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引卡片上除了抄录有关的史料原文之外,还详细注明该条在殿本和石印本的第几册、第几页、第几行,在使用时十分方便。如上所述,“雍正朱批谕旨研究班”是构成日本“雍正热”的中心,研究论文的发表以及《雍正朱批谕旨索引》的编纂是“雍正热”的两大成果。但是,这一热潮的最大成果,诚如佐伯富先生在1983年为《雍正时代的研究》一书所写的序文中指出的,现今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影响的青年研究者们几乎都曾经在这一研究班中以及索引的编制工作中受过锤炼。我认为,当年日本的“雍正研究”留给世界的中国史学界最大的成果就是培养了不止一代的学者。一些先生们在回忆录及言谈话语之中都往往会提到当年在研究班中受到史料学以及研究方法的训练。前后参加过该研究班以及索引编制工作的学者为数众多,仅据本人所知列举如下:宫崎市定、安部健夫、小野川秀美、佐伯富、荒木敏一、日比野丈夫、岛田虔次、波多野善大、岩见宏、谷光隆、近藤秀树、小野信尔、小野和子、河内良弘、寺田隆信、梅原郁、永田英正、森正夫、堀川哲男、北村敬直、山根幸夫、竺沙雅章、吉川忠夫、砺波护、狭间直树、佐竹靖彦、杨启樵、横山裕男、谷口规矩雄、衣川强、西里喜行、植松正、爱宕元、足立启二、松浦章、井上裕正、孔飞力(Philip Kuhu)、夫马进、杉山正明、岩井茂树、檀上宽、井上进等。由于本人孤陋寡闻,以上所举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其中有不少姓名应该是我国学者所熟悉的。综上所述,日本当年的“雍正研究”是由学者们发起的、其目的是通过解剖麻雀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并且在为学术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几代青年学者。从那之后,系统地阅读有关史料已经在日本东洋史学界蔚然成风,我国大陆地区以及台湾出版发行的各种史料汇编,几乎都有人在通读全部或其中的某些部分。无庸讳言,我国学术界的情况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国的“雍正研究”以及其他的“宫廷历史研究”能为中国史学界留下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