太耗费精气神了。所以处世也好,用情也好,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爱对方七分,爱自己两分,剩下一份给理智,这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使感情保持长久。君子如玉,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一切,即便有挫折、有伤害也能够不受损。《道德经》提倡“无为无不为”,只要能够因势导利,而不做强横的、徒劳的蛮干,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获得你心里想要的那个结果。这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智慧,圣贤如果只教给人消极避世,那就不能成为圣贤了。”
                        1、情深不寿:君子之交淡如水,情义真挚深沉无需繁饰,就如这质朴天成的美玉一样,无需百般刻镂,细琢精雕。此处的“寿”字,作镌刻、雕镂解。(寿:镌刻;见《医史·李杲传》:“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寿之于木。”)   2、强极则辱:刚强至极,必然遭挫,犹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处的“辱”字,作挫、折、弱化、压下去解。(辱:压下去,挫;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   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端芳达雅,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的君子,其品行恰似这美玉一般。(见《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和见《易经》第十五卦中有“谦谦君子”)(溱溪散人)


                        14楼2012-11-14 23:22
                        回复
                          感悟:这是一种执着的感情,不纠其结果,这样的冲劲着实是让人感动和鼓舞的,然而世间毕竟是遵循着物极必反的原理,情到深处人孤独,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过程再轰轰烈烈也不过是镜中水月,触不到的真实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得到的固然珍惜,得不到的要学着放弃,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世之道。


                          15楼2012-11-14 23:31
                          回复
                            ——“世人皆叹解语花, 不知为谁花解语。”


                            16楼2012-11-25 17:53
                            回复
                              2025-11-25 08:51: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典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唐明皇)与妃子(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指妃子与左右曰:‘何如此解语花也。’”这就是“解语花”一词的来历。 也就是说杨贵妃就是“可以懂得话中风情的花朵”,而被类比的是千叶莲。解语花的名字至少有三个,一个为人熟知,叫:海棠花;另外一个有点抑郁色彩,叫:思乡草。最后就是西府海棠。
                              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唐玄宗)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释义: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能说话的名花。后遂用“解语花、解语倾国”等比喻美女,或指美女可人。
                              示例:
                              黄庭坚《饮润父家》诗:“一醉解语花,万事花地饼。”
                              赵师侠《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词:“解语花枝娇朵朵,不为伤春,爱把眉峰锁。”
                              辛弃疾《杏花天。嘲牡丹》词:“若教牡丹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17楼2012-11-25 1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