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了大别山区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

生于80,总记得儿时分明的四季:
春天除了开满山火红的映山红之外,就是到处金黄金黄的油菜花,那是我们一帮孩子捉迷藏的好地方,只要有胆钻进去,就别想找得到,但要是碰到了蛇,你的叫声,就代表你输定了,所以一个劲地钻的同时,最担心就是看到蛇。那真的好可怕,我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被蛇吓哭过两次,不过也有幸吃过菜花蛇肉,是我伯伯抓到的一条好大的菜花蛇,是堂哥堂弟加起来有10个左右,将蛇开肠破肚,拔了皮那蛇还扭来扭去,我用吃奶的劲都没抓住,那次是露天煮着吃的,因为我们那里说,蛇肉只能在外面煮。记得那汤好浓,白白的,味道早忘记了。
夏天最快乐的是放暑假,又不会游泳的我们,不是在游水,只是成天就知道在河沙里磨蹭,不到爸妈拿又细又软的竹条来“请”我们吃饭,是不会回家的。有时你也会见到我们在河边钓鱼,那些可爱鱼儿只是亲了亲诱食,跑来跑去,就是不上钩地逗你玩,耐不住性子的我们总会换一种得到它的方式,那就是下河用手摸。还依稀地记得,几个堂哥堂弟们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从岸边的石头隙里用手指摸那条大“鱼”的感觉,心里还美滋滋地地想着今天的美味,等那“鱼”曲折着身子逃蹿在沙滩上时,我们才不故一切叫着跑开,原来那是一条水蛇,那种开心劲儿比蛇还消失得还快,不过现在想起来,回味起那时的感觉比蛇扭动的身子还美妙。
到了秋天更不用说了,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和我们一河之隔的罗田甜柿最多,所以周未有空,我们会去光顾一下。一次我和一个邻村同学去做了一次天大的笨事,我们上到一棵最大且挂得最多柿子的柿树上,不知道是因为太饿,还是因为柿子太好吃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觉得上那么高的树吃起柿子来,特威风,所以一直吃到打着饱嗝还不愿意从树上下来,后来柿树主人可能是看不惯就追过来,我们溜下来,撒起腿来跑,结果,我们吃的柿子都变成苦水吐起来了,还病秧秧地回家。从那以后,我们发誓不再吃那么多的柿子了.除了这地些,还有用火烧地里的花生,树上的板粟还没成熟就开始成为我嘴中的美味。
冬天,都想着下雪的时候,每年的雪心里总觉得下得好迟,下雪了,就心里特别开心,要是下得大,我们上小学就不用上课了,所以总想雪下得更大一点,这样我们也玩得更开心,雪人,雪球,还有冰凌子,儿时冬天总觉得不冷,雪下大了,山上还能捡到斑鸠,免子。
每个季节,儿时我们都能找到快乐的影子,儿时的家乡总是那么美,那么让人回味。
现在看看大别山一带春天时的野果,以木樨河附近山区代表 ,看看你记得几种。
(以下是转来的):
楼豆:汁多,皮薄,里面有小仔。 酸酸甜甜的,小时吃得最多了!
糖棍:藤上都是刺,估计很多人都想这玩艺怎么吃?其实很容易,摘下来,放地上用鞋一磨,就可以啦。 也不知道我们小时候怎么就吃得下满是尘土的东西!
插秧泡:照片中比较小,如果碰到大的,跟中等的草莓,入嘴即化,味道那个好吃,缺点是容易坏,放口袋里易破,时间也不能放长,所以只能抓紧,能吃多少吃多少啦。呵呵。(有一种叫蛇梦,长的有点像,那是不能吃的) 家乡长林(毛竹林)里面很多,小时候就去那里采,据说那里好多蛇,就心惊胆战的。
树梦:长在有刺的藤上,捏着下面,吃起来方便,口水来了,哎呦。这种没熟的时候比较硬,不软不硬时摘正好,跟茅莓比,汁少些,但可以保存两天。
八月揸:这个深山里多,记忆中才吃到过那么几次,味道怎么样也很模糊了。
野葡萄:个人感觉没有家养的好吃,但味道也不错,儿时的水果呀!
桑泡儿(学名:桑椹),这个估计很多人都吃过,属于家养植物了,春天时拿个塑料袋,到桑树园里摘个半天,吃的嘴乌黑,呵呵。我们家就有桑树,长很多桑葚的桑树叶子就不好了,所以,果实丰硕的树,农民反而不喜欢。呵呵。
灯笼泡(不知道叫什么):长在一种小矮植物上,摘时得选外面那个皮是黄或暗色的,那就熟了,否则不好吃。
酸溜溜:长的跟树梦有点像,但味道没树梦好吃,有人说不能吃,反正小时候也吃过。 乌嘴兔:看到过,没吃过。后来又想起来吃过,味道和乌饭有些相同。
鸡屎梨:说实话,不好吃。
野板栗:板栗在我们那一带相当多,板栗之乡嘛。这种野板栗记得果实不大,但肉很甜,街上也有人采来卖。记得小时候十一假期就拿个篮子剪刀上山打板栗去了。遇见个熟透开裂的高兴不已。
泡泡仔。开始吃还可以,但吃多了嘴会涩,也有空壳的,吃到空的嘴难过。
忘了名字了,汁不多,吃起来感觉一般。
刺苗,这个能吃,估计没多少人会信。还真能吃,将最上面的一段掐下来,把外皮撕掉,吃茎。 春天的时候就有了,嫩的,很甜。
蛇梦(蛇泡儿):与茅莓有些像,不能吃。
野山楂,酸酸的、甜甜的,消食化气,
还有很多,象什么甜苗、茅根、茅针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也许,到年长的时候,这些文字,才能让我回味起童年的那份快乐.

生于80,总记得儿时分明的四季:
春天除了开满山火红的映山红之外,就是到处金黄金黄的油菜花,那是我们一帮孩子捉迷藏的好地方,只要有胆钻进去,就别想找得到,但要是碰到了蛇,你的叫声,就代表你输定了,所以一个劲地钻的同时,最担心就是看到蛇。那真的好可怕,我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被蛇吓哭过两次,不过也有幸吃过菜花蛇肉,是我伯伯抓到的一条好大的菜花蛇,是堂哥堂弟加起来有10个左右,将蛇开肠破肚,拔了皮那蛇还扭来扭去,我用吃奶的劲都没抓住,那次是露天煮着吃的,因为我们那里说,蛇肉只能在外面煮。记得那汤好浓,白白的,味道早忘记了。
夏天最快乐的是放暑假,又不会游泳的我们,不是在游水,只是成天就知道在河沙里磨蹭,不到爸妈拿又细又软的竹条来“请”我们吃饭,是不会回家的。有时你也会见到我们在河边钓鱼,那些可爱鱼儿只是亲了亲诱食,跑来跑去,就是不上钩地逗你玩,耐不住性子的我们总会换一种得到它的方式,那就是下河用手摸。还依稀地记得,几个堂哥堂弟们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从岸边的石头隙里用手指摸那条大“鱼”的感觉,心里还美滋滋地地想着今天的美味,等那“鱼”曲折着身子逃蹿在沙滩上时,我们才不故一切叫着跑开,原来那是一条水蛇,那种开心劲儿比蛇还消失得还快,不过现在想起来,回味起那时的感觉比蛇扭动的身子还美妙。

到了秋天更不用说了,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和我们一河之隔的罗田甜柿最多,所以周未有空,我们会去光顾一下。一次我和一个邻村同学去做了一次天大的笨事,我们上到一棵最大且挂得最多柿子的柿树上,不知道是因为太饿,还是因为柿子太好吃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觉得上那么高的树吃起柿子来,特威风,所以一直吃到打着饱嗝还不愿意从树上下来,后来柿树主人可能是看不惯就追过来,我们溜下来,撒起腿来跑,结果,我们吃的柿子都变成苦水吐起来了,还病秧秧地回家。从那以后,我们发誓不再吃那么多的柿子了.除了这地些,还有用火烧地里的花生,树上的板粟还没成熟就开始成为我嘴中的美味。
冬天,都想着下雪的时候,每年的雪心里总觉得下得好迟,下雪了,就心里特别开心,要是下得大,我们上小学就不用上课了,所以总想雪下得更大一点,这样我们也玩得更开心,雪人,雪球,还有冰凌子,儿时冬天总觉得不冷,雪下大了,山上还能捡到斑鸠,免子。
每个季节,儿时我们都能找到快乐的影子,儿时的家乡总是那么美,那么让人回味。
现在看看大别山一带春天时的野果,以木樨河附近山区代表 ,看看你记得几种。
(以下是转来的):
楼豆:汁多,皮薄,里面有小仔。 酸酸甜甜的,小时吃得最多了!
糖棍:藤上都是刺,估计很多人都想这玩艺怎么吃?其实很容易,摘下来,放地上用鞋一磨,就可以啦。 也不知道我们小时候怎么就吃得下满是尘土的东西!
插秧泡:照片中比较小,如果碰到大的,跟中等的草莓,入嘴即化,味道那个好吃,缺点是容易坏,放口袋里易破,时间也不能放长,所以只能抓紧,能吃多少吃多少啦。呵呵。(有一种叫蛇梦,长的有点像,那是不能吃的) 家乡长林(毛竹林)里面很多,小时候就去那里采,据说那里好多蛇,就心惊胆战的。
树梦:长在有刺的藤上,捏着下面,吃起来方便,口水来了,哎呦。这种没熟的时候比较硬,不软不硬时摘正好,跟茅莓比,汁少些,但可以保存两天。
八月揸:这个深山里多,记忆中才吃到过那么几次,味道怎么样也很模糊了。
野葡萄:个人感觉没有家养的好吃,但味道也不错,儿时的水果呀!
桑泡儿(学名:桑椹),这个估计很多人都吃过,属于家养植物了,春天时拿个塑料袋,到桑树园里摘个半天,吃的嘴乌黑,呵呵。我们家就有桑树,长很多桑葚的桑树叶子就不好了,所以,果实丰硕的树,农民反而不喜欢。呵呵。
灯笼泡(不知道叫什么):长在一种小矮植物上,摘时得选外面那个皮是黄或暗色的,那就熟了,否则不好吃。
酸溜溜:长的跟树梦有点像,但味道没树梦好吃,有人说不能吃,反正小时候也吃过。 乌嘴兔:看到过,没吃过。后来又想起来吃过,味道和乌饭有些相同。
鸡屎梨:说实话,不好吃。
野板栗:板栗在我们那一带相当多,板栗之乡嘛。这种野板栗记得果实不大,但肉很甜,街上也有人采来卖。记得小时候十一假期就拿个篮子剪刀上山打板栗去了。遇见个熟透开裂的高兴不已。
泡泡仔。开始吃还可以,但吃多了嘴会涩,也有空壳的,吃到空的嘴难过。
忘了名字了,汁不多,吃起来感觉一般。
刺苗,这个能吃,估计没多少人会信。还真能吃,将最上面的一段掐下来,把外皮撕掉,吃茎。 春天的时候就有了,嫩的,很甜。
蛇梦(蛇泡儿):与茅莓有些像,不能吃。
野山楂,酸酸的、甜甜的,消食化气,
还有很多,象什么甜苗、茅根、茅针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也许,到年长的时候,这些文字,才能让我回味起童年的那份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