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吧 关注:46,583贴子:934,048

【转】三国最强谋士TOP2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十名:徐庶


1楼2012-09-18 20:55回复
    初仕刘备,后成为曹操的部下。徐庶与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和本郡人石广元同称为四大名士。徐庶幼年爱击剑,行侠丈义,常以仁侠自居,他替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后被官兵捕获,但他闭口不说姓名,后多方营救脱险,改名单褔外逃。从此弃刀剑,遍寻名师,经过刻苦学习,学业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士。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曹操爱慕其才,设计抓获徐庶的母亲迫使徐庶北投曹操。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之所以把三国名士徐庶放到最后,是因为徐庶其实在三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不像《三国演义》上写的那麽牛,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二流的谋士。)
    


    2楼2012-09-18 20:55
    收起回复
      2025-08-15 19:20: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十九名:田丰
        袁绍手下著名谋士。最不讨好的谋士。袁绍听不进他的金玉良言要杀他,知道错了还是要杀他.亏了他还能在如此疯狂愚蠢的君主手下尽忠,实在是难得。


      3楼2012-09-18 20:56
      收起回复
        真不忍心插楼啊,想想还是回复一下吧,20图发到啥时候呀。


        4楼2012-09-18 20:56
        回复

          第十八名:沮授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是当时三国除了诸葛亮唯一一个懂天文的谋士。袁绍手下著名谋士。从小有远大志向,喜欢谋略。沮授对袁绍可说是尽心辅佐,多献良谋,但多不被采纳,最终于官渡战败后被曹操所禽,拒降而死。官渡之战一开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确的战胜曹军的办法,这就是打消耗战,因为袁绍军队的粮草要比曹操军队多得多,只要一坚守下来,曹军将不战自乱。袁绍就可不费吹灰之力而战胜曹操。从整个三国时期来看,沮授的这一战法是与后来司马懿战胜诸葛亮的方法不谋而合的。但当时的袁绍正在踌躇满志之时,他如何能听得近沮授的这一番话?最终沮授被无情的关进了大牢。最终袁绍兵败,沮授被曹操抓获。曹操很欣赏沮授的才能,对沮授以礼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遂被曹操杀害。
          


          5楼2012-09-18 20:56
          回复
            第十七名:蒋琬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少时,蒋以才名闻于郡县。乃国家栋梁之材,社稷之器,在内政方面发挥才能。北伐之时在后方支援大军。诸葛亮死后,他成为大将军,负责蜀国国政。初随刘备入蜀,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统兵御魏,曾镇守涪城三年之久。蒋琬在战略上大胆改革,以“防守反攻”代替“以攻为守”来进行战略布局,闭关息民,蜀汉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后琬又以大将军的身分屯驻汉中,并对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作了认真研究,他以为:“昔日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并且上疏刘禅,提出了“东西并力”、“涪为本营”、“姜维驻凉”三条良策。然而,天妒英才,正当蒋琬要一展鸿图的时候,不幸得急病辞世


            6楼2012-09-18 20:56
            回复
              第十六名: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曾任丹杨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7楼2012-09-18 20:58
              收起回复
                第十四名:程昱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程昱,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有谋,能断大事。之胆,过于贲、育。性刚戾,与人多迕。初在山中读书,经荀彧荐仕太祖。曾於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太祖征河北,昱举羽以敌颜良,又於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胜袁绍。后与先主战,昱计挟亲赚徐庶,使庶来投。从南征,昱谏太祖以防火攻,又识黄盖粮船之伪,免大寨遭创,太祖亦因此逃逸得及。赤壁之战时,唯有程昱识破黄盖的假船。后又于濡须劝太祖班师。


                9楼2012-09-18 20:58
                回复
                  2025-08-15 19:14: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十三名:姜维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蜀汉末期最高军事统帅。世称:“麒麟儿”。诸葛亮关门弟子。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有胆义,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好学不倦,清素节约,是一个韬略过人,操守可风的俊杰。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九次北伐,希望利用他熟悉陇右地理风俗的优势遮断陇右,以使蜀能长治久安。这一理想至死不渝,而事业竞未成功,只能说时也、势也。姜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生艰苦努力,但始终没有真正踏上陇原大地,而他对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是不磨灭的。
                  


                  10楼2012-09-18 20:59
                  收起回复
                    第十二名:陈宫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第一谋士,刚直烈壮,足智多谋。这个人不得不提一下,此君能让刚愎自用的吕布稍微相信了计策的魅力,的确是个人才,曹操当年对他极其看重,不仅是他的谋略过人,更看重他的深明大义.可惜,吕布不能人尽其才,以为靠着自己变态的武力就能征服世界,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才.但是他还能继续留在吕布身边,其志可嘉。下邳城破,陈宫被曹操俘获,决意赴死。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他对曹操的奸诈的蔑视,更是凸显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于一主,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楼2012-09-18 21:00
                    收起回复

                      第十名:法正
                        法正,蜀汉的‘郭嘉’。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


                      13楼2012-09-18 21:00
                      收起回复

                        第七名: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为人狂傲,长相又极其丑陋,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初为县令,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时有童谣曰: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路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6楼2012-09-18 21:01
                        收起回复

                          第六位:鲁肃
                          可能一提到鲁肃就有一种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把鲁肃塑造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鲁肃家庭富裕,与周瑜相厚,袁术想起用鲁肃,但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就迁居到居巢,后从于孙权。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破曹操后鲁肃归来,孙权持鞍下马相迎表示对鲁肃的尊重。赤壁之战胜利后,又是鲁肃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周瑜有一个吞并张鲁进而吞并荆州的长远计划,不过这好象不太可能,刘备绝不会让东吴打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违背了孙刘联合的大局。周瑜死后,鲁肃代他之任,但刘备强借荆州不还,惹怒了孙权,双方几乎兵戎相见,鲁肃努力维持这个大局,与关羽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厉声呵斥,辞色甚切,关羽无言可答。并不是象演义那样吓得魂不附体,简直有点降低鲁肃形象。
                          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鲁肃真知天下大事之英才


                          17楼2012-09-18 21:01
                          收起回复
                            居然没有周不疑。开什么玩笑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2-09-18 21:06
                            收起回复
                              2025-08-15 19:08: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2-09-18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