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吧 关注:1,953贴子:85,261
  • 8回复贴,共1
公元一八八八年,十三岁的她被封为珍妃。侈糜之中的一曲清歌,龌龊中唯一的莲花。
君王之前,六宫粉黛尽无颜色。一生的缠绵,自是时起始。
她并非激进的维新派,只为了他日夜难舒的眉头,便甘心为变法传言递信、出谋划策,甘心忍受神武门内当众的廷杖,甘心隐忍生难熬死不甘的冷宫清秋,甘心清灯照壁时,数声和月到帘栊……
谁说乱世之中,难言生死相许。然,一个女子,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坚强,不仅仅是执着,乱世之中,宫墙之内,为了梦想,要付出太巨大的代价……
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慈禧仓皇出逃,临行前将她逼死在院内八角琉璃井中。
娉婷如花的年华,香消玉陨在乱世禁宫苍凉无奈的井口。
轻灵如燕的身躯,清澈如水的灵魂,至死也没有盼到长相厮守的那一天。
……
一九零一年慈禧牵銮回京,着令其弟志琦打捞尸首,追封为贵妃,草草葬在西直门外。
世事漫随流水,恰若一梦浮生。
此后经历一十五年的流离逶迤,他的陵旁,她方始安睡。天可怜见,既然坚强和勇敢无可摧毁,故而那一井冰冷彻骨的水,便也就是一种成全。
一切的风声鹤唳,万种风情,都是别人眼中不关痛痒的哀叹,十二年的宫闱梦醒,只是虎兔相逢大梦归。春色满江楼,不见得就是大幸;枯井葬卿身,亦不见得就是大悲。
终于可以不问孰是孰非,不问谁家天下。终于可以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以后的岁月之中,不会再失散了。
乱世之中,死,也许更是一种感激不尽的成全。


1楼2007-04-19 14:13回复
    • 124.64.45.*
    谢谢!


    2楼2007-04-20 23:26
    回复
      2025-08-22 04:0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加精。
      另外,是「志锜」吧?记得这一辈有用「金」字旁。如「志钧」


      3楼2007-04-21 09:54
      回复
        • 110.190.107.*

        珍妃和光绪的感情的确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光绪的意中人不是她,但后来通过接触,他们越来越发现对方身上的可爱之处,双方越来越体会到知己的感觉,光绪离不开她,珍妃子的性格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原来是崇尚奢华生活、贪玩的孩子性情,但后来她真正爱上了光绪,并且支持他变法,不惜用生命去回报光绪给她的爱,而光绪在她死后也没有再亲近过其他任何女人,他们的感情终于发展到生死不逾、令人感动的程度。我刚才又写了一首纪念他们的诗。
        瀛台 忆珍
        茫茫银河咫尺远,
        无限江山莫凭栏。
        红绡帐里卧鸳鸯,
        茜纱窗下忆画眉。
        残月青霜画屏冷,
        落花金井胭脂痕。
        杨柳丝丝缠绵意,
        写入红笺总销魂。
                       (王蓉)
        今年是戊戌变法102周年,回首百年沧桑,山河破碎之际,变法维新打破体制禁锢,勇开风气之先,这种精神激励国人奋发进取,终于圆了百年强国梦。同时作为殉道者的一代悲情帝王的爱情也令人感动。光绪和珍妃的真情超过了白居易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长恨歌》,他们不必在乎人世间白头谐老的凡俗生活,如今崇陵的青山绿水陪伴他们在另一世界生生世世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清明快到,特作诗两首以寄感怀。
        清宫井 瀛台月
        细雨清风感旧游,
        故宫寥落几春秋。
        瀛台空锁帝王志,
        金井沉埋冷月愁。
        此情胜却霓裳影,
        何必人间到白头。
        缘续来生君记取,
        绿水青山任遨游。
            
        戊戌风云
        回首沧桑忆百年,
        山河破碎谁补天?
        宵旰变法挽狂澜,
        维新勇掀风气先。
        壮志岂随东逝水?
        重振河山启英才。
        君言天道终许我,
        九州曙色映昆仑。
        (王蓉)
        


        5楼2010-05-10 17:38
        回复
          顶顶@!


          6楼2010-05-26 16:31
          回复
            D


            7楼2010-06-04 22:22
            回复
              好帖往上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09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