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弄了半天是空关于海德格尔和老子的关系,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我不太愿意多说,因为他们的共同之处涉及到两者思想中最困难的部分,我暂时没有能力去领会这个部分。这也是我现在在哲学方面唯一感兴趣的部分了(如果把佛学独立于哲学之外的话)——海德格尔的GA65和王弼的玄学体系。所以很抱歉,我无法在思事上对这个问题做一个解答,但是我愿意从外围大致谈一下你的这个问题。
首先你的问法是不对的,“存在”与“道”不是同一属性的词语,我明白当你说“存在”与“道”的同一时你是在说什么,但是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存有之本现”与“道”密不可分。海德格尔自己在《同一的原理》中,将“道”(Tao)与西方的主导词“逻各斯”(logos)及自己后期的主导词“本有”(Ereignis,张祥龙翻译为“自身的缘构式发生”)并列在一起,作为思想最原本的词汇提出来。Ereignis在《尼采》和《演讲与论文集》中被翻译为大道,GA65的中文版《哲学论稿》中被确定为“本有”,海德格尔前期思索的主题是存在,后来他觉得存在还是不够本源,就去思索本有了,而本有就是存有之本现。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存有之本现。
存有即Seyn,古高地德语中的“存在”(Sein)的写法。海德格尔在后期把自己关在托特瑙堡沉思那无人理解甚至自己也不理解的一切时,放弃了Sein,因为在Sein und Zeit的后半部分里,海德格尔已经陷入困境以至于无法完成这部著作的写作了,他不能脱离开此在的存在去谈存在本身。Das Dasein在后期也还是被保留了,不过它不仅仅指的是人,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海德格尔用Seyn是想着眼于存在去谈Das Dasein。孙周兴把Seyn翻译为存有,是合适的,不过我有个想法,可以把它翻译为“纯在”,与“存在”谐音,表示他们的渊源,也表示“纯有”之纯。
“本现”即本质现身,在德语里本现就是动词化的“本质”(wesen,Wesen,Wesung),只不过在汉语里说“把某某本质出来”有点奇怪,就翻译为本现了。
这种种问题是高度抽象的,GA65作为公认的西方哲学史上最难的一部著作,很难概括其思想,它探讨的问题非常简单又高度复杂,我不可能说明白它,况且我也没有弄明白它,但是,你只消沉思一下“存有之本现”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然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热寂了的宇宙中,以无我之眼观察一切并被一切观察,打破六识、贯通六根,以眼睛看到声音,以耳朵听到颜色。然后再沉思“道”这个词的本源含义,“道说”、“道路”“玄牝之门”,你或许能够领会一点海德格尔之所以说Ereignis和道同样本源的意思。
我深知哲学的论述不允许我上面用到的这些夸张描述,但我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我不可能让别人完全明白我在说什么,事实上,能够让一个跟哲学打交道有年的人为之痴迷的问题必定是高度复杂的,即使其形式简单,表述也不复杂,但它背后肯定是跟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东西连着的。
至于王弼,他是让《老子》成为《老子》的人,“无”在老子那里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实体,是王弼让无 verweilende,也就是让无和有处于发生之中,并且维持住这种场域。
使之作为逗留着的境域而存在。无在王弼玄学中永远是“在之间”,在其间则是这样一种聚集,它本身在瞬间与时间中会集着和伸张着。形成巨大的张力。我愿意说,只有王弼才真正懂得黑暗,他让黑暗发出光来,使得显象出来的一切重归黑暗而重新显象,黑暗发出光辉,使得存在得以完整而成为本有,更高的显象就在这使之完整的光辉中生成。
最后说说海德格尔和老子的关系,这个似乎不必多说,海德格尔多次引用老庄的文本,但是我和月影一样,不同意说是老子影响了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一个西方传统中的大哲,他引用老子只是为了佐证自己的思,他的老子和中国的老子不是一个人。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老子,只不过海德格尔的老子离得有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