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本绘制《舆地图》从至大四年(1311 年)开始,至延佑七年(1320年)方完成,历时10 个寒暑,并刻石于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之三华院,流传至清初,现原图已失传。朱思本用画方之法,先绘制各地分图,然后合成长广各7 尺的《舆地图》。该图以中国为主体,外国作衬映;内容较详细,图形轮廓较准确;系统地使用了图例符号,是元、明、清初各代绘制全国总图的范本。由于图幅过大,不便舒卷,后明人罗洪先依据此图把大幅地图分绘成小幅,刊印成书,取名《广舆图》。所幸罗洪先的刊刻补充,使我们今天仍可见到《舆地图》的概貌。17 世纪中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Martini,1614-1661 年)绘制的《中国新地图集》,其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罗洪先刊刻的《广舆图》。卫匡国由于1655 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他的《中国新地图集》而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可见朱思本不仅是中国元代的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而且具有世界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