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吧 关注:1,097,865贴子:7,790,175
  • 7回复贴,共1

【星落如梦】资料贴·全面的推理小说资料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了推理吧的许多帖子,感觉有许多前辈对于一些推理的常识性概念,比如本格变格之类的名称分不太清。还有许多没有读过多少推理小说的新人希望被推荐一些精彩的推理小说看。虽然这由一个新人来说有些奇怪,但是落落还是想发一篇全面而系统的资料贴,解释关于推理小说的全部体系结构,以及权威些的排行榜。
这些内容也是许多论坛或者推理小说迷整理的呢,落落好久之前的收藏了,具体忘记是出自那哪里了,抱歉哦。重新编排汇总了一下,帖子会非常长。即使不能引起什么注意,落落也希望能有这样的一份帖子留在这个有许多喜欢推理小说的人的贴吧中,作为以后便于查阅的资料。
嗯,就说到这里了呢。帖子的主要结构:
第一部分、推理的基本名词解释(叙诡、暴风雪山庄、本格、变格等)
第二部分、推理小说创作的戒条(诺克斯十戒、范达因二十戒、岛田庄司新本格七戒)
第三部分、著名推理小说家介绍(日本、欧美著名推理小说家简介等)
第四部分、著名推理奖的历年获奖名单(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协会奖)
第五部分、经典的推理小说推荐。(WMA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说排行榜、100部推理名著等)
帖子会很长呢,可以的话让落落发完再插楼吧。


1楼2012-10-02 21:13回复
    卡尔生于美国宾州联合镇(Uniontown, Pennsylvania),父亲曾任民主党议员。高中时课业表现平平,但已经开始热中于推理方面的写作。1931 年他于海外留学时,与英国女子克蕾儿克利夫斯(Clarice Cleaves)结婚,并定居于英国,两人共育有三子,之后才于 1948 年返回美国。卡尔于 1950 年代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场景都是设定在英国或欧洲,由于文笔极富欧洲风味,因此当时有人还一度认为“卡尔”其实是英国知名幽默作家伍德霍斯(P. G. Wodehouse)的笔名。卡尔一生专注于“密室杀人”这类诡计的构思,特别是菲尔博士系列的名作《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 年出版,英国版书名为 The Hollow Man),这本谜团离奇诡异但构思严谨的小说,不但经常为许多推理作家或评论家评选为密室杰作首选之外,书中第十七章借菲尔博士之口所发表的密室讲义,更可视为一篇总结“不可能犯罪”手法的精辟论文。
    约翰·狄克森·卡尔不仅发明了很多独创性的巧妙诡计,在将前人诡计翻新方面同样精彩绝伦。他的技巧远胜于其它作家,擅长将戏剧性、恐怖气氛、幽默熔为一炉。在他的笔下,密室杀人成为不可能气氛中的一环,在解答之前甚至令人怀疑只有真正的妖魔鬼怪的才可能犯下罪行。其名下的《三口棺材》、《犹大之窗》等都称得上史上最出色的密室小说。在一生创作的八十多本长短篇侦探小说中,不论是心理诡计还是物理诡计,卡尔都能达到最好。因此卡尔成为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密室之王”。
    在约翰·狄克森·卡尔笔下,主要有两位名侦探,亦即菲尔博士与亨利·梅瑞威尔爵士。猛一看之下,两人似乎极为相像,都是身材高壮,声如洪钟,学养俱佳却透着点古怪的中壮年英国绅士,但两人其实各有各的特质与个性。菲尔博士首先出现在其1933年的作品《女巫角》中,其形象显然是根据英国名作家却斯特顿所塑造,这位可以用肥胖形容的绅士,必须靠着两支拐杖走路,个性一直以来也都相当和蔼可亲。他有一头蓬松的乱发,头上经常戴着铲形帽,喜欢穿着斗蓬。平日住在俭朴小屋的他,并未与当局有任何正式的往来。而亨利·梅瑞威尔爵士身材虽然也很“结实”,并且有个“威武”的大肚子,身手却非常灵活矫健,而且他个性易怒,常常高声发起脾气,叫人有点不敢亲近。亨利·梅瑞威尔爵士最初出现在作者1934年创作的《瘟疫庄谋杀案》中,此后直到1954年的《骑士之杯》,20年间作者以他为主角创作了22部长篇小说,这位富有的爵士,出身自英国渊源最久远的爵位,对自己的公职身份经常嗤之以鼻,不过在最初几本小说中,他还是英国情报局的领袖呢。在最早的小说中便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戴着眼镜、秃头、经常一脸不悦的梅瑞威尔爵士,有着浓浓的邱吉尔味,在后期的小说中,这样的特质更是变本加厉。除此之外早期卡尔还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年轻警探亨利·贝克林,贝克林最早出现在卡尔的一些校园故事里,这些故事被刊登在哈佛德学院的校报《哈佛德人》上。贝克林共出现在《夜行》《失落的绞刑架》《骷髅城堡》《蜡像馆谋杀案》《四种错误的武器》五部作品及短篇小说集《厄运之门》中,这些都是富有十分诡异神秘气氛的“不可能犯罪”类型的故事,亨利·贝克林最后一次登场则是在卡尔1937年出版的《四种错误的武器》之中。


    7楼2012-10-02 21:21
    回复
      2025-08-27 06:41: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七、比拟杀人、童谣杀人
      比拟杀人:侦探小说中的一种连环杀人方法,即凶手按照(即比拟着)某个规律依次进行杀人作案,使杀人作案的过程仿佛根据或沿着某个特殊的痕迹进行一样,有人曾浪漫的戏称此类故事为“杀人进行曲”或“血色华尔兹”,但是其内容绝对不舒服。例如日本侦探小说家鲇川哲也的《黑桃A的血咒》写七位同系大学生到一个名叫紫丁香庄园的大别墅中度假,当天夜里他们玩扑克牌时发现:扑克牌中的黑桃牌全部不见了。第二日一早他们就听说附近有人被摔下悬崖而死,在其尸体的旁边放着一张黑桃A;紧接着这群大学生中的一位在下午被毒死,而在其尸体旁竟放着一张黑桃3;紧接着有人发现另一学生自从中午出去游山便告失踪,大家寻找后发现他被人推入河中淹死,其尸体旁放着一张黑桃2,后经确定这个淹死者竟死于被毒杀者之前;接着又有人被刀刺死,有人被暗器射死,有人被闷死,在尸体旁依次放着黑桃4、黑桃5、黑桃6等,这个案子的特点是:杀手按照牌的数字顺序去杀人,每个死者被杀后,其尸体旁都被凶手刻意的按数字顺序放一张牌;而且凶手每杀一个人就换一种杀法(如放黑桃A的死者被摔死、放黑桃2的死者被淹死、放黑桃3的死者被毒死、放黑桃4的死者被刺死等等),每个死者死法全都不一样,从而造成“比拟杀人”的形式。此外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九尾怪猫》《十日惊奇》小说中分别按照“九尾猫”或基督教“十诫”的顺序杀人、日本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狱门岛》以俳句的每句意思相应找对象,按照俳句顺序依次杀人等,都是这类故事的典型作品。应该说这类故事很具有奇特浪漫的幻想性,和不可思议的特点,几乎每部作品都大受侦探小说爱好者欢迎,成为最有阅读趣味的侦探故事设计模式。
      童谣杀人:“比拟杀人”的一种特例,即按照某个童谣、诗歌或歌曲里的每一句的句子意思,相应的找到符合句子意思的对应者,一个一个按句子顺序进行杀害。它是以童谣作为比拟对象的比拟杀人作案模式,这种故事因广泛被采用而单独列出。美国侦探小说作家S.S.范.达因在1929年写出了《主教杀人事件》这部小说,首创“童谣杀人”这种故事模式;小说中凶手按照《鹅妈妈儿歌集》中的童谣的意思、童谣中指定的方法和顺序,依次寻找到对应人选连续杀害,这部小说也是作者的代表作。此后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被称为“谋杀天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39年写出《无人生还》一书,更成为此类故事里程碑式作品:书中凶手模仿《十个小黑人》的童谣内容,把困在孤岛上的十个人按照童谣每句的意思依次杀死。除此之外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从前有个老处女》、日本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恶魔的彩球歌》、日本侦探小说家绫辻行人的《雾越邸杀人事件》等都属此类,且此类作品因具有奇特浪漫的幻想性,和不可思议的特点,而深受读者欢迎,几乎部部畅销。


      14楼2012-10-02 21:25
      回复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八、暴风雪山庄
        暴风雪山庄:侦探推理小说的暴风雪山庄:也叫“暴风雨山庄”,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侦探小说的一种故事模式,指发生在一个狭小而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内(例如孤岛、小山村、被大雪封闭的山沟等)的连环杀人案,故事的场景必须是绝对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故事开始后,空间内人数固定,任何人都无法自由出入,坐以待毙;而作案者一定就在封闭空间内的这些人中,这类故事因场景固定而集中,像舞台戏剧般,整个故事都带有紧张、压抑、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悬念感。一般认为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暹罗双胞胎之谜》是此类作品的首作,但因该作只营造了一种“暴风雪山庄”的气氛,并未出现连环杀人,故其还不成熟;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堪称这一故事类型的代表作,有人也认为它是最早的“暴风雪山庄”类侦探故事,它讲有十个人,不约而同都收到一封署名为“欧文先生”的邀请信,请他们到他买下的一座孤岛上作客;十个人怀着好奇的心情,被欧文先生事先安排的船拉上岛后,发现这里空无一人;紧接着送他们来的那艘唯一可以离开小岛的船被刻意砸坏,十个人全部被困在孤岛上无法离开。然后他们一个个被离奇杀害,可是孤岛上只有十个客人,却没有丝毫“欧文先生”的影子。此外如日本侦探作家西村京太郎的《杀人双曲线》《七个证人》、绫辻行人的《“馆”系列》《雾越邸杀人事件》、东野圭吾的《雪地杀机》等都是此类作品的滥觞。这类故事以情节紧凑、气氛紧张,往往给人造成一种“山雨欲来”,使人透不过气的效果;且它的场景固定、空间封闭的特点,使大规模调查无法进行,只能依靠纯粹的推理来破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了纯推理的作用,故此类故事倍受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本格小说家和推理爱好者的推崇和青睐,几乎部部畅销。


        15楼2012-10-02 21:26
        回复
          侦探推理小说的故事类型——九、传说杀人、咒语/暗号
          传说杀人:杀人者利用某个恐怖的传说为掩饰进行杀人作案,再把杀人嫌疑栽到传说的内容上,让人以为是传说成真导致案件,使案件带有神秘不可思议的特点。如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罪犯杀人后,把杀人嫌疑栽到一只百年前的大狗身上,认为案件是狗魂复仇,使人感到恐怖和不可测。此外如美国侦探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中国程小青的《催命符》《白衣怪》、以及日本作家内田康夫的“传说杀人事件”系列《后鸟羽传说杀人事件》《天河传说杀人事件》《户隐传说杀人事件》等就属此类。应该说“传说杀人”也属侦探小说中的普遍常规类型,因以诡秘悬疑的气氛倍受作家和读者的喜爱,基本上所有的本格推理小说家都写有此类作品。
          咒语/暗号杀人:它是传说杀人故事模式的一种,和暗号推理有区别:前者是说破案者根据暗号推导结果,解谜寻凶;而此处使用“暗号”的则是凶手,即凶手按照某个流传的咒语或暗号的含义,依次找到符合其含义的对应者一一予以杀害,实际上这是传说杀人和比拟杀人的综合运用,利用传说中的暗号、谜语或咒语进行比拟杀人,让人感到杀人案是某个咒语应验所致,而命案就如同被神秘的咒语暗号所操纵般逃脱不出,从而带给人以强烈的恐怖宿命感。如法国作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三十口棺材岛》、日本作家横沟正史的《恶灵岛》等即属此类作。


          16楼2012-10-02 21:26
          回复
            以上就是侦探小说中几种重要的设谜类型,一般以纯推理、解谜为目的的侦探小说,它设置谜团的方法也无非以上几类。当然高明的侦探小说作家,往往是在一部小说中综合运用几种设谜类型,用以为难读者;不过说真的,侦探推理类故事看多了,发现它玩儿的也无非就这几招,只要我们细心的将它们归纳总结出来,加以研究归纳,相信会提高侦探小说读者的解谜能力的。
            【第一部分完】


            19楼2012-10-02 21:28
            回复
               十六、 过长的叙述性文字,微妙的人物分析,过度的气氛营造或是对于一些旁枝末节玩弄文字,都不应该出现在推理小说里。这些在犯罪的记录和推理的过程中完全不重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陈述问题,并经由分析将问题作出圆满的推论。而这类文字只会阻碍情节的发展,并将不相干的事情加进主题里面。当然,必要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可以使小说更为逼真。当作者将故事描写得非常引人入胜时,可使读者的情绪完全投入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上,就这一点而言,他已经将纯文学的技巧和犯罪文件所需具备的真实性和相容性发挥到同等的境界了。写推理小说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读者看它并不是为了华丽的词藻和风格,也不是为了绚丽的叙述和情绪的投射,而是为了刺激脑力所作的心智活动--就像是他们去参加球赛或玩拼字游戏一样。若在一个棒球比赛中,在换场时间对球员讲述球场的自然景色是如何的美丽,这如何能激励球员们想要赢球的心呢?若在猜字游戏里的字汇掺杂着语言学的学术论文中所使用艰涩的字眼,这样只会使猜谜者在玩游戏的时候变得焦躁不安。
                十七、 不可让职业性罪犯负担推理小说中的犯罪责任。至于那些闯空门的小偷恶棍所做的坏事则是**的责任,不是作家和杰出的业余侦探的事,这类犯法的事是属于刑事组的例行工作。真正吸引人的犯罪,应该出自教堂中某个受人尊敬的大人物,或是以慈善闻名的老太太之手才是。
                十八、 在推理小说里,犯罪事件到最后绝不能变成意外或以自杀收场,这种虎头蛇尾的结局,等于是对读者开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玩笑。要是有人买了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全是骗人而要求退钱的话,任何公正的法院都会站在他那边,而将这位欺骗了忠实读者的作家予以严惩。
                十九、 推理小说里的犯罪动机都是个人的。至于国际阴谋和战略的政治游戏是属于另外一种小说,举例来说,像是特务组织之类的故事。谋杀的情节,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平易近人,才可以反映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使他们压抑已久的欲望和情绪有所宣泄。
                


              22楼2012-10-02 21:33
              回复
                日本所谓的推理小说,即等同于侦探小说,是描写侦探寻找真相的故事,而以解谜作为小说重点的本格推理,当然便是侦探为了解决含有谜团的事件而努力的故事。由于新本格的创作领域不仅不排斥、甚至积极容纳任何非现实性的内容,因此呈现在新本格推理小说内的谜团,可以再分为两个类型:现实性的谜团和幻想性的谜团。现实性的谜团,是指在故事中出现的"在常识范围以内的不明事项",例如无法确定的凶手身份、未明白的杀人动机、伪造的不在现场证明等,所有的这些谜,全部还是以日常现实为基础的。相反的,幻想性的谜团,是指在故事中出现的"具有幻想性、神秘性、超常识的事件",例如,有遗留足迹的杀人、突然无故消失的房屋、死而复生的被害者等,所有的这些谜,全部也是与一般常识相违背,普通的人完全不可能信以为真。当然,即使那些谜团看起来好像是那么难以置信,但凭借名侦探无比的智慧,它们背后的真相总可以被揭露出来,而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也能够从常识或科学得到合理的解释。既然说是"一般",便即是代表"不是全部"了,因为事实上,的确有少数新本格作家喜欢把"常识范围以外"的题材带到本格推理小说中,好像怀孕二十个月的女性、炎夏中降大雪、死人变成僵尸指证凶手等,尽管比较保守的读者可能不接受这种模式,认为是违反了推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不能否认的是,加入适量的幻想成份可以为本格推理带来新的突破。至于那样是否完全破坏了推理小说的基本原则,便属见仁见智了。
                  谜团与诡计的构成元素下面列举的是在"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本格推理小说中,谜团与诡计的主要构成元素,其中大部份是参照清凉院流水在小说Joker中写出来的列表。暴风雨山庄(孤岛)远隔杀人无足迹杀人密室杀人模仿杀人无头尸体尸体装饰尸体交换尸体消失交换杀人便乘杀人物理性诡计(机械,镜)叙述性诡计生理性诡计(色盲,惯用手)动物诡计人物诡计(性别,多重身份)双生儿侦探/凶手互换暗号顺序日记,遗书作中作字谜不在现场证明(alibi)失去的环(missinglink)误导(misdirection)垂死留言(dyingmessage)
                假如说岛田庄司是新本格的首席导演,那么绫十行人便是新本格的首席演员。甚至可以说,他是让新本格再度成为推理小说主流的头号功臣。绫十毕业于京都大学,其间也是大学推理小说研究会的成员。于一九八七年在岛田庄司的推?之下,以一部杀人十角馆开始踏出了他的新本格之路,从此,绫十的馆系列作品便见证着新本格的兴盛。所谓的馆系列,是每部小说的名字皆为杀人什么馆的,故事内容也围绕相应的那座馆,当然在每部小说出现的名侦探也是同一人物:岛田洁(这个名字,是从岛田庄司的姓、再加上岛田笔下名侦探御手洗洁的名而得来的)。直到目前为止,绫十的馆系列总数写了六部,它们充份表现出新本格变化多端的特色,其中有以解谜为主的,有以叙述诡计为主的,而且杀人时计馆更于一九九二年获得第四十五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除了馆系列之外,绫十也创作有其它多元化的系列作品,维持本格的还有杀人方程式系列,而改走悬念、恐怖、惊栗路程的有耳语系列和杀人鬼系列。再加上非系列小说、本格幻想共冶一炉的雾越邸杀人事件与另外一些长、短篇,绫十的风格可以算得上是变化万千。但让人稍觉遗憾的是,绫十近期的写作速度非常缓慢,特别是本格作品,更是久不见踪影,他的杀人暗黑馆,早已在杂志上连载了多年却仍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可以完全,真的令人着急。
                  坚守传统的新本格作家在众多被视为新本格派的作家之中,有不少是属于坚守传统的旧本格型,他门的作品与过往盛行的本格作品并?有甚么太大分别,从那些作品中,甚至还可以看见上代推理大师的影子。以下介绍的,是个人较为熟知的三位此类型作家。
                  二阶堂黎人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工学部的二阶堂黎人,一九九零年以无足迹杀人为重点诡计的"吸血之家"获得了第一届点川哲也赏的佳作赏,并在一九九二年以"地狱的奇术师"获得岛田庄司推?而正式出道,作品风格非常接近横沟正史,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再加上神秘的宗教色彩,便构成了一系列高中女生二阶堂兰子为主角侦探的故事。其中"人狼城的恐怖",全书总数四篇,更是难得一见的新本格巨著。
                


                32楼2012-10-02 2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