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吧 关注:297,649贴子:12,458,780
  • 11回复贴,共1

你知道吗,赞颂鲁山的诗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鲁山县这块古老厚重而肥沃的土地上,有峰峦起伏山地中的丘陵、河沿与山脚间的平川、纵横密布的山泉瀑布;有蕴藏丰富的多元性自然文化资源; 有让游人们喜爱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适中而温润的生态环境;更有山脊巨烈起伏、巍峨叠翠、山川秀丽和幽险峻奇、美妙迷人、天人合一的天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它不愧为大自然造就的宇宙和世界人神仙们的半空中行宫和游乐园。它的多元而广泛和魅力无穷的哲理与文化内涵之多之全之奇之美,引得古代几百位(大多是文人作家、举人、进士、按察使、县令、训导、教谕、士卫、协律郎、金吾卫将军、功曹参军、御史中承、诗词家,和历史名君、名人及官员等),都来游玩和留下诗文歌颂、赞美过中华石人山、石人山天庭和历史文化名郡的鲁山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1-02 13:48回复
    如: 唐代:宋之问、李白、杜甫、孟郊、元稹、白居易、元德秀、元结、萧颖士、皮日休等;
    宋代:梅尧臣、范纯仁、袁好问等; 明代:黄桂林、江溥、陈孜、蒋希周、王玺、张斗枢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2-11-02 13:48
    回复
      2025-09-02 08:2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代:何润、吕士龙、宋明立、刘汉龙、丁炜、李正儒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1-02 13:49
      收起回复
        发现认识石人山的是公元前墨家祖孙——墨如(夏禹王的老师),墨翟和唐代的诗作家宋之问、李白、杜甫、孟郊、元稹、白居易等和当地的人民; 称石人山为祖国天庭天堂的,是建立新中国后当地人民、县市官员、文人和网上网友们说的。
        例如:
        张春亮咏“石人山”诗文中说的“朝顶天庭近,抽身月宫遥” ;
        冯一牧 <写石人山景>的“石山胜景多变幻,万物慨叹不枉然。挥手一笑自兹去,恐是霁后艳阳天。”
        和其云的〈石人山天堂〉:“烟波漫漫水沉沉,雾绕楼台氤氲新。此景常是人间有,天堂哪得几处寻。” ;

        吕耀仁的〈玉皇石人山赋〉中“玉皇天书写于具茨山,仙身坐在石人天庭上,搬山布阵治水修河道,高赡远瞩潇洒看万方。”以及 网上网友们写的例如:“石人山天堂” 、“石人山爱情天堂” 与“尧山(石人山)天堂” 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1-02 13:53
        回复
          把古今文人诗词作家们赞颂中华石人山天庭和鲁山县琴台与露峰山(鲁山)等生态自然遗产文化文明的诗词、楹联等文章摘抄于下面(仅是其中一部分),供大家参看:
          唐代:
          宋之问:石人山<歇马岭>中句:“细岑互攒倚,浮巅兢奔蹙。白云遥入怀,青云近可掬。”
          李白:〈豫章行〉中句:“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孟郊:〈过石人山分水岭》中句:“山壮马力短,路行石齿中。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又云:〈吊元鲁山〉其一:“君子不自蹇,鲁山蹇有因。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天地蹇自甚,鲁山道莫伸。天地气不足,鲁山食更贫。始知补元化,竞须得贤人。”
          其二:“黄犊不知孝,鲁山自驾车。非贤不可妻,鲁山竟无家。供养耻他力,言词岂纤瑕。将摇鲁山德,赜海谁能涯。”
          其三:“遗婴尽雏乳,何况骨肉枝。心肠结苦诚、胸臆垂甘滋。事已出古表,谁言独今奇。贤人母万物,岂弟留前诗。”

          其九诗取三。作者浙江德清县人、四十六岁中进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谥号贞曜先生,有孟东野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2-11-02 13:54
          回复
            元稹: 石人山<分水岭>中曰:“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风云各自异,波澜相背惊。势高竟奔注,势曲已回萦。偶值当涂石,蹙缩又纵横。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白居易:<和分水岭>中句:“萦行用无所,奔迫流不已……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
            元德秀自作〈归隐〉:“缓步巾车出鲁山,陆浑佳处恣安闲。家无仆妾饥忘爨,自有琴书兴不阑。”
            (诗文显出了元县令告老还乡后仍在过着简朴安闲平静生活的高尚境界。这首诗是世上仅存的中华最知名县令元德秀的诗文,据说他和他堂弟元结在鲁山写的诗文有一百多首。其别的诗文可能都被历史苍桑淹没了。元德秀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53年调任鲁山县令,他体查民情,爱民如子,招抚游民归业,发展农桑,兴修水利;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太平昌盛,深受人民的欢迎和爱戴,老百姓称他为“元鲁山” 、“元神仙” 、“鲁山大夫” 。鲁山县人民为报答元德秀为民请命和昌盛鲁山之功德,在县城北街为他筑起了一座琴台。从此,琴声就是令,琴声就是乐,琴声就是爱。二十四时节琴声响,百姓们知道该种秋或该种麦,三月三种莴瓜葫芦结一千,头伏萝卜二伏芥,过了三伏种白菜;夏秋之后琴声响,四里八乡公粮全送来;天地人神仙们听琴入了迷,城中蝎子精撒布成桥来听琴,石人山扬戬来听琴每晚不隔,二郎庙丢了杨戬铁身子,村民告到城里来,元县令说有夜他听琴回去天大白,他把铁身现形西关街。你们不必费力往回抬,回去在庙里为他捏个泥胎敬着,他爱听琴让他住在城里也不赖。就这样,城中二即庙中扬戬是铁圪哒,山上庙中是泥胎。元神仙当三年鲁山县令,绐当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人文神话故事与传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1-02 13:54
            回复
              明&#8226;陈 孜:“一山环翠鲁城东,势压群峦曼不同。泉浸碧潭千古月,钟传道院五更风。芄艽瑞麦荒郊绿,灼灼夭桃淑气烘。自是地灵钟毓秀,人才叠见步螃宫。” (作者):重庆府荣昌县人,举人,曾任鲁山教谕。道院:指鲁山顶瑞云观。) 明&#8226;蒋希周:“平原突起一青峦,对峙郊东壮鲁观。峭拔长空连众岳,秀通远汉俯尘寰。瑞云渺渺仙居远,幽涧潺潺水鸟欢。飞步一登咨顾望,乾坤只在两眸间。” (作者:湖北黄岗人、任鲁山训导。瑞云:是说鲁山坡如云状,瑞云仙居:指山顶瑞云观,内塑有玉皇王母和牛郎织女同其儿女一家人像;幽涧:指九女谭。又因山前孙义庄所处平原如月壳状,所以阴阳先生们有牛郎织女的老家在“瑞云捧月”宝地之说。) 明&#8226;王玺:“鲁山突兀树城东,峭壁峻憎倚太空。常惹白云来顶上,每衔红日过天中。俯看二水如襟带,远觑三山隔华蒿。揽胜闲来舒眺望,恍疑身到紫微宫。” (作者:举人、进士。峭壁:指鲁山坡东坡和南坡的陡峭处;二水:指沙河和大浪河;三山:即露峰山、外方山、嵩山。)
              明&#8226;张斗枢:<登露峰绝顶〉:“突兀平厚见露嵩,秀凌群岳俯天中。振衣直向山头去,呼吸还将帝座通。” (作者:远安进士,后为邑令。)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2-11-02 13:57
              回复
                清&#8226;何润:<露山庙〉:“纵目岩烧揽绣纵,芙豢黛色抹高嵩。干摩霄汉诚非远,多少烟霞毓此中。自有精英通斗极.频留苍翠缀城东。扶筇独步招提望,疑是蓬莱第一宫。” (作者:陈州人,举人,曾任过中试,鲁山训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2-11-02 13:57
                回复
                  2025-09-02 08:1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鲁山琴台: 鲁山昭平湖:
                  昔日琴台,琴声风韵传千古。 秋 水 千 帆 度。 今朝艺苑,艺曲赞歌颂鲁山。 春 风 万 客 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2-11-02 1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