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吧 关注:685,075贴子:10,422,243

今日专题之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小故事大意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萌神皮卡丘镇楼!


1楼2012-09-20 09:33回复
    ❥【今日阅读: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某日,朋友送他一件精美的睡袍。可他穿上后,却发现自己寒酸的屋子,完全配不上这身华贵 ●于是,他花大笔钱置换了家具。当屋子终于跟上睡袍的档次,他才猛然醒悟: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经济学家据此提出“狄德罗效应”,又称“配套效应”,即人们拥有一件新物品后,会不断配置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其实,当你为奢侈而奔波时,幸福已离你越来越远。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


    2楼2012-09-20 09:34
    回复
      2025-11-21 02:20: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学点心理学:心情不好?去理发吧!】 ●遇到不顺心的事,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去换个发型。而研究表明,理发的确可以调节心情,改善情绪。 ●意大利心理学家指出,理发时人的头皮会受到刺激,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同时可以刺激大脑中枢,释放某种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 ●此外,理发时人们不得不安静下来,这也有利于平缓情绪。因此,当心情不佳时,不妨去理个头发吧
      


      3楼2012-09-20 09:34
      回复

        【今日阅读:怎样成为赫本】 著名时尚杂志《ELLE》,曾评选史上最美的女性,已故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以压倒性优势获选。 她的美丽秘方,或许就藏于给女儿的遗言中:若要优美的双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摩一次你的头发;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4楼2012-09-20 09:34
        回复

          【今日阅读:毒枭的温情】 1993年12月2日,世界头号毒枭埃斯科瓦尔,在越狱潜逃16个月之后,终被警方击毙。 据说在此前一年多里,搜捕队进行了13600次搜查,而他逃脱了13599次。那一次怎么了?只因他同妻儿通了5分钟电话,结果暴露了藏身之处。 对他来说,这300秒漫长而致命。也许他一次次想切断电话,但终究舍弃不了这片刻温情,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5楼2012-09-20 09:34
          回复

            【今日阅读:1℃的价值】 ●美国气象专家发现,气温变化影响经济盛衰。世界平均气温上升,经济效益随之上升;而下降1℃,全球产值将减少70亿美元。 ●酷夏更能激发人们的消费热。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意味着更多的高温天数,空调、冷饮等销量就会成倍增加。 ●若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世纪70年代下降1℃,虽然全球的玉米可增收2100万美元,但棉花则会损失22亿美元!
            


            6楼2012-09-20 09:35
            回复

              【今日阅读:用一生诠释爱】 林徽因是近代著名的才女,许多青年才俊竞相追求,可她却嫁给其貌不扬的建筑家梁思成。 婚前,梁思成惴惴不安地问:“有句话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林徽因柔声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27年的婚姻,她与梁思成历经颠沛流离、清贫困苦,却始终不离不弃。 真正的爱情,无需海誓山盟;一世默默相守,就是答案的全部.大爱啊大爱!


              7楼2012-09-20 09:35
              回复

                【今日阅读:“地沟油”的大用途】
                ●就在“地沟油”因危害餐桌安全,成为国内社会公害时,在地球另一端,它却成了飞机燃料●为减少碳排放,荷兰航空将从9月起,启用以生物煤油(地沟油)为燃料的客机。为此,他们还专门赴中国青岛采购样品,报价达到了每吨6500元。
                ●将地沟油作为燃料的并不只有荷兰。日本的垃圾车、伦敦的出租车,都在使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燃料


                8楼2012-09-20 09:35
                回复
                  2025-11-21 02:14: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日阅读:地铁站的演奏】 。《华盛顿youbao》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 在43分钟里,贝尔演奏了6首名曲。然而,匆忙的行人熟视无睹。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大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殊不知,贝尔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的演奏会,票价一百美元,却座无虚席。 是不是快节奏的生活,剥夺了我们对美的鉴赏力?


                  9楼2012-09-20 09:35
                  回复

                    今日阅读:第33座墓碑】 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曾发生一起恶性校园枪击案,32名无辜者惨遭杀害,23岁的韩裔凶手赵承熙,也开枪自杀。 在死难者葬礼上,细心的人们发现,墓碑不是32座,而是33座。多出来的那座,是凶手的墓碑。葬礼委员会解释:因为缺乏爱,一个聪明的孩子变成了凶手,他同样是受害者。 这第33座墓碑,表达的不是对恶行的容忍,而是对爱的呼唤。
                    


                    10楼2012-09-20 09:35
                    回复

                      【今日阅读:肥皂剧也专业】 ●看肥皂剧也能救命?日前,美国一10岁女孩,挽救了突然晕倒的母亲;她所用的心肺复苏术,竟是学自热播美剧《实习医生格蕾》。 ●这部以医护人员为题材的剧集,虽然看点是主角间的爱情纠葛,但在医学细节上同样一丝不苟。 ●美剧素以科学、严谨著称,如《别对我撒谎》中的心理学、《数字追凶》中的数学…挑一部这样的美剧,相当于选修一门兴趣课*、建议国内的电影也拍的严谨点、


                      11楼2012-09-20 09:36
                      回复

                        【今日阅读:情绪流感】 ●压力也会传染。美国研究发现,压力就像流感,传染源就在身边。比如,听同学抱怨家长唠叨、管教太严,你也可能因此感觉与父母关系紧张。 ●我们在谈话时,会尝试认同他人感受,并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表情、动作,例如皱眉。因此,听别人大吐苦水,自己也难免愁上心头。 ●感情细腻的女生,更易成为“二手压力”受害者;而“神经大条”的人,免疫力则较强*


                        12楼2012-09-20 09:36
                        回复

                          【学点心理学:伍兹效应】 ●1999到2010年,伍兹稳居高尔夫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这期间他参加的比赛,其他选手的得分往往低于平时,似乎他会妨碍别人的发挥。 ●该现象被称为“伍兹效应”。据统计,如果对手正常发挥,伍兹将少挣四百万美元。 ●此类情况也会出现在办公室。如果某员工一直业绩突出,其他人就会像伍兹的对手一样,不会奋力竞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会赢*
                          


                          13楼2012-09-20 09:36
                          回复

                            【今日阅读:被冷落的私家车】 ●据统计,伦敦每1.7人就有一辆汽车,但85%市民选择自行车或公交出行。开车上班的人,反而被视为异类。 ●伦敦有着便利的公交系统,更重要的是,有着堪称全球最贵的停车费。在写字楼云集的中心城区,停车位月租达6400元人民币,而当地一辆二手车仅五千元。 ●这些举措有效控制了私家车流量。据测,伦敦的尾气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20%*
                            


                            14楼2012-09-20 09:37
                            回复
                              2025-11-21 02:08: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日阅读:向洋葱认输】 09年10月31日,全球快餐巨无霸麦当劳,宣布退出冰岛市场。而罪魁祸首,竟是小小的洋葱。 洋葱是麦当劳许多食物里必不可少的原料。但冰岛属于岛国,农业并不发达,大部分洋葱需要进口,导致成本激增。一个普通大小的洋葱,相当于十几个汉堡包的价格。而麦当劳决定在此开分店时,却没有对此做详细调查。 一个“洋葱”,让我们看到忽略细节的代价*


                              15楼2012-09-20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