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入秦之后,在孝公宠臣景监的推荐下见到了秦孝公,说了很久,孝公听得快睡着了,没有听他的话,卫鞅走后,孝公非常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给我推荐的是个只会说大话的人,绝不能用他。”(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回去抱怨卫鞅,卫鞅说:“我今天给他讲的是尧、舜治国的方法,奈何他不会悟。”五天后,卫鞅又求见孝公相见,孝公认为他说得比五天前的好,但是不合他的意,于是又责备景监去了。景监又回来抱怨,卫鞅说:“我今天给他讲的是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他也听不进去,请你让我再见一次国君。”再一次见面时,教公认为卫鞅说得很对,但是也没有用他,后来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说得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这一次,卫鞅告诉景监他讲的是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看来孝公准备采纳了,等孝公再一次见自己时,他知道可以说些什么了
卫鞅V5,这几次卫鞅见孝公就像是一个各式各样的珠宝的商人去见一位买主,拿出自己的各式珠宝,任君挑选。孝公也是一位识货的买家,乱世用重典,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秦用重典而大出于天下,后世魏太祖能战胜袁本初也是因为乱世用重典,【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郭嘉十胜十败论之三)诸葛亮也非常推崇这一点。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同时孔子还表示要一张一弛,张弛有道,即儒家也认为乱世当用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