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传力,就是心灵的力量。以世俗谛而言,就是决心和意志力;若以佛法来讲,就是生命的影响力或传心的力量。换一个角度来说,心传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命力,也是一种生命的能量。
谈起心传力,对现代人可说是非常的陌生,不只是一般的世人,恐怕连修行人知道的也不多。即使听过这个名词,但实际上体会到心传力、真正明白其含义的,可谓少之又少。我今天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心传力,因为它跟修行有着莫大的关系,它是修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谈到了禅,绝对离不开力量;离开了力量,就没有禅。无论是生命的同化力(心传力)、亲和力,或是生命的抗压力、反弹力、消化力或抗氧化性……等,都离不开力量。
耕云导师开示:「众生业障深重、烦恼重重,所以欲振乏力」。因为众生缺乏心传力,所以无法自作主宰,生命就只有随波逐流了,不能够挺起脊梁逆流而上。
人为什么会丧失心传力?就是因为人容易迷失在幻相当中,容易受到偏去个性的驱使,产生情绪的波动,更由于贪着外相而瞒心昧己、玩物丧志……等等,也就是说贪恋尘境,心往外驰,患得患失,以致烦恼重重,失去内心的平静、安宁,因此才丧失了心传力。总之,心乱的人最容易丧失心传力。
此外,有很多人不知道「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佛法的可贵在于实践,也就是「解行相应」,而不在于知道得很多。知道得很多而不去做,就是「解行相背」或「瞒心昧己」,这样的行为与态度只会让自己的生命堕落,是不会提升的。
古圣先贤曾开示过这样的语句:「即心即佛」、「心即理」、「法即是心,心即是法,本心即本法,本法即本心」,由这些开示中,我们不难理解,修行的对象和重点只是这颗「心」,应该是往内心去求、返观自心,往内心去下功夫。但是我们平时的心念习惯于往外跑,容易被外在的缤纷万象所吸引,不知「反观自心」,不知「直观现前的一念」,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外道」,所谓的「一念外驰,允名外道」。也有些人学佛法就是想要吸收、了解道理,评断道理的好坏、深浅、是非……等,从不知往自己的心内去求,这也是外道,也无法让心力生起。
为了扭转我们修行的不力,我觉得应该从提振我们的心传力着手,没有心传力,今生想保有安祥,简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