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山西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展”开展,引发广泛关注,共有12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与山西观众见面,其中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引发观众强烈兴趣。我们就为您揭开千年不腐女尸的神秘面纱。
去年4月28日,由山西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展”开展,共有12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与山西观众见面,其中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颇受观众关注,开展首日就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前来观赏。

去年4月28日,由山西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展”开展,共有12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与山西观众见面,其中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颇受观众关注,开展首日就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前来观赏。

,“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小豹在讲座中也首次向山西观众解开了“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据刘小豹介绍,辛追夫人尸体不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深埋,一个是密封。根据湖南的地理环境,地下8米以下的土壤有恒温恒压恒湿的特质,其次尸体用四座棺材呈阶梯式摆放,用木炭、白膏泥、夯土和封土作为密封材料,有效的起到缺氧、无菌的作用。

我想到了我的解剖课





罗学港是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主任。他和千年女尸的“相识”源于一次偶然。 1972年马王堆在湖南出土轰动一时,当时负责对女尸进行保存研究的是罗学港的一位老师,由他一直和湖南博物馆等单位合作,2002年湖南博物馆要搬迁,其中,要把辛追老太太整体搬家。但是老先生已经过世,人们担心在搬家的过程中,2000多岁高龄的辛追老太太有可能会散架。
老太太的“身体状况”究竟能不能适应搬家的一路颠簸?如果可以搬必须拿出科学数据。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主管部门把解剖学专家罗学港请到了现场。罗教授主要提了一个要求:了解保存女尸30年来的所有档案,以便“心中有数”。随后罗学港领导的课题组对这具古尸进行了她出土以来的首次非常细致的全身“体验”。前不久,体检结果已经向社会公布。
罗学港介绍,对女尸详细的体检结果表明,总体情况较好,尤其是皮肤纤维的保持情况出乎人们意料的好,“我用手触摸了辛追的皮肤,依然很有弹性。”他说。这证明30年以来的保存方法是成功的。但是由于主要防腐配方还没有解密,不便透露。 可以透露的是,30年前采用的是当时最好的配方,保存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拟古尸出土环境,也就是“恒温、恒湿、相对无菌”。恒温是0到4摄氏度,恒湿是70%到80%之间,无菌是因为在考古发掘时发现棺材密封很好,所以后来的保存一直采用棺材内不留空气的方法,并且把女尸用特制的防腐固定液泡起来。
“30年保存成这样,真不容易。”“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罗说。 所谓“变”,主要是女尸细胞上的改变,骨组织里面的钙离子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流失。为了避免搬家时可能的碰撞让这具千年古尸解体,他们又往棺液里注入了中和液,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经过X光透视之后,罗学港认为:辛追身体可以适应搬家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