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吧 关注:41,499贴子:558,914

常败将军——关云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羽,曾被非正式地封为武圣。 

既然称“武圣”,那么此人应该在军事上有很大成就吧?猛将张飞,入蜀时平巴郡获严颜,后又有击破张郃之大功,弄到后来还“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那么,看来关羽应该有比张飞更光辉的战绩? 

翻开史料一查,关羽的军事地位确实要高于张飞,表现在刘备在所有分兵的场合,几乎全是刘备领一军,关羽领一军,关某俨然是个军事二当家。 

可是细查一下,简直找不到他有什么军功。 

关羽的军事生涯大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作为部将,另一种情况是独立领兵。 

关羽去世之前,刘备集团的军事活动前期以失败为主,中后期有不少胜利。关羽在其中担任了什么角色呢? 

先说前期,开始刘备不是以独立的一方出现,后来刘备两次得到又两次失去徐州,算是成了一方诸侯,其中以败仗为主,这些败仗关羽都参加了,第二次失徐州时,关羽不仅战败了,而且还被活捉并投降。刘关张诸人在曹操与袁绍作战时,曾经在曹操的后方骚扰,但被曹仁击败。 

后来刘备又依附荆州刘表,表现平平。到了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关羽又被曹操打败,逃到江夏投奔孙权。 

中期刘备集团转运了,先是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这里面主要是周瑜的东吴军作战的结果,刘备、关羽基本上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不过,功劳薄上还是应该记上一笔的。 

然后刘备取得荆州,关羽在这期间与襄阳的乐进有过战斗,结果是被乐进打败。 

再后刘备入川,关羽独领荆州,地位飙升。这段时间刘备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夺取了益州和汉中,上庸。但是关羽没有参加这些取得辉煌胜利的战斗。 

最后一次大战,关羽又走麦城,其军队先是被徐晃击破,然后又自行瓦解,关羽身遭擒杀,成为悲剧人物。 
  
综上,查关羽独立领军的战史,不能不冠之以“常败将军”。其“常败”之“常”,古今但凡榜上有名的将军,皆不能望其项背。 
  
就连刘备要找借口搞刘璋,都拿可怜的关某来说事: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我不去救关羽,乐进必然大胜关羽,…… 
  
反观关羽军事上正面的事迹呢,除了撞了大运的“擒于斩庞”(何况这只是襄樊之战的一个插曲而不是结果),就只能算得上击斩颜良之功了。然而,这类军事成就主要还是应该算在指挥的账上,充其量,体现了关羽在身先士卒、万人敌方面的优势。 
  
就将军来说,粗略统计一下,关羽每战必败,失败率约达100%之高。 
  
于是,我们不得不呼一声:常败将军--关云长。 
  
常败将军而封武圣,也从侧面说明了:何进能当上大将军,未必其军事上有相当的能力。 



1楼2007-04-08 12:25回复
    我建议你的脑袋撞撞墙;再


    2楼2007-04-08 12:31
    回复
      2025-09-05 11:5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02.115.125.*
      你他妈刘建燃算什么东西?整个一意淫男,自己去撞够了再来疯叫吧.


      3楼2007-04-08 12:43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既然我承认偶像被神化,关将军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是有的,何必再说? 

        现在关键的问题,神化后的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这不是好事么? 

        难道你不希望我们都学好了吗? 


        什么学术上讲究实事求是?学术上说的话你能担保100%是真的?既然无法担保,那就是破坏我们和关将军的感情!!


        4楼2007-04-08 16:53
        回复
          • 58.18.249.*
          我觉得你这些话有点不客观,因为关羽在刘备的队伍里功劳还是很大的,因为时运不济,刘备在前期经常败北,大多数是因为关羽与张飞的保护才不至于身首异处;后期刘备入川,关羽镇守荆州,要是关羽真的是常败将军,刘备会让他镇守荆州吗?要是关羽真的是常败将军曹操回重视到联合孙权夺荆州吗?


          5楼2007-04-08 17:25
          回复
            楼上的直接说关羽是保镖之才不就行了吗?咱俩观点一样
            关羽能力如何暂不讨论,我列的都是他的战绩,都是出自三国志的,完全没有个人删加的关羽的战绩,这些战绩表明,关羽的确是一常败将军。
            还有,关羽还被李通打败过


            6楼2007-04-08 18:03
            回复
              史书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一段,按常理揣度,也当然完全不可能,除非——关羽真的是天字第一号路痴。 

                关羽从曹营逃归刘备,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而当他再次在历史中露面,则要到八年后的曹军南征。《三国志》上记载:“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其后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回北方,“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关于赤壁之战,《魏书》和《吴书》中的记载绝然不同。《魏书》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吴书》却说:“(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所谓的赤壁之战都没有演义中那样重要和辉煌。而关羽在此战中的作用,史书上也没有丝毫记载。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的义气,还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感人情节。有关这段小说的背景,可以参考裴疏引《山阳公载记》所说的:“(曹)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所以啊,曹操可能是逃得很惨,可是刘备根本没有在他归路上设伏,只是马后炮放了几把无用的火而已,关羽义释曹操完全是演义的虚构。 

               此后,“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刘备拿下益州,感觉这地方不错,就呆住不走了,把荆州军政两方面都交给了关羽。为什么?因为关羽是他老哥们,可以保证忠诚度。 

               刘备在益州收了马超,因为关羽从来没有见过马超,就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马超什么人啊?他本事怎么样?诸葛亮知道关羽这家伙比较骄傲,就哄哄他,说马超文武全才,当世豪杰,足可以和张飞并列,不过当然啦,“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没有关将军你厉害啊。因为关羽“美须髯”,也就是说胡子非常漂亮,所以诸葛亮尊称他一个“髯”字。关羽看了信,这个高兴啊,拿了去到处给人显摆——整个儿一个被捧得飘飘然的大老冒! 

               这里讲一句题外话,所谓的“五虎上将”,也是演义的虚构。虽然关、张、马、黄、赵五人在史书上并列一传,但是赵云长时间担任刘备的亲卫队长,资格和升官速度比其他四人差得太多,要在那四个死了以后,才慢慢爬上去的。 

               然后,就是关羽最辉煌的北伐了。演义上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统帅七军往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没有办法,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最后接受了司马懿等人的建议,偷偷和孙权联合,偷袭荆州,同时再派徐晃正面攻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这才大败,凄凄惶惶逃走麦城,被孙权逮住砍了脑袋。 

               这么一看,似乎关羽真的很强,所以败亡,全属天意,非战之过也。但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威震华夏”这四个字,是史书上的原文,但仅靠这四个字,却并不能说明老关他肯定很拽。威震华夏是形势所及,导致这种形势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关羽的功劳。 

               当时是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从益州北进,图谋汉中,虽然被曹洪斩杀了吴兰等将,但是刘备主力并未损失。于是曹操西去长安,准备展开和刘备的恶战。而为配合刘备进兵,并趁曹操战略重点西移,南线空虚,关羽以荆州主力北伐,攻击镇守樊城的曹仁。当时,关羽撒开无数间谍北去,煽动荆、兖等地豪强造反。十月,宛城守将侯音造反,扣押太守,响应关羽。第二年正月,“(曹)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


              9楼2007-04-08 18:07
              回复
                • 220.161.122.*
                我支持楼主,你们懂个屁啊 什么斩颜良诛问丑过5关斩6将 温酒斩华雄这都是 罗说书帮他斩的....常败将军非关云长不可当之...


                12楼2007-04-08 18:17
                回复
                  2025-09-05 11:5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


                  13楼2007-04-10 16:44
                  回复
                    • 58.212.133.*
                    楼主分析失妥,12楼纯属白


                    14楼2007-04-10 16:53
                    回复
                      说的都是关羽败的时候,太片


                      15楼2007-04-11 18:16
                      回复
                        • 219.140.188.*
                        正史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你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一些史官屈于政治上的压力歪曲的事实你能调查吗?所以,评价历史不是要分个对错,因为本身就分不明白的,只能以史为鉴,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意义,而是成了一些无聊的人小圈子了.
                        对于关羽那是深入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们只要拿他作为一个偶像作为一个鉴荐,足够了.
                        在说古人的成败得失那不是你的,不管好与坏都不是你的,你要做的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楼2007-04-13 10:03
                        回复
                          • 218.0.3.*
                          我觉得,楼主这样想的原因是:
                          可能是楼主先看拉三国演义,感受的关羽的这种正面影响,然后等翻阅拉史书,看到三国志中记载事迹很少,和演义一对照,感觉,很多事例史书中没有记载,以及也有不少与史书记载违背,然后感到关羽其实不过尔尔,的确从三国志来看,关羽的正面事迹的确少之可怜.
                          但是就因为史书上记载少就能说明关羽的无能?说得关羽一无是处?
                          我觉得楼主后面不少很有道理,根据史实推论而写,但是造成后人认识上的错误是关羽的错吗?有必要像你写出......来骂吗?也许你很多写得很客观,但是像你所骂的客观吗?对于关羽而言公平吗?

                          你的马甲名已经很明显看出你对待三国的态度,不错,一本三国演义的确把三国历史吹大拉,真正的三国人物没有演义中那么光辉,真正的三国也没有演义那么精彩.但是演义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不是有其积极的一面吗?他不是为后人树立起很多榜样吗?
                          从哲学上来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难道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不好吗?非得用负面的态度去对待?


                          18楼2007-04-13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