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合一吧 关注:261贴子:921
  • 7回复贴,共1

【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好学生和所谓差生之间,好成绩和坏成绩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
王金战老师用实践证明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而他的方法却如此简单。
他的每个精彩故事都融入了深刻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王氏幽默,告诉我们:差生和优等生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而它随时可以轻轻捅破。
王金战是个传奇人物,作为老师,他让无数学生重获信心,找到学习的突破点,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作为家长,他为女儿精心设计,全面发展,最终把女儿送入北大!
在书中,王金战老师首度倾囊传授金战学习法,这不仅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精华,也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智慧。
他的教育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中国家长和老师,能启迪所有的学生找到自己身上巨大的潜能。
---------------------
1第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着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反而会让这个学生垮掉。因为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学习本身可以给人带来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学习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学习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我们学习的效率提高。
2第二部分
人们一旦喜欢什么东西,记起来就比较快。比如说电视剧《红楼梦》里的《葬花吟》那种歌曲,曲美词更美,听着这首歌,我就感觉我要是不把《葬花吟》的歌词背下来的话,那简直是与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失之交臂了。因为对它特别喜欢,对其描述的情景特别地感同身受,所以就产生记下来的欲望,而且突然发现歌词虽然很长,但记起来却很容易。我有一次到南昌,游览滕王阁,读到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很长,而且很难记,但是我一想到滕王阁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动人的故事,基本上把《滕王阁序》记住一半了。
3第三部分在高考之前,一定要用好复习资料。这个时候,各个地方的高考模拟试卷都比较多,我们做的题目,应该以高考模拟试卷为核心。为什么呢?各个地方的高考模拟试卷,是这个地方的专家聚集在一起,根据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最后按高考可能的动向、可能的题型分布、可能的难度来出的。学生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就跟当年的高考对接了,这样的题目,质量高、针对性强,而且难度分布合理,学生做这样的题目,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1楼2012-11-12 19:42回复

    第3节: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1)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我发现,中小学生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来源于老师。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学习兴趣就来了,拼了命都行。但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这个学科就不想学了。
      正因为现在中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给自己学,而是给老师学,这个问题就把较大的压力推给了老师。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这样的老师往往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反之,如果一个老师表现得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的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一般得不到学生的接受,最终影响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一个学科的兴趣。
      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上课只要发现有睡觉的学生,我给学生道歉。前不久,我看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些报道,好像某个政府机关开会,发现一个局长在那儿睡觉,就把他给撤职了。
      我不知道这个规定是不是合理,本人不做评判,但是我对自己有个要求,只要是我上课,我的学生在睡觉,我不以为这是学生的过错,我以为这是老师的过错。因为老师讲得不精彩,不吸引人,竟然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所以需要道歉的是老师。
      我遇到学生睡觉,真的去给他道歉。我这一道歉,搞得他挺不好意思,本来想睡觉也睡不好了,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出现睡觉的现象还是比较罕见的。但是我有时候看到一些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下边有一大片学生呼呼地睡觉,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我就没有这种顽强的心态。我上课时,要是有一个学生在那儿睡觉,我就开始谴责自己了。但是我发现有些老师,一个班六十多个学生,睡倒三十多个,人家照样心平气和地讲,这个功力是需要我认真学习的。
      另一个方面,作为学生也不要去过多地挑剔老师,因为教师这个群体确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人的群体,你不能要求这个群体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得是精英,每一个人都得具有大家的风范,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教师是不可能都做到这一点的,甚至由于教师的数量太多,不客气地说,教师这个队伍中,确实有一批业务水平、职业道德都不配当老师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学生一方面要理解这种现实,你不能说遇到一个老师不合你的心意,你就拿自己的前程当儿戏。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还是满腔热情尽职尽责的,可能有时候,他的教学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你如果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话,你就感觉到这个老师的那份爱心、那份责任心。单凭这一点,就应该值得你尊重。这样一想,你对这个老师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谴责,多了一份理解,它带来的是你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所以有一句话,叫"尊其师则信其道"。当你非常感激这位老师,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你对这个老师的学科也就比较感兴趣了。
      我去年就接下了这么一个学生,这个小男孩换了三个学校:在第一个学校待不下去了,坚决要离开,家长给他找了一个新学校,还是待不下去又离开了。一个高一的学生,不能天天躲在家里,家长又给他找了一个学校,结果还是不行。
      连续三个学校都待不下去,可把这个家长给逼疯了,家长跑到北京,来找我。找不着,就在男厕所里边等着我,结果把我给逮着了,唉,人有"三急"呀。
      家长向我介绍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我问:"你孩子来了吗?"
      他说:"我孩子也在楼下,陪着我等了三天了。"
      我又问:"你孩子想不想来见我?"
      他说:"他看了你的书,也看了你上的一些电视节目,对你太崇拜了,一定要见到你。"
      我说:"行,让他上来吧。"
      我一看那个小男孩,有一头飘逸的长发,而且还五颜六色的,一看就是一个个别生。但是我一看那个小男孩眼睛特别亮,而且很阳光,我就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小伙子长得这么帅,这么阳光!这么好的学生还能有什么苦恼?跟我说说,我给你搞定。"
      这孩子问我:"王老师,这个教师队伍中怎么有那么多不称职的老师呢?"
      我问怎么了,他就列举了他去的这些学校,老师多么差。他的第一个学校,班主任竟然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后我们这个班只要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那肯定就是你。"
      他愤愤不平地说:"王老师,当老师的能这样说学生吗?说这话的老师,他配当老师吗?"
      我说:"老师说这句话,肯定是话赶话赶的,可能因为你的行为力度太大,你的表现太出位了,逼得你老师才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一个老师,凭空去说这样的话,他不配当老师!但要是被你逼得说出这句话,情有可原,或者这里边可能有隐情。"


    3楼2012-11-12 19:47
    回复
      2025-08-11 17:16: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6节:别让手机干扰学习
        别让手机干扰学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周围充满了诱惑,比如说电脑、网络、电视、手机、MP3、MP4等,这些工具本来都是为人服务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人反而成了这些工具的奴隶。这些高科技的东西,表面上确实比学习好玩,但从深层次上来看,未必比学习有意思。当一个人全情投入到学习中的时候,虽然要经历一个比较累、比较单调、压力比较大的阶段,但是每一个成功的人士,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之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只要坚持下来,最后都会感到心底的坦然、生活的充实、收获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但是如果把精力用在玩游戏、打牌等娱乐活动上,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当时在玩的过程中,可能很爽、很轻松、很愉快,但是当我们这样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地过了一晚上,我们的心里就会感到空虚、失落、自责。所以对一个处在关键时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一定要耐得住学习带给你的暂时的寂寞,因为这种暂时的寂寞,将会让你得到未来的成功和辉煌。
        我的孩子高中三年一直没有手机,其实我家并不缺手机。我有一次问她,你的同龄人有手机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你为什么不要手机呢?她说:"人家同学有手机是为了跟家长联系起来方便,你们两个都在学校,离我这么近,我有什么事可以直接上办公室找你们,没必要要手机。另外,我只要有了手机,同学知道了,肯定会经常给我发短信。我要是不回吧,对人家不礼貌;我要是回呢,又影响学习,所以我干脆不要手机。人家都知道了,也就不给我发短信了,我也少了那一份烦恼,少了那一份负担,可以集中全部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这是她很主动的行为,所以我看到她高中三年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
        我观察我那个班很多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有手机,但是平常就把它锁在自己的柜子里,一般每天晚上打开看一看,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还有些住校的同学,干脆就把手机锁在宿舍里边,每个周末才把手机打开看一看,跟外界联系一下。这样用手机就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可是现在有些学生,一刻都离不开手机,上课都不把手机关掉,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会很低。特别是上课开着手机这件事,是对自己的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班级、对老师一种极端不尊重的行为,所以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
        我有个学生,有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快,我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的现象,我就琢磨,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出了问题?所以有一天晚上,我就给他家打电话,是这个学生接的。我说我找你爸爸有点事,你能不能让你爸爸接电话,这边电话还没放下,他爸爸就说话了。我一听就知道,他家里可能是一个电话两个分机,有一个就在孩子的房间里边。我就问这个家长,你孩子房间里边有电话吗?他说有。我又问,你孩子房间里边还有什么?他说,还有电视、电脑。我说,你孩子是不是也有手机、MP3?真可以说是全副武装,尽享现代科技成果。但是你有没有考虑一下,一个中学生要想把学习搞好,是一定要做到全情投入、排除诱惑的,只有达到心如止水的状态,学习才能有效果。他周围围绕着这么多的东西,能不受影响吗?家长听了,立刻说好,我马上就给他全撤了。我说,你这样做又过分了,你要是不跟孩子商量,强行把这些东西给他撤出来的话,那你在孩子眼里就成了一个恶人,你和孩子的情绪一对立,又会双倍地影响他的学习。家长问,那王老师我该怎么办呢?我说你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应该想办法,既要把这些东西撤出来,还得保证让孩子满意。后来他爸爸也不知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反正孩子房间里边这些东西都撤光了。由于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成绩就慢慢地提了上来。
      第7节:勤动手才能少出错
        勤动手才能少出错
        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说,王老师,我的孩子就是懒得动手,光拿着书看。我不知道别的学科怎么样,从我的了解来看,理科特别是数学,不动手想学好是不可能的。光抱着书看,好像看明白了,其实由于平时不动手,动手能力就会越来越差,解题质量、解题速度这些基本技能就会严重地下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讲,我上课能听懂,但就是不会做题的原因。还有些学生讲,我看着这道题会做,可是怎么抬笔就出错呢?这就是基本技能不过关的原因。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不是看书看出来的。我们有一句话,叫"看人挑担不觉累,自己挑来累弯腰"。一道题,看着老师讲得挺明白,但是你自己动手试试,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所以很多问题不要只是觉得听明白了就不动手了,其实这不是真的会做。应该是听别人跟你讲,听明白之后,自己再独立地动手做一遍,好多的技巧,好多精彩的地方,好多未被你发现的遗留问题,往往都是在动手的过程中才发现的。
      


      5楼2012-11-12 19:50
      回复

          错题千万别放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可怕的是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却采取一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
          一些成功的学生谈经验的时候,一般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要有一个错题本。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其道理在哪儿呢?就是我们做了一套作业,发现有个题错了,经过老师的批改,给你挑出来,你当时做作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把这个题做错,但是当你按自己的思路做时却做错了,这就是提高你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应该停下你匆匆的脚步,把这个题认真分析一下,到底错在哪儿,究竟是因为基本概念不到位呢,还是基本公式没记住,或者是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反思,甚至是顺着这个问题,往它的根源上去想,虽然好像耽误了时间,但绝对是值得的,这样的付出一定是高效的。有些学生做完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利用他的时间,牺牲他的青春,付出心血批改完了,第二天把作业发下去,学生竟不以为然,我觉得这种做法太可惜了。我是教数学的,有时候三个班的作业,经常要批改到夜里12点,而且我是很用心地批改,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批作业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学生平常的学习时间太紧,没有时间自己来批改,甚至也不知道对错,我付出心血给你把问题找出来,节省了你多少时间。你应该根据老师对你的建议,把这个问题认真地分析一下,你的学习就会抓住重点。
          有两类题目,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一类就是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另一类就是考试或者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如果钻研一个题目,一直找不着思路,我建议:你既然用心思考还想不出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别再钻牛角尖了,停下来看看答案和相关的提示,一旦看明白了,自己再把它独立地做一遍;或者有不会做的题目,就请教同学,人家一点拨,你只要找着思路,就别让那个同学讲了,你应该回去接着那个思路,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这样的一种学习,才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个题目的铺垫,你的学习就会悄悄地上一个台阶。但是有些题目,你看着非常陌生,甚至看答案都看不懂,这样的题目说明你离它的差距太大,应该敢于放弃。


        6楼2012-11-12 19:50
        回复
          第8节:保持好学习的节奏
            保持好学习的节奏
            我这个拳头,直接放在桌子上,再怎么往下压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力量,但要是把它举起来,再往下砸,这个冲击力就出来了。所以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讲究一种节奏。因为有了节奏,才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才有了效率。
            我经常给学生强调的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青少年都喜欢玩,这是一种天性,但学习是要求静下心来的,这一关系需要处理好。做到这一点,动静结合,你的生活就会因此充满着欢乐和激情。比如说想出去踢球,你就尽情踢,踢得汗流浃背;你想听音乐,就纵情地听,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中。但是你要学习的时候,就得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忘了。最忌讳的就是玩的时候想着学,学的时候想着玩,这就很难保证高效率。这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养成一种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大家平常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只要往课桌旁一坐,首先想到的是,排除一切杂念,全情投入到学习中,用我经常讲的话来说就是"四大皆空,全情投入"。这样训练下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实现一种高节奏。
            我经常讲的第二句话是:七加一大于八。就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锻炼,效果绝对大于8个小时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一个学生,已经学得头脑昏昏了,处在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再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这时就不要较劲儿了。你想想一个人在半睡眠的状态下学两个小时,可能还不如头脑清醒的时候学一个小时。既然头晕脑涨了,就不妨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听一段比较振奋的音乐,或者干脆闭目养神,眯一会儿,精力好了再学。但是还要控制一个节奏,头脑昏昏沉沉,感觉累了,出去看一会儿电视吧,本来学了一个小时,想出来放松十分钟,结果看了两个小时,这就是不务正业了。我们交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更好的精力来学习,你这一休息,跟电视机耗上了,那肯定不行。所以这个"七加一大于八",说的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习的时候精力是充沛的,一旦感觉到迷迷糊糊,就安排一些相关的活动交叉进行,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9节:科学计划要坚持
            科学计划要坚持
            你如果要求自己每天背20个单词,然后周末检查,保证自己每周检查的结果,至少能记住80个单词。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每周记百八十个单词,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其实学英语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如果我们要求自己,回家或者课后,首先要完成作业,然后才搞一些课外阅读,培养一些兴趣,或者安排一些课余活动,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作业,难的也没有多难,你的生活也会很丰富多彩,最后感受到一种有条不紊、积极充实的生活。如果限制自己8点钟之前,必须把这个卷子完成;或者两个小时之内,必须把这篇课文背会;或者一周之内,必须把这个学科复习完……当你做了这样一些限定以后,你会发现,和没有限定相比,你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制订计划的科学性,就在于干一件事的时候,要定时、定量、定内容。
            我觉得一个学生,如果做到以上说的这些,必然能实现高效率,一旦学习效率出来了,学习成绩肯定会不断地提高,能力一增强,课余时间肯定会更多。所以大家一定注意,要想让我们减轻学习的负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你的学习能力越强,你剩余的时间越多,学习上的负担也就越轻。
            好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能一开始会难一点儿,但是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一个普通的学生变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好习惯和成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给他下一届的学生做报告,讲过一句话,说他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优秀,看着那些好学生,挺让人羡慕的,于是自己也力求成为这种优秀学生的一员。第二个阶段,是达到优秀,在自己执著追求的过程中成为优秀。第三个阶段,就是习惯优秀,一旦达到优秀,虽然不一定总是停留在优秀这个平台上,有时候可能要退下来,但是你继续追求,后来优秀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7楼2012-11-12 19:52
          回复
            第12节:养成良好习惯的六个秘诀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我说的这些标准高了一些,其实这三年来,我和我的许多学生,都在努力这样做,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标准就是这样。一个人,站在1楼和站在3楼,境界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想让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就得一开始让自己站得高一点儿。
              有一次,我领着学生出去搞篝火晚会,学生们平常学得也很累了,所以都玩得挺高兴的,闹了个通宵。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学生们都上车了,我到他们宿舍去转了一圈,乱得像猪窝一样;我再上他们吃饭的餐厅一看,稀饭、馒头都摆在桌面上,地面也很脏。我当时一看,要是人大附中的学生走到哪儿,就把垃圾散布到哪儿的话,体现的素质也太差了。所以我上车以后,就给他们讲了个故事,我说第九届亚运会在日本召开,头天晚上搞了一个开幕式的预演,当时那个体育馆能容纳八万人,预演仪式结束、八万人离开的时候,在场的中国记者发现,偌大的体育场,竟然干干净净,连一片纸屑都没有。当时在场的中国记者惊呼,可怕的日本民族!我就讲了这么几句就下车了,结果那些学生拼命地往下跑。司机说怎么了,怎么都跑了呢?我说一会儿他们就回来,放心吧。那些学生回到宿舍里,不停地打扫卫生,收拾床铺,还有的学生,跑到餐厅里,擦桌子,摆桌子,拖地板,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我再回去看了看,干干净净的。我上车以后告诉学生,如果人大附中的学生走到哪儿,就把垃圾带到哪儿,那么我们自己的品位,就沦落为一种垃圾的档次了,所以你们记住今天的表现,这才应该是人大附中学生应该有的一种行为准则。自此以后,这个班连班级日常的教室卫生,都保持得很好。所以要养成一种很好的行为习惯,看似很难,但是如果一开始用比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能够做得很好。
              养成良好习惯的六个秘诀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刘朔谈到,第一点,要有目标,人活着总得有个方向。小的方面的习惯的养成,也是同样的道理。树立好目标后,就要能抵御诱惑。比如电脑游戏,虽然好玩,可真耽误事,你要是被它抓住了,陷在里面一时爽了,一辈子可就不爽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越高,玩的时间就越多,可一定要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且一定要管住自己。他特别强调,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有些事是该干的,有些事是想干的,要命的是,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该干。怎么办呢?只能靠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把该干的有兴趣地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熟。他说现在我和我的一些同学,已经能够在学习的成功中,享受巨大的快乐,那是任何游戏都不能相比的。第二点,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第三点,要开好头不要开坏头,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只要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说我打算背单词,那就立刻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那就立刻开始写。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到时候就自然去做了,好习惯就养成了。第四点就是咬牙坚持,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千万不能松懈。这个学生谈到,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有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有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还是咬牙顶住,把日记本放在床头,写一句也要写。事后呢,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进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于是就形成了好的习惯。第五点是创造好环境,可以约定几个人,大家相互督促,形成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氛围,这个氛围一旦形成,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设一个非常好的班级,对于一个学生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第六点就是不找借口,美国的西点军校的校训就是,不准找借口。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错了,却不肯承认错误,不去深刻地认识错误的根源在哪儿,而是找一些客观原因。所以有时候,我的一些员工完不成任务,或者做错了事,到我这儿反反复复地解释,我就告诉他,如果你的智商、你的智慧,全用在怎么找理由上,你不觉得你的智慧用错了地方吗?我说,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让你偷懒,让你逃避,让你丧失勇气,让你不去反思,不去分析原因,不去总结经验,结果你丧失了智慧,从找借口到编借口,最终会丧失诚信,这太糟糕了吧。
            


            10楼2012-11-12 20:22
            回复

              第13节:好头脑创造好成绩
                一个人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能一开始会难一点儿,但是一旦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旦坚持了一个阶段,形成一种自然,那么就可以说,一切进入到一种自主的状态,一个普通的学生变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好头脑创造好成绩
                大脑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花朵,它应该是人间一种最美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科学用脑,讲究用脑卫生,千万不要把这么美好的东西糟蹋了,那岂不是暴殄天物。
                大脑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花朵,它应该是人间一种最美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科学用脑,讲究用脑卫生,千万不要把这么美好的东西糟蹋了,那岂不是暴殄天物。
                虽然大脑在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你真的认识你的大脑吗?要了解大脑,先要了解一下下面的几个数据:
                第一,人的大脑里可以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7?7亿册图书的知识,相当于整个南美洲的电信网络系统的信息量。
                第二,一个人的一生,大脑的智力仅仅开发了10%。就像爱因斯坦这样的重量级的科学家,他的大脑也仅仅开发了12%。也就是说,一个人有90%的大脑是要白白浪费的,潜能挖掘不出来。
                第三,一个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孩子过于刻苦,把脑子用坏了怎么办。因为研究发现,经常动脑的人,他的智商比懒惰不思考的人,高50%以上。所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智力发展得快,大脑的潜能挖掘得多。但是一个无所事事、比较懒惰的人,他的智力衰退得就快,甚至会出现老年性痴呆。
                所以,整天无所事事,不光使你的智力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为你的晚年带来巨大的不幸。
                第四,一个人的脑神经只要缺氧一分钟,脑神经就失去知觉了,要是缺氧五分钟,脑神经就彻底死亡了。因此,在火灾的现场,死去的人大多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因缺氧窒息而亡。
                我们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认识了大脑后,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就得讲究用脑卫生。
                饥饿伤胃更伤脑
                因为人的大脑所需要的葡萄糖来源于肝脏中储存的能量,也就是肝糖。一个人一旦处于饥饿状态,肝糖会自动释放出来,于是大脑就因缺少葡萄糖的供应,处在被抑制的状态。因此,大脑就没法正常运转。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非常饿的时候,脑子就一片空白,啥也不想干,啥也记不起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学生,不要在饥饿的状态下学习。特别是现在很多学生,早晨6点起床就简单地吃一点儿,甚至有时起晚了就不吃早饭,然后一直要学到中午12点,中间有五节课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到了第四节课就不是学习了,简直就是与饥饿作斗争,到第五节课,甚至饿得发慌,摇摇欲坠。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是没法儿学习的。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早餐一定要吃好,多吃些蛋白含量较高的食品,比如喝点儿牛奶,吃个鸡蛋,再来点儿牛肉等,保证自身能量的供应。


              11楼2012-11-12 20:22
              回复
                http://book.qq.com/s/book/0/16/16821/


                12楼2012-11-12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