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推荐文章~~~我写的~~~
以哲学之名我思索:如果失去人的存在那么社会是如何建立的?过往社会中的人早已不复存在,那么所留下的是社会本身还是人本身?
人经由意识出于需求而相互聚集,这种“意识”的先天性正如万有引力一样简单直白,也正如天地初始一样,此时的意识存在是与本能需求同体的。合作的双赢强势替代着单体人的弱势存在,虽然无从考证但这种合作的契机应该是可以推论的思辨:首先人作为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最为弱小的,没有如肉食动物般锋利的爪牙、没有如草食动物般灵活与机敏的身体,在此最为窘迫的机能下人唯一得以生存的依据就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动物所依据的能力只能算是经验和感触(参看《物演通论》)。在学习与思维的基础上我们先假设人不是先天聚集的存在,也就是先肯定人的个体存在状态,然后人的繁衍欲望首先会聚合两性,因此首先存在了一个两人的聚合,此阶段不存在第三人的可能性,因为生存的争夺态不只是人与其它物种间的,也存在于同物种间的争夺。在此基础上当一个家庭式的聚合产生后代时,这个三人聚合体相对于其他未建立聚合,以及只有二人聚合的群体而言就有了相对优势,因此历史上强盛的民族多伴随有巨大的人口以及对血缘的延续要求,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对此的佐证,它是关系到民族与国家根本的问题,不过在日益理智的社会下则更追求一种适度。
这种基于血缘的优势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则是可以转嫁的存在。首先就所有物种而言同类之间的沟通要强于不同物种之间这是条件之一,其次生存的争夺有时不一定存在必要的杀戮这是条件之二,最后是在面临众多威胁同时侵扰时往往同物种间更容易形成互助而不是互伤这是条件之三,因为对于威胁的判断同物种间有着更为接近的意识。虽然这种互助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不是一种必然,但这种脱离并非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种脱离性,而是在人脱离了外在自然威胁后,转向了对内在威胁的认识和判断而已,这时的人类群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物体存在了,而是以人类群体的形式为存在了,对威胁的判断已经转嫁为一种对价值观的判断倾向了。
社会与人,群体与个体。
人的聚合是先于社会而存在的,但在人将社会确立为一种形式之时,社会的外在准则和规范就转化为了人的外在决定,而这种决定就成为了人的先天存在,这种存在的先天性并非是出于自身的先天,而是出于社会形式之后的经历性先天存在!也就是说社会所承载的内涵不一定是每个人的必然结论,但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存在形式时,作为社会中最为具体的准则和规范就将成为每个身处与社会中的人!所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这种社会准则与规范虽然不是每个人的必然思考,但它必然是每个身处于此一社会中的人的必然思考,除非他脱离此一社会。
这里所存在的简单问题是:如果人不存在,社会能否存在?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能。社会本身就是人的历史演进,所以不存在脱离人的历史进程,但作为已过去的历史,其实它本身已可以被认做是相对立的存在了。历史是不能完全复制的,而我们所借鉴历史组合而成的就是社会形态。这种形态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外在于人自身的包围,我们虽然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但无不受其左右,所以说社会虽然是由人建立起的关系与形式总合,但已存在的社会却又无不主观的改变着人的观念。
哲思者--步社行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