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看完,有一句受用便足够了)
圣人觉者无需礼,因为他们一念一行都是合宜之言行,都是无私,都有次第,都是关怀仁善,都是调和整体, .
虽在烦恼苦难之中, 不忍之心仍能自现 .
心量广大的关怀,随时放下,随时新生 .
相貌言行都是内涵的表现 .
和颜悦色是最好的美容 .
欲乱世界, 不可迎合. 璞玉虽被掩盖,但能自在 .
私我局限 , 到处是阻碍冲突 .
平心观照,可以全观,可除伤害 .
了解超越专家局限性,才有更大整体的智慧 .
沉溺於消遣娱乐和信仰,都是逃避自己 .
高知识而不自知,将是大混乱 .
扭曲有限之心, 怎能看事情? .
正常是莫大的幸福 .
超越孤独有发现有智慧有行动 .
现象变易无穷,随时与时俱进由道之体 .
无仁行,一切心都无意义 .
人生是不断和私我交战的过程 .
放下就是终结,就是解除,又是新生命之始,道之始 .
无冲突,这要在平和之状态下,能自知返省,心中有道理,要有整体的认识 .
思想应如何才能展现出宇宙之大能量呢? .
在什麼地方就做何事,都可圆成 .
善知识难觅,经典还有,天良要找出 .
有条件互惠之仁善,就像小水摽舀甘露 .
内涵有美,自己享受,别人也感染喜悦 .
无企图的仁善,更自然更纯良更宽广 .
学问不在多,生命的精彩在知道了又能平实的实践 .
爱情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学习,女孩不可因被追求而给人有高高在上之感
混乱,怎生智慧? .
内心强大的人决策更果断,行为更自由/// 是知识学位经历强大呢?还是德慧呢? .
唯有自己解脱,人类才得以解脱,随时改造自己才是真正的希望 .
静生万有,能静才有大 .
从信仰中不断超越,从感受关怀中不断突破 .
清新就是能随时放下,生命大道随时能复起 .
安静而忘我,能与美妙和安乐相遇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是旧是传统,若心非宁静宽广,不能溯源不能引申,不能结合当下环境,无自知无创新无生趣是难以为人师表 .
能感,调和, 有新发现 .
平心专注,可驱散忧伤 .
不能敞怀的私我,无法全观 .
私我看不到大美和大善 .
心中有包容.关怀.仁善,充满快乐和开创 .
不受名利拘限的事业,可以无穷尽 .
中观,自有次序,遍一切处,生命关怀仁善不已 .
一切都要平心的调和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视.观.察,不具成见夹杂的初观.再观.细观,观可观内外一切,天下万物,生命的细微,况观人乎! 人的特质和人品能掩藏得了吗?以是为是行.行何事.由是因由,心念动机.安是过程的心态自在否? .
无内涵,内外一切就没一个准 .
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苦难,逼得我们不得不成长,让我们返回天良天然整体 .
匆匆,就难理解,当然没有感动,有感会有反应 .
圣人经典要实践出来才管用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句大盖是大智若愚的来源吧! 颜回天性纯静善良,孔子讲话时,其心全然觉照,当能感受声象之外的寂静的源头,能知本质故能创发能闻一知十 .
能听能看声与象之外的寂静, 真实真理自现 .
观照一念一言一行,不黏不厌,平和中行,内心愈清明灵敏了 .
记忆不可能清除,只是正确的中观 .
富与贵难久长, 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 ///内含强於外在虚荣 .
根深 枝茂 .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智慧越高,服务磨练越多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能够服劳和奉养,这样够孝顺吗?孔子说还不够.和颜悦色是不容易的.和颜悦色包含... .
能涵天地,岂不容人恶 ///勿乡愿,敬贤者,悯不肖,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