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吧 关注:161,827贴子:4,801,948
  • 4回复贴,共1

怀念李默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默然(1927.12~2012.11) 李默然(Li Moran, 1927.12.21~2012.11.08),男,原名李绍诚,原籍黑龙江阿城。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电影演员,辽宁人民艺术剧团院长。2012年11月8日17时53分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5岁。




1楼2012-11-12 11:07回复
    人物简介  李默然[1-6]原名李绍诚,回族,1927年生于黑龙江尚志县,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作:《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走在战争前面》、《检察官》、《花园街五号》、《报春花》等。
    李默然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很小自己便踏入社会自谋生计,曾做过小工,小贩,邮差,杂役。1947年加入哈尔滨文工团,后转入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   1927年12月2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回族。幼时家贫,做过小贩、小工、杂役、邮差等。   1945年参加牡丹江邮政业余剧团,同年参加青文剧社,开始演剧生涯。   1946年参加一面坡铁路文工团。   1947年考入哈尔滨东北文协文工团,正式开始演艺生涯。   1951年随团并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   1954年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他继续做演员并任副院长、院长。   夫人龙潮,前辽宁省歌舞剧团作曲兼指挥,副团长。


    3楼2012-11-12 11:08
    回复
      2025-08-17 02:11: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念别字苦读六年   将“效率”读成“效帅”引来了战友的一片哄堂大笑也给年轻的李默然带来不小的打击。打击带给李默然的不是意志的消沉、思想的困顿,而是变成了动力,“我这个文化程度在这个团体待不下去,那么从这件事情完了以后,我就自己给我自己暗暗下定一个决心,除了吃饭睡觉,那个时候的工作不是很多的,除了天天几乎是一天都要出去到大街上去扭一个秧歌,庆祝这个城市解放了,那个城市解放了,捷报频传,除了这个任务以外,演习任务以外都很少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要想找李默然不要到别的地方去,就到图书馆就行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博览群书,这个时候读的书相当杂,文学的戏剧理论的,乱套了,那确实读的乱套了。这个从1947年效率的“率”念错了以后,我一直坚持到1953年。”用朱军的话说,那段日子李默然老师其实完成了一个大学以及研究生的学业的全过程。 编辑本段演艺经历


      5楼2012-11-12 11:11
      回复
         商业广告第一人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广告主研究所副所长杨懿直言“广告界也该向李默然老先生致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默然为了帮助低谷中的中国戏剧,为国家戏剧节募款,为“三九胃泰”做广告,并且只向厂家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资助戏剧家协会20万元钱办国家戏剧节,二是必须加上一句台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应该遭到全社会的谴责。[15]   李默然因为这一则广告备受非议,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家对李默然已经不是谴责而是上升到斥责的高度了。就这样,李默然成为了内地第一个做广告的影视界名人,也是第一个发誓不再做广告的人。    把最尴尬的事放到节目中来澄清,是李默然很不愿意的事情,但是老人认为回避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他说,为货真价实的商品作广告不应该受到责难,而且当年的广告是为了戏剧家协会的戏剧节拉赞助,自己说是一分钱没要,其实也是有所得,一个价值700元的随身听。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经是一个公众人物,“在广大观众心目当中形成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他们不愿意破坏,这个广告伤了他们的心,我就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什么权利都有,我就是没有权利伤害广大观众群众。我就从那下定决心,今后广告一次不谈。”   之后,再有人找老人作广告,老人一概拒绝,天津有一个服装商场,来找说穿上我的西装,拍一个大照片,允许我们挂在门窗上,100万。老人说,“实在对不起,就是1000万,这件事情李默然这一生再也不谈了。”[16]   对于做不做广告,老伴和孙女意见不一,老伴是一辈子的老**,一味地责怪老头子不听劝告造成了惨重的后果,孙女是时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的经济收入她认为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没什么可耻。   不知道老人现在是什么想法,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现在的我们对于明星演员作广告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反对而言。现场大家举手一致通过愿意李默然老师再做广告,所以我们可以告诉老人不管做不做,心里都不要再那么自责。


        7楼2012-11-12 11:12
        回复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1、回忆童年卖烟卷的日子:“我像是一个流窜犯,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赚取可怜的差价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2、年轻时对演员的认识:“其实我并不知道当演员是个什么样的?身上有什么任务?要经过什么努力?我一概不知。”   3、当把“效率”读成了“效帅”引起哄堂大笑后,李默然说:“我这个文化程度在文艺团体是呆不下去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博览群书。”   4、“邓世昌是我捡来的。”最初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李默然完全是服从组织安排,他连演什么角色都不知道。   5、第一次拍电影《甲午风云》的李默然一点都不紧张:“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感情和行为震慑了,用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来讲,一个演员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   6、“在广大观众心目当中形成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他们不愿意破坏,这个广告伤了他们的心,我就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什么权利都有,我就是没有权利伤害广大观众群众。我就从那下定决心,今后广告一次不谈。”   7、“我是一个戏剧人。”   8、“如果说话剧舞台与影视还有一争,那就是话剧演出与观众互动、共同创造,这一优势,影视是不具备的。”   9、“现在演影视剧的话剧演员很多,但长期脱离舞台,缺乏表演方式和艺术技巧上的训练,即使再回到舞台,也很难以艺术魅力来吸引观众,只能靠名气来玩票。”   10、“中国话剧百年的发展史说明话剧不能脱离时代,目前话剧不景气有客观原因,但话剧人也应反省自身,不是观众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脱离了群众。”


          8楼2012-11-12 1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