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阳光照进厕所,梦想照进现实。这是我最近,老在心里嘀咕的一句话,每次嘀咕,都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美艳不可方物。作为一棵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白菜,终于也能自告奋勇的长这么茁壮,真是临水自揽,幸甚志哉。
相比之下,两千多年来的人们,不是个个都有我这么好运的。貌似有不少人一直彷徨在孔爷爷的影子下,屁颠屁颠的紧跟,却怎么也追不上爷爷那矫健的步伐。
1.
讲正题。
有一段“君子不器”是这么说的:
某日,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我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你呀,是器具。”
子贡又问,“那么我是什么器具?”
孔子回答说,“嗯,你是器具中比较高贵的品种。”
加一点背景,便于思考和课堂提问。
在孔爷爷的理论中,原本有这样三个级次:小人、君子、圣人。这个“器具”,我估摸着,是孔爷爷一时高兴加进来,级别上,大约介于小人和君子之间。因为孔爷爷说: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具的意思,器具多半是固定的形状,固定的色泽,固定的用途和才艺,总之,就是因为固定而呆板拘泥,不能随心所变的样子。
“君子不器”,孔爷爷大约是想说,君子不能执着、拘泥于条条框框。
孔爷爷是圣人,比君子还高一个层次。无论他在语录里如何谦虚,心里还是颇以圣人自诩的。因为只有圣人,才能高瞻远瞩,n年如一日致力于“君子”和“小人”的判断标准,就如同,只有国家领导人,才会睿智的提出叉荣叉耻一样。
子贡作为好学青年之一,经常研究孔爷爷语录。相比短命穷窘的颜回,子贡为人较豪爽,对夫子的条条框框,也具有可贵的求证精神。他时常自做主张,在夫子理论中,融入自个儿的心得和实践,甚至不惜刨根揪底,认真劲十足。
可惜的是,他这么努力,孔爷爷却仍旧站在“圣人”台上,居高临下的大笔一挥,说:你,还是一个“器”呢。当子贡不甘心继续追问,孔爷爷就安慰的派出一颗糖,说:虽然你连“君子”毛都还没摸着,但,也还算是“器具”中较高贵的品种。
。。。作为一棵小白菜,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我同情的目光,简直想阴森森的洞穿2000年岁月,直抵子贡那颗较劲的大脑袋。
2.
其实我原本,无意太苛责。如果不是今天还有人高唱什么“吃不言寝不语”,我才懒得一根筋跑去刨根揪底。然后不揪则罢,一揪还揪出连锁反应来了,一根藤上结的苦瓜呢。
我说你赞成的那个“吃不言寝不语”,根本就是荒谬的,然后人回答说,你真有空啊!我晕,先你老人家在抨击现代人没遵守孔夫子礼仪的时候,就没想过有空没空的问题?
然后老人家就说了,君子不器嘛,儒家也是讲权变的。嗯,这意思是,你拿来说别人的,就是标准,别人照样拿来说你,就不行,就是拘泥于条条框框,就沦落为“器”的下品了。子贡这棵小白菜,还有我这根小白菜,那实在是懂不得孔爷爷“权变”的意思啊。
可是可是,恕我愚蠢,再问一句:什么叫权变?
孔夫子一部论语,处处标明,君子的标准是这样,小人的标准是那样——如果君子不器,君子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那孔爷爷你造这一堆一堆的条框——吃饱了撑的咸扯淡?
你前脚提出这些标准,后脚却告诉大家,这些标准都是不应该拘泥的?
。。。其实我知道,我这么揪法,老人家们一定更加的大摇脑袋,认为太“执着”,这么执着的人,注定摸不到“君子”那身高贵的毛,幸好我也没打算摸,就继续执着的叨一下我小白菜的看法。
3.
我说过我原本无意苛责。
2000年前是什么社会?什么发展水平?孔爷爷提一堆君子小人行为规范,他老人家呕心沥血那是企图为人民谋福利,也不容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原本就是从懵懂无序中,逐步认识规律。原始社会的明文规范不多,后来才一套套,渐渐的越来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孔爷爷的“君子”和“小人”标准,它至少是那个时代,人们在无序状态下,努力进行的有序化研究。然而问题是,即便是“有序”化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消灭不了“无序”现象。
阳光照进厕所,梦想照进现实。这是我最近,老在心里嘀咕的一句话,每次嘀咕,都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美艳不可方物。作为一棵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白菜,终于也能自告奋勇的长这么茁壮,真是临水自揽,幸甚志哉。
相比之下,两千多年来的人们,不是个个都有我这么好运的。貌似有不少人一直彷徨在孔爷爷的影子下,屁颠屁颠的紧跟,却怎么也追不上爷爷那矫健的步伐。
1.
讲正题。
有一段“君子不器”是这么说的:
某日,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我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你呀,是器具。”
子贡又问,“那么我是什么器具?”
孔子回答说,“嗯,你是器具中比较高贵的品种。”
加一点背景,便于思考和课堂提问。
在孔爷爷的理论中,原本有这样三个级次:小人、君子、圣人。这个“器具”,我估摸着,是孔爷爷一时高兴加进来,级别上,大约介于小人和君子之间。因为孔爷爷说:君子不器。
器,就是器具的意思,器具多半是固定的形状,固定的色泽,固定的用途和才艺,总之,就是因为固定而呆板拘泥,不能随心所变的样子。
“君子不器”,孔爷爷大约是想说,君子不能执着、拘泥于条条框框。
孔爷爷是圣人,比君子还高一个层次。无论他在语录里如何谦虚,心里还是颇以圣人自诩的。因为只有圣人,才能高瞻远瞩,n年如一日致力于“君子”和“小人”的判断标准,就如同,只有国家领导人,才会睿智的提出叉荣叉耻一样。
子贡作为好学青年之一,经常研究孔爷爷语录。相比短命穷窘的颜回,子贡为人较豪爽,对夫子的条条框框,也具有可贵的求证精神。他时常自做主张,在夫子理论中,融入自个儿的心得和实践,甚至不惜刨根揪底,认真劲十足。
可惜的是,他这么努力,孔爷爷却仍旧站在“圣人”台上,居高临下的大笔一挥,说:你,还是一个“器”呢。当子贡不甘心继续追问,孔爷爷就安慰的派出一颗糖,说:虽然你连“君子”毛都还没摸着,但,也还算是“器具”中较高贵的品种。
。。。作为一棵小白菜,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我同情的目光,简直想阴森森的洞穿2000年岁月,直抵子贡那颗较劲的大脑袋。
2.
其实我原本,无意太苛责。如果不是今天还有人高唱什么“吃不言寝不语”,我才懒得一根筋跑去刨根揪底。然后不揪则罢,一揪还揪出连锁反应来了,一根藤上结的苦瓜呢。
我说你赞成的那个“吃不言寝不语”,根本就是荒谬的,然后人回答说,你真有空啊!我晕,先你老人家在抨击现代人没遵守孔夫子礼仪的时候,就没想过有空没空的问题?
然后老人家就说了,君子不器嘛,儒家也是讲权变的。嗯,这意思是,你拿来说别人的,就是标准,别人照样拿来说你,就不行,就是拘泥于条条框框,就沦落为“器”的下品了。子贡这棵小白菜,还有我这根小白菜,那实在是懂不得孔爷爷“权变”的意思啊。
可是可是,恕我愚蠢,再问一句:什么叫权变?
孔夫子一部论语,处处标明,君子的标准是这样,小人的标准是那样——如果君子不器,君子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那孔爷爷你造这一堆一堆的条框——吃饱了撑的咸扯淡?
你前脚提出这些标准,后脚却告诉大家,这些标准都是不应该拘泥的?
。。。其实我知道,我这么揪法,老人家们一定更加的大摇脑袋,认为太“执着”,这么执着的人,注定摸不到“君子”那身高贵的毛,幸好我也没打算摸,就继续执着的叨一下我小白菜的看法。
3.
我说过我原本无意苛责。
2000年前是什么社会?什么发展水平?孔爷爷提一堆君子小人行为规范,他老人家呕心沥血那是企图为人民谋福利,也不容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原本就是从懵懂无序中,逐步认识规律。原始社会的明文规范不多,后来才一套套,渐渐的越来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孔爷爷的“君子”和“小人”标准,它至少是那个时代,人们在无序状态下,努力进行的有序化研究。然而问题是,即便是“有序”化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消灭不了“无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