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16日,宗萨仁波切亲临北京大学,讲授佛法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涅盘超越概念。
无常是个好消息
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寻找真理的工具。
当我了解到玄奘大师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精进和决心,他所做出的这种牺牲跟忍耐几乎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寻找真理的工具。也许有人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跟其他地方,比如说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认为事实上不是这样说的。我想把这个题目留给沙尔夫教授在下午再谈。
为什么要佛教呢?因为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
我想要来谈一下佛教的见地。因为见地是驱使我们的东西。在我谈到佛教的见地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要佛教?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们要科学?为什么我们要技术?为什么我们要其他东西?为什么要佛教呢?因为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这跟我们做的其他事情一样,不管是科学和技术都一样,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永远是在寻找好玩的事情。当然,好玩的定义各有不同。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代都有不同的定义。因此去追寻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也就不同。
根据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而言,根据他而言,为什么我们不会有持续的好玩的事情呢?是因为一件事情。我们永远在看着一个事物,我们一直在看着虚假/虚伪的事物、不可靠的、不确定的事物,而我们认为它是真理,我们认为它是绝对真实的,这就是他(悉达多)认为的所谓基本的无明。这事实上完全与宗教无关。我认为,我们完全在谈论科学。
如果你想要有一双意大利真皮皮鞋,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穿的是双假的,那你就会受苦。你就没有勇气自在地穿那双假皮鞋。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点。对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寻求真理是他最大的追求。当他在宫殿的时候,当他还在皇宫的时候,他看到老病死,当他听说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自然就想要解决那个问题。当然如果有问题,我们马上的直觉反应就是要解决那个问题。所以他逃出了宫殿,离开他的皇位,离开了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反对他追寻真理的主意。
为了让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真理分成几类,所以对于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佛教。仁波切认为这非常不幸,因为后来我们变得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佛教徒会这么说: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这并不是说佛陀找到了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不会死亡;不是说他究竟找到了一种保护皮肤的乳液,所以我们就不会有皱纹。他最后意识到,你必须接受这个真理,当你接受了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他所寻求到的真理后来教导给他的学生。为了让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真理分成几类,所以对于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佛教。仁波切认为这非常不幸,因为后来我们变得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些工具?这是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给大家两个例子。如果这个杯子完全装满了纯净的水,然后你在找水喝。这杯水是满满的一杯,到杯子边缘,你不会看到有水,因为水太透明了,你会看不见水。为了让你看到水,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把水染污一点点,所以这个黄黄的颜色帮你看到水。所以在佛教里,你看到的所有这些方法,不过类似这个染色的事情。所以,所有这些佛教里的方法,如果我可以很直接说的话,都是虚假的。它们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如果你问我:这些方法有用吗?非常有用!没有这些方法,你就看不到它。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被这个颜色吸引了,而不是水。
无常是个好消息
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寻找真理的工具。
当我了解到玄奘大师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精进和决心,他所做出的这种牺牲跟忍耐几乎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你要问我佛教在今天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作用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并不一定完全是宗教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寻找真理的工具。也许有人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跟其他地方,比如说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认为事实上不是这样说的。我想把这个题目留给沙尔夫教授在下午再谈。
为什么要佛教呢?因为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
我想要来谈一下佛教的见地。因为见地是驱使我们的东西。在我谈到佛教的见地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要佛教?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事实上任何事情都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们要科学?为什么我们要技术?为什么我们要其他东西?为什么要佛教呢?因为基本上我们都想要好玩。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都想要好玩,而且是种持续的好玩,最好还要便宜,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这跟我们做的其他事情一样,不管是科学和技术都一样,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永远是在寻找好玩的事情。当然,好玩的定义各有不同。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代都有不同的定义。因此去追寻好玩的工具和方法也就不同。
根据悉达多这位印度王子而言,根据他而言,为什么我们不会有持续的好玩的事情呢?是因为一件事情。我们永远在看着一个事物,我们一直在看着虚假/虚伪的事物、不可靠的、不确定的事物,而我们认为它是真理,我们认为它是绝对真实的,这就是他(悉达多)认为的所谓基本的无明。这事实上完全与宗教无关。我认为,我们完全在谈论科学。
如果你想要有一双意大利真皮皮鞋,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穿的是双假的,那你就会受苦。你就没有勇气自在地穿那双假皮鞋。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点。对这位印度王子来说,寻求真理是他最大的追求。当他在宫殿的时候,当他还在皇宫的时候,他看到老病死,当他听说老病死是无法避免的,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自然就想要解决那个问题。当然如果有问题,我们马上的直觉反应就是要解决那个问题。所以他逃出了宫殿,离开他的皇位,离开了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反对他追寻真理的主意。
为了让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真理分成几类,所以对于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佛教。仁波切认为这非常不幸,因为后来我们变得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佛教徒会这么说: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理。这并不是说佛陀找到了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不会死亡;不是说他究竟找到了一种保护皮肤的乳液,所以我们就不会有皱纹。他最后意识到,你必须接受这个真理,当你接受了这个真理,你就不会受苦。他所寻求到的真理后来教导给他的学生。为了让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真理分成几类,所以对于真理做了很多分类,也有很多方法来趋近这个真理。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方法后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佛教。仁波切认为这非常不幸,因为后来我们变得非常被这个方法吸引,而不是真理本身。
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些工具?这是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给大家两个例子。如果这个杯子完全装满了纯净的水,然后你在找水喝。这杯水是满满的一杯,到杯子边缘,你不会看到有水,因为水太透明了,你会看不见水。为了让你看到水,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把水染污一点点,所以这个黄黄的颜色帮你看到水。所以在佛教里,你看到的所有这些方法,不过类似这个染色的事情。所以,所有这些佛教里的方法,如果我可以很直接说的话,都是虚假的。它们不是真正的真理。但是,如果你问我:这些方法有用吗?非常有用!没有这些方法,你就看不到它。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被这个颜色吸引了,而不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