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戏剧化:2·23校园杀人案的新闻呈现
关键词: 2·23校园杀人案 新闻呈现 媒介形象 角色化 戏剧化
悲剧戏剧化:2·23校园杀人案的新闻呈现
内容提要:沿着“新闻作为叙事”的理论预设,论文取话语分析的进路,从“故事”和“论述”两个角度对“2·23校园杀人案”的大量代表性的新闻报道展开了文本分析。论文从学术叙述的三个层面复现了新闻呈现,其中,“马加爵媒介形象的生成演变”和“马加爵成长历程的再现”这两个层面使得马加爵“角色化”,而“抓捕马加爵过程的再现”这个层面则使事件充满了戏剧性。作者发现,与真实事件关系以“杀人案”为中心不同,新闻呈现以“嫌疑犯”为中心,这种呈现重心的转移是悲剧戏剧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传媒借助“将被呈现者角色化”、“将其卷入的事件本身戏剧化”这两种策略,使得“悲剧戏剧化”运作最终得以实现。
关 键 词:2·23校园杀人案 新闻呈现 媒介形象 角色化 戏剧化
一、引 言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有4人遇害的校园凶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公安部门悬赏20万全国通缉嫌疑犯马加爵,更使得事件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从2月25日消息公布,到3月15日嫌犯落网,传媒对事件给予了热烈的关注,出现了大量有关案件特别是嫌犯马加爵的报道。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眼光投注在报纸对事件的大量报道上,试图弄清楚,事件在传媒上呈现为何种状态,这种新闻呈现与真实事件之间存在着何种差距,而新闻呈现又是借助怎样的规则使得传媒将悲剧“戏剧化”的这一种运作得以实现。
1、新闻叙事和它建构的真实
在2·23校园杀人案发生发展的进程中,传媒以“追踪”的形式对事件给予了近乎同步的全方位呈现,这种呈现正是我们考察传媒表现的资源,而“新闻作为叙事”的界说则为之后的讨论奠定了理论起点。我们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讨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特质。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涉及的内容与一般的故事结构类似,大都是在讲述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事件处于相互关联的时间序列之中。梵·迪克也认为,我们用“新闻故事”(news story)这一术语,这意味着新闻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⑴作为叙事的新闻报道包含基本叙事模式的两个方面,即“故事”(story)和“论述”(discourse),前者是新闻报道所描绘的对象,后者则是新闻报道描绘系列性事件的方法。我们试图从故事和论述两个角度阐释新闻文本的内在条件,其重点在于从“故事”的角度讨论新闻要素的结构形式,从“论述”的角度,讨论新闻如何再现或如何传播、表达社会真实。⑵
将新闻报道视为一种基本的叙事样式,使得我们能够以叙事学的方式进入到对新闻报道的分析与解释。此外,它也在本质的意义上说明了,新闻报道并非是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的镜子式的反映与模拟,它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段,在传媒上将事件以别一样的面貌呈现出来。社会学家伊·塔奇曼在她所著的《制造新闻》一书中,认为新闻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制造新闻的行为,就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建构事实图景的行为。⑶
正因为新闻叙事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反映,它以新闻呈现的方式建构了媒介上的真实,媒介真实和事件的真实之间存在着距离和差异,新闻呈现和它所遵循的规则因而具有了意义。
2、话语分析进路中的新闻呈现
在将事件连同传媒对它的呈现纳入到综合的学术考察视野之后,我们关注的是,杀人案的哪些元素进入了传媒的呈现视野,在进入过程中,发生了何种事件元素的择取、排序与组合,进一步,这些被“重组”的故事以怎样的方式被讲述出来,新闻报道的文本结构、语言和情感倾向又与新闻呈现的规则发生着怎样的联系,新闻呈现中的真实与事件真实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歧异与分裂。
关键词: 2·23校园杀人案 新闻呈现 媒介形象 角色化 戏剧化
悲剧戏剧化:2·23校园杀人案的新闻呈现
内容提要:沿着“新闻作为叙事”的理论预设,论文取话语分析的进路,从“故事”和“论述”两个角度对“2·23校园杀人案”的大量代表性的新闻报道展开了文本分析。论文从学术叙述的三个层面复现了新闻呈现,其中,“马加爵媒介形象的生成演变”和“马加爵成长历程的再现”这两个层面使得马加爵“角色化”,而“抓捕马加爵过程的再现”这个层面则使事件充满了戏剧性。作者发现,与真实事件关系以“杀人案”为中心不同,新闻呈现以“嫌疑犯”为中心,这种呈现重心的转移是悲剧戏剧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传媒借助“将被呈现者角色化”、“将其卷入的事件本身戏剧化”这两种策略,使得“悲剧戏剧化”运作最终得以实现。
关 键 词:2·23校园杀人案 新闻呈现 媒介形象 角色化 戏剧化
一、引 言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有4人遇害的校园凶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公安部门悬赏20万全国通缉嫌疑犯马加爵,更使得事件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从2月25日消息公布,到3月15日嫌犯落网,传媒对事件给予了热烈的关注,出现了大量有关案件特别是嫌犯马加爵的报道。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眼光投注在报纸对事件的大量报道上,试图弄清楚,事件在传媒上呈现为何种状态,这种新闻呈现与真实事件之间存在着何种差距,而新闻呈现又是借助怎样的规则使得传媒将悲剧“戏剧化”的这一种运作得以实现。
1、新闻叙事和它建构的真实
在2·23校园杀人案发生发展的进程中,传媒以“追踪”的形式对事件给予了近乎同步的全方位呈现,这种呈现正是我们考察传媒表现的资源,而“新闻作为叙事”的界说则为之后的讨论奠定了理论起点。我们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讨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特质。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涉及的内容与一般的故事结构类似,大都是在讲述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事件处于相互关联的时间序列之中。梵·迪克也认为,我们用“新闻故事”(news story)这一术语,这意味着新闻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⑴作为叙事的新闻报道包含基本叙事模式的两个方面,即“故事”(story)和“论述”(discourse),前者是新闻报道所描绘的对象,后者则是新闻报道描绘系列性事件的方法。我们试图从故事和论述两个角度阐释新闻文本的内在条件,其重点在于从“故事”的角度讨论新闻要素的结构形式,从“论述”的角度,讨论新闻如何再现或如何传播、表达社会真实。⑵
将新闻报道视为一种基本的叙事样式,使得我们能够以叙事学的方式进入到对新闻报道的分析与解释。此外,它也在本质的意义上说明了,新闻报道并非是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的镜子式的反映与模拟,它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段,在传媒上将事件以别一样的面貌呈现出来。社会学家伊·塔奇曼在她所著的《制造新闻》一书中,认为新闻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制造新闻的行为,就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建构事实图景的行为。⑶
正因为新闻叙事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反映,它以新闻呈现的方式建构了媒介上的真实,媒介真实和事件的真实之间存在着距离和差异,新闻呈现和它所遵循的规则因而具有了意义。
2、话语分析进路中的新闻呈现
在将事件连同传媒对它的呈现纳入到综合的学术考察视野之后,我们关注的是,杀人案的哪些元素进入了传媒的呈现视野,在进入过程中,发生了何种事件元素的择取、排序与组合,进一步,这些被“重组”的故事以怎样的方式被讲述出来,新闻报道的文本结构、语言和情感倾向又与新闻呈现的规则发生着怎样的联系,新闻呈现中的真实与事件真实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歧异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