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臣之家吧 关注:2贴子:244

回复:【收藏】三国谋士排名(完全版,37人,外加评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十一、刘晔:
个人很喜欢刘晔。曹魏集团的汉家皇族后裔。也因这个身份而能完全发挥才能。
1. 设计孤身杀豪帅郑宝,归曹操+2分。
2. 劝刘勋提防孙策的进攻+2分。
3. 设计剿灭山贼陈策+2分。
4. 坚定曹操平定汉中决心+4分。
5. 劝曹操趁势灭刘备,+4分。
6. 料到孟达会造反+2分。
7. 料到魏讽会造反,+2分。
8. 料到关羽死后刘备会伐吴+2分。
9. 劝曹丕趁刘备伐吴之时一起伐吴+4分。
10. 刘备败后劝曹丕不要伐吴+2分。
11. 料到曹丕伐吴时孙权不会亲自来,+2分。
12. 劝早伐公孙渊+2分。
13. 史书有传而算无遗策+3分。
14. 升官封侯+2分。
总计:2+2+2+4+4+2+2+2+4+2+2+2+3+2=35分。
刘晔劝曹操取汉中后趁势灭刘备、劝曹丕趁刘备伐吴时一起灭孙权,都是改变鼎立局面的大好机会,可惜英明如曹家父子也未予采纳。



36楼2012-10-18 14:03
回复
    三十二、董昭:
    很多人对他没什么好印象(更多人似乎是对他没什么印象……汗一个),因为他劝进曹操尊魏公魏王。各为其主嘛。
    1. 助袁绍平定巨鹿对抗公孙瓒,+4分。
    2. 用间破魏郡贼,+2分。
    3. 料到曹操必胜袁绍,+2分。
    4. 伪作曹操书结好杨奉+2分。
    5. 劝曹操移驾许昌,+2分。
    6. 孤身入河内劝降张杨部众,+2分。
    7. 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2分。
    8. 劝曹操进魏公、魏王,+2分。
    9. 劝曹操告知关羽孙权会偷袭,欲令二强相攻+2分。
    10. 两劝魏军不要轻入吴境+4分。
    11. 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2. 升官4次,封侯+2分。
    总计:4+2+2+2+2+2+2+2+2+4+2+2=28分。
    这又是一位寿星,活了八十一岁。
    


    IP属地:上海37楼2012-10-19 17:25
    回复
      2025-11-13 00:55: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十三、郭嘉:
      终于到天生郭奉孝了,诸位久等。其实三国谋士中人气最高的,是诸葛亮、郭嘉、贾诩、陈宫、田丰。再等而下之还有法正庞统。而其中与诸葛亮对抗最厉害的,当属奉孝!
      1. 看出袁绍是个废物,+2分。
      2. 为曹操提出和袁绍相比的“十胜十败”论,+4分。
      3. 坚定曹操灭吕布的决心,认为应该一鼓作气灭之,+4分。
      4. 劝曹操不要杀刘备以归天下之士,+2分;劝曹操不要放刘备以免贻害一方,+2分。对于刘备的态度,曹操过于宽,程昱等人过于紧,惟有郭嘉拿捏到位。
      5. 料到征讨刘备时袁绍不会袭击后方,+2分。
      6. 料到孙策会在官渡之战前死于小人之手+2分——这也太神了吧???当时所有人都看好小霸王,惟有郭嘉不把他放在眼里称其“必死于匹夫之手”,眼光精准独到特别鼓励再+1分。
      7. 劝曹操假装回征刘表,以使袁家兄弟自相残杀从而坐收渔利,+4分。
      8. 料到刘表不会趁机袭击后方,+2分。
      9. 劝曹操扔下辎重,轻兵奔袭蹋顿,+4分。
      10. 升官1次,封侯,+1分。
      11. 一开始就看好曹操,+2分。
      12. 史书有传且算无遗策+2分。
      13. 死后多次为曹操提起,且视为接班辅弼,再+1分。
      总计:2+4+4+4+2+3+4+2+4+1+2+2+1=35分。
      十一年的从旅生涯便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确令人侧目。
      


      IP属地:上海38楼2012-10-19 17:25
      回复
        三十四、程昱:
        程昱是个倔老头,其智慧也属曹营佼佼:
        1. 设计破黄巾保全家乡东阿县,+2分。
        2. 料到公孙瓒会输给袁绍,劝刘岱不要助公孙瓒+2分。
        3. 张邈叛乱时程昱主持大局,独完三城,曹操感激道:“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4分,特别鼓励+1分。
        4. 在曹操兵微将寡之时不要投奔袁绍,又是一项力挺曹家大业的建议+4分。
        5. 劝曹操杀刘备,后承认“诚不及也”,失算-2分。
        6. 劝曹操不要放走刘备,弥补前过+2分。
        7. 料到袁绍不会进攻自己镇守的城池,谢绝曹操的援兵,又是一个心理战的范例+2分。
        8. 料到孙权不会杀刘备反会资助之,+2分。
        9. 劝曹丕在留守后方之时违制不诛降者+2分。
        10. 自知性格过于刚戾,功成身退以全其身,+2分。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程公既知人又自知,这份明智足可傲视三国同畴。
        11. 一开始就看好曹操,刘岱数征不至,曹操一召便来,眼光高明独到+2分。
        12. 升官四次,封侯+2.5分。
        总计:2+2+5+4-2+2+2+2+2+2+2+2.5=25.5分。
        


        IP属地:上海39楼2012-10-19 17:26
        回复
          三十五、贾诩:
          谋鬼贾诩,深沉有智,是我最喜爱的谋士。
          1. 遇叛兵假装段熲外孙,躲过杀身之祸,+2分。
          2. 董卓死后劝凉州兵杀入长安挟天子,+4分。此举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3. 两次拜辞李傕的封官以保身,多次化解凉州军内部争斗,+2分。
          4. 设计为献帝削弱李傕势力,+2分。
          5. 劝阻李傕杀害大臣,暗中护卫天子安全,+2分。
          6. 料到离开段煨归张绣可以既保全家室又荣耀己身,+2分。
          7. 料到刘表是个废物,+2分。
          8. 贾文和料敌制胜:先劝张绣不要追曹操,张绣不听,败;又料到曹操无备劝张绣追之,胜,+4分。对手是曹操这样的顶尖高手,特别鼓励+1分。
          9. 料到曹操能战胜袁绍,劝张绣归曹操,+2分。
          10. 为曹操设计大败袁绍,+2分。
          11. 劝曹操不要忙着进攻江东,应该先养力,眼光高明之极,+4分。曹操不听,果有赤壁之败。
          12. 进献离间计,离间韩遂、马超,+4分。
          13. 以袁绍、刘表父子故事讽喻曹操立长子,+2分。
          14. 料到三国鼎立之后是持久战的到来,更多的是国力的比拼,劝曹丕不要轻易征伐+2分。
          15. 明哲保身,不结高门;从不主动进献计策,+2分。所谓大隐隐于朝,文和之谓也!比程昱又高明不止一筹了。
          16. 升官至三公,封侯,+2分。
          17. 史书有传算无遗策,+2分。
          18. 未能保全张绣势力,-2分。算是苛求一下贾诩吧!
          总计:2+4+2+2+2+2+2+5+2+2+4+4+2+2+2+2+2-2=41分。
          再引一段三国史专家张大可先生的评价在此,以证文和之高妙:
          “《诗·大雅·蒸民》有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子说:“笃而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孟子亦云:“无一不是命运,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由倾倒危险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孟字· 尽心》)。这是古人认为最高哲人立身处世的理念。一个人应在乱世中守道正命,明哲保身,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三国时有多少英雄豪杰,死于非命,不可胜计。而贾诩处在这样的混乱世界中,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见用于世,却能明哲保身,守道正命。他本意欲匡救汉室,察其时不能,却又机鉴先识,审时度势,不失时机以则明主。贾诩能智、能愚、能言、能为,陈寿评为“良、平之亚”,堪称笃论。”
          


          IP属地:上海40楼2012-10-19 17:27
          回复
            三十六、荀攸:
            荀公达早慧,七岁就显示出过人才华。相比之下,贾诩小时侯估计基本上是个笨小孩。
            1. 十三岁辨出杀人犯,+2分。
            2. 谋划刺杀董卓,谋泄,饮食自若而脱身,+2分。
            3. 劝曹操缓兵以灭张绣,不可急攻,+2分。
            4. 料到进攻吕布时张绣、刘表不会偷袭后方,+2分。
            5. 劝曹操急攻吕布,不令其喘息,+2分。
            6. 设计斩颜良+2分。斩大将,+1分。
            7. 劝曹操以辎重诱敌,破斩文丑,+2分。斩大将,+1分。
            8. 劝曹操劫袁绍粮草,+2分。
            9. 劝曹操听从许攸之计,+2分。
            10. 劝曹洪收留张郃+2分。
            11. 劝曹操先南后北,先灭二袁再灭刘表,大战略+4分。
            12. 前后为曹操画奇策十二,没有记载下来。数数前面的,顶多九个。剩下三个总加5分。
            13. 升官3次,封侯,+2分。
            14. 史书有传算无遗策+2分。
            总计:2+2+2+2+2+3+3+2+2+2+4+5+2+2=33分。
            不禁恼恨钟繇,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却不记下来,使后世无复所闻。陈平似乎也有类似情况。
            


            IP属地:上海41楼2012-10-19 17:27
            回复
              至此,三分智士已尽数评完。按分数高低,排名如下:
              1. 贾诩 41分。
              2. 鲁肃、司马懿 36分。
              3. 郭嘉、刘晔 35分。
              4. 诸葛亮(前半生) 34分。
              5. 荀攸 33分。
              6. 荀彧 32分。
              7. 沮授 31.5分。
              8. 蒋济 29分。
              9. 董昭 28分。
              10.庞统、程昱 25. 5分。
              11.张纮 24分。
              12.田丰 23分。
              13.法正 22.5分。
              14.张昭、蒯越 21.5分。
              15.陈登 21分。
              16.黄权 20分。
              17.顾雍 19. 5分。
              18.陈宫、许攸 19分。
              19.诸葛瑾 18分。
              20.杨阜 17.5分。
              21.步骘 17分。
              22.桓范 16分。
              23.辛毗 15.5分。
              24.李恢 15分。
              25.审配 14分。
              26.阚泽 12分。
              27.阎圃 11.5分。
              28.刘巴 10分。
              29.马良 9分。
              30.逢纪、张松 7分。
              31.郭图 3分。
              


              43楼2012-10-19 17:30
              回复
                前十强中(截至蒋济),曹魏7人,蜀、吴各1人,诸侯军1人;后十弱中(辛毗起),诸侯军5人,蜀汉3人,吴、魏各1人。三国形势,强弱如何,由此也可见一斑。
                当然,这个排名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算进了许多无关谋略的政治、军事成绩,并且大谋与小谋拉开分差不明显。
                行文至此,才发觉排名确实不好搞,也才明白为什么每年的高校排名都招来争议一片。在此排名中,呼声较高的陈宫仅在十八名,田丰在十二名;而不为人注意的蒋济、刘晔全入十强。
                作者:无敌Chinese 2006-10-15 18:43
                


                44楼2012-10-19 17:32
                回复
                  2025-11-13 00:49: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都是好久远的帖子了,没想到点击率还会那么高~~


                  IP属地:上海45楼2012-10-25 13:40
                  收起回复
                    奉孝遗计定辽东,+4


                    46楼2012-11-11 20: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