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在哪个世界,只要有两性,择偶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不过,择偶标准却一直都很多元,即使是鸟也不例外。有的鸟是典型的"外貌协会"成员;有的比较实际:"婚房必有,豪宅更佳";有的则以对方能否抚养后代为准绳……决定这些不同选择的,正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和亲代投资的博弈。如果你是无房无车无票子的青年,就更应该来参考一下这些鸟的婚姻了!
房在手,跟我走!
正如不愿意裸婚的人一样,有些雌鸟会把雄性是否可以提供好的婚房作为选择配偶的依据。
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区的园丁鸟(包括园丁鸟和亭鸟),是鸦科鸟类的近亲,生活在雨林、桉树林或灌丛中。大多数园丁鸟的雄鸟都会在森林地面上清理出一个空间,用树枝编织一个特殊的"建筑",并用蜗牛壳、花瓣、叶子,甲虫的鞘翅,鹦鹉鲜艳的羽毛甚至塑料片来装饰它们的"房子"。
部分种类,如冠园丁鸟(Amblyornis macgregoriae),褐色园丁鸟(Amblyornis inornatus)的建筑会像座小凉亭——围绕着小树用树枝达成一个两台状的建筑。褐色园丁鸟的整个建筑的直径可达5—6米,包括一个围绕小树建造,顶部完全用茅草覆盖的凉亭,凉亭中有数根柱子支撑。在入口的前面是一个用各种鲜艳物品铺成的"花园",雄鸟会在花瓣枯萎前更换花园中的"鲜花",不断翻动和摆弄自己的装饰物;也会找机会闯入邻居雄鸟的家中,偷走自己喜欢的装饰物带回自己的花园。
另一些种类,如缎蓝园丁鸟(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则用枝条搭出两侧墙,形成一小段林荫走廊状的建筑,再用喙碾碎色彩艳丽的浆果,用浆果的颜色涂抹走廊的墙壁;也会有一些花瓣,羽毛等装饰物铺在走廊的前后。
雌性的园丁鸟会很仔细地审视雄性园丁鸟精心搭建和维护的建筑,长时间观察,挑选。如果雌性园丁鸟对这个建筑满意,就会伏身并抖动自己的羽毛,让雄鸟骑上来,仅用时几秒就可完成交配。
虽然每只雄园丁鸟都努力打造华丽的"婚房",但只有不到10%的雄园丁鸟能够与雌鸟交配,剩下90%的雄园丁鸟在整个交配季节连一次交配机会都得不到。
澳大利亚马里兰大学生物系博士Gerald Borgia曾在22个缎蓝园丁鸟的"林荫走廊"设立红外线相机,并移走其中11个走廊中的装饰物来研究这些建筑和雄鸟获得交配机会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色的羽毛、蜗牛壳和黄色的叶子的数量与交配的成功几率呈正相关,同时,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密度也很重要。Borgia认为这种"建筑"代替鲜艳的羽毛,向雌鸟传达了建造者的基因质量,平庸的雄性承担不起这种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优秀的雄鸟则能建造更高质量的建筑。根据Borgia的记录,曾有缎蓝园丁鸟先后吸引到多达33只雌鸟与其交配。(这只缎蓝园丁鸟,打造的必定是超级豪宅吧!)
雌性园丁鸟在与选中的雄**配后,并不会和雄鸟在这美丽的建筑中一起生活和抚育后代。它会回到自己造的巢中,产下两枚卵,自己孵化养育雏鸟。
不同于园丁鸟,雄性织雀用草编成的球状巢穴则真正的用于繁殖后代。织雀,又名织布鸟,是麻雀的近亲。雄鸟用草在枝条上编织一个基础框架后,便会让雌鸟前来评判。雌鸟会选择满意的巢与雄鸟交配,等雄鸟完成整个巢之后,雌鸟就会产卵。在这期间,不少年轻的雄鸟要把未完成品一遍遍拆掉再重新编织以求获得雌鸟的青睐。
没房不要紧,有点技能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如园丁鸟和织布鸟一样"手巧",会建造"婚房"讨雌鸟欢心。有些鸟儿会通过向雌鸟展示华丽的羽毛来展示自己的健康与优良血统。但是仅羽毛展示往往是不够的,为了获得雌鸟的青睐,雄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