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89,870贴子:14,655,334
  • 19回复贴,共1

谈谈我对莲花和淤泥的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这是古人对莲花的赞美。
的确这个比喻生动有趣,是对莲花高贵品质的赞美。此诗词出于诗人对莲花的喜爱,但是爱的太极端了,反而忘记了莲花本来之意。把莲花比成君子,却把莲花脚下淤泥比作小人,这难免有所偏失。试问,如果没有莲花脚下的淤泥的给养又是何来的荷花?又问,莲花和淤泥谁更值得赞美?我说是淤泥,为何?淤泥甘愿处下,即使很多人误解它,它依然是默默无闻,借力给莲花让它来展现出生命的伟大。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不仅这样还时常被人误解当做小人来看。这当然不是莲花的本意,它的生命是淤泥给养的,它的出现也是在展现魅力的同时孕育着淤泥给予的德的伟大。如若能在赞美荷花的同时也写出淤泥的伟大,可能会更上一层境界。
谈谈个人对道的理解
很多人都说道家文化是消极思想,道家就是让人退步的。我读了道德经,个人觉得不仅仅没有让人有消极的思想,反而有时候在想不通的时候顺任自然,在不断的挫折中磨练和成长。老子讲的道德经太多潜台词了,浅谈我对道德经的一点观后感——道常无为胜有为;道之不仁胜有仁;道常无欲常有欲;道可有名亦可无名;道以柔弱胜刚强;道可有形亦可无形.....
老子对无极阴阳图解释的非常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要向万物学习道,以水比作上善之源,以草木之生死比人之生死;以水,山川,河流,江海湖泊等比喻人生,名利,圣人之道,用兵之道,国家之道,不问世事之道等。道家讲的是行比言重要,一切都在实践中见真知。道法自然,凡事不执著无为而无不为。但凡好的文化思想要学习和吸收,对于不符合自然之道的思想要去掉,看任何事情要求同但是存异。比如释家思想讲究爱护自然,讲究素食,道家养生学讲究素食为主,水里的肉类为辅,释家重于来世,道家重于现世。儒家讲的人文和道家的为人处事之道也差不了多少,儒家侧重于人,道家重于自然万物。道家之学没有门槛高低,人人皆可学道,儒家之学重于学问高低。
儒家有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易经个人理解为更侧重于人算。道德经讲的是万物之理自然之道,万事万物符合于道就行了。讲的什么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料事必须审时度势不断的观察自然现象,亲力亲为侧重于天算。我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人算指的是人,天算就是自然之道。道德经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自然,不被书中的学问所学囚禁达到放弃书本的境界。易或者周易由于年代过早已经失传了,但我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因为道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一切的学问皆归于自然。个人觉得道德经是不仅仅是万经之王,更是重经之源。伏羲无极八卦图老子解释的非常之美妙,以天为道,地为德,道德经一书中表面上看有不少矛盾之处,而这些矛盾又被老子解释的非常之美妙,矛盾总是互相转换的不断变化的。没有对的事情亦无有错的事情,没有绝对是福是祸。没有万物的时候,天地是初始是无名,有万物的时候便是有名。有合理的制度是有名,没有制度的是初始......



1楼2012-09-13 20:13回复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谈不上谁对谁错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9-13 20:19
    收起回复
      2025-08-07 01:46: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一样吧,君子和小人不是相互依存的。不是说只有有了小人,才能够产生君子。


      IP属地:江苏4楼2012-09-13 21:18
      收起回复
        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咩?可能周敦颐突出的是矛盾的斗争**。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9-13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