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分校动漫社吧 关注:6贴子:110
  • 1回复贴,共1

迟迟未到的第二弹——无命题的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我买了一门21响的礼炮。发射出第一弹,却连一丝景都没有看到。
天南海北地找了一圈也没有看到,等我回来时发现放炮弹的箱子一直敞着盖,第二弹也不见了!春节过后就没有人放炮了,除了我。然而又没赶上趟,连个响都没听到。
因为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第二弹的命题就是“无命题”。
说起动漫,有很多人问的关于动漫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动漫?”,于是又有很多人回答“动画和漫画”。这的确是实话。其实如果你把这个问题问一些专业人事,他也只不定给你支支吾吾地扯些什么呢。
事实总是这样,当你在一个圈内,外人看到这个圈外立着个牌子,上面写着圈的名字,外人问你这个名字怎么解释,你应当怎么说呢?给他形容一下圈里面的样子?还是就字论字解释字面?形容圈里面他不理解,而解释字面他又会说“这我也知道,你别开玩笑了,赶紧的。”
与其听别人解释,到不如自己去尝试。
我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挑剔,很多盘买来都不看,但买的时候明明很兴奋。而且,漫画大都比改编的动画要好。
最近看到报道说死亡笔记怎么怎么着,大概就是死亡笔记引发学生某种不正当的情绪了。又看到很多语文练习题把漫画和名著的阅读量比较,要求你的分析最终目标为多读名著,还看到什么漫画进校园。
看到这些后,唯一的感受就是自相矛盾的###。



1楼2007-04-15 17:36回复
    很多人不喜欢动漫其实主要是针对日本动漫,原因当然是历史问题。我个人是对欧美地区的动漫很不屑的。只是每年靠那么几部电影撑着,那样的态度不是也很不屑吗?也许是与种族的性格有关,但是我就是很不屑。猫和老鼠?是那部很经典的暴力片吗?更不幸的事是,中国好像也在一点一点走着倾欧美的道路。报亭里带“漫”字的报刊很多,但是真正用于刊登、连载漫画的寥寥无几。
    总觉得中国把看动漫的年龄群划分的太深刻。小学叫“纯真”,中学叫“忘龄”,正因为这样,中国制作的东西也把矛头指向了小学生。说俗了,小学生有钱吗,你就要他看,他还不是在哪里都拉着爹妈的衣角说“我可不可以……”,就算你的东西多深刻,多阳光,多有教育意义,他懂吗?或者说,教育已经教育了小孩子动画只是看看,你又做所谓的教育意义深刻的东西,有意义吗?
    自相矛盾的###。
    当时动漫在二战后出现在日本人心中,是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初期的日本动漫就带着这种意义登台,直到如今,它的主流也是努力、拼搏、汗水、成功。而我们呢?都想靠一部动画怎么怎么样,这跟建空中楼阁有什么区别?其实哪怕能建个楼阁也可以,有个开头也行,关键不要说没有油漆了,连水泥、甚至木头都没有。不是有话说“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不努力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吗?改一下就是“思想现实的不一定成功,思想不现实的一定不能成功”。
    还是观念和态度。
    如果仇恨日本,那就超越它,让日本人买我们的动画。
    不论怎样,看动漫不是错误,看动漫也没有年龄,我不把它当作热爱动漫人的一种妄想。它是一粒落在事实旁的黄金,真实地存在着,却没有很多人能注意的到。但是,无论事实在哪里,它也一定会在哪里继续张扬地发光。


    2楼2007-04-15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