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群英时代吧 关注:88,222贴子:6,574,251

【双节活动】战将如云——但看大魏十虎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度娘!!!


1楼2012-09-12 22:37回复
    No.1悍将无敌-- 夏侯惇[字 元让] 《三国志 夏侯惇传》中记载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敦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自徐州还,敦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敦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2楼2012-09-12 22:38
    回复
      2025-08-05 15:39: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
      《资治通鉴》中载夏侯因偶然而破张卫之事:(曹操)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侍中辛毘、主簿刘晔等在兵后,语敦、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敦前自见,乃还白操,进兵攻卫,卫等夜遁。
      王歆曾赞夏侯曰: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茂。茂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
      


      3楼2012-09-12 22:39
      回复
        《魏书》曰:魏书载诏曰:“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着,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于是以敦等配飨。
        可见大将军生前不爱财,也不求人景仰。真是“夏侯不求人所念,身后只愿随归雁,入赤壁南边。” 敦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这是说明他在魏国的地位和与曹操的关系! 那么他担任魏国十虎将之首不足为过。
        


        4楼2012-09-12 22:39
        回复
          No.2文武双全--夏侯渊[字妙才] 不用说 这位仁兄的能力当列前矛。《三国志 夏侯渊传》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馀屯,豨诣禁降。渊还,拜典军校尉。 魏书曰: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馀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这一段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在曹操全书中也有记载,“吾与尔不如也”这句话估计是他当时对在场的其他将领说的。可见妙才兄的过人之处。每当曹操召见西部酋长时,总要有夏侯渊作陪,那些羌人无不胆战心惊,不敢再生反叛之心。)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
          


          5楼2012-09-12 22:40
          回复
            他的军事指挥艺术中最绝的一招就是神速,善于速战速决,懂得弃强攻弱,用兵灵活。作战中,夏侯渊还极其重视后勤保障,经常亲自督运军粮,作战取胜后也是先取敌之军粮,是做好军事中后勤保障的典范。而夏侯渊——这位为曹操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悍将,也不会因为最终战败身死而失去他在三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无愧于“妙才”二字


            6楼2012-09-12 22:40
            收起回复
              No.3擎天之柱--张辽[字文远] 魏国五良将之首.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说降关羽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三岁。
              


              7楼2012-09-12 22:41
              回复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乐进传》
                (魏文)帝叹息顾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张辽传》
                (孙权)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张辽传》
                引用: 纵观张辽的一生,其军事战绩非常显赫,其中大破袁氏一家、平定陈兰和梅成的叛乱、击退孙权的北伐军成功地守住了合肥为战绩最佳的三次。张辽少有败绩,除最后一战斗失利以外,就只有几次与孙权交战时没有获胜了,且最后一场战斗是因为张辽得病,体力衰退的缘故,而孙权又并非袁尚那一流的对手。现实中吴国的小孩不至于听到张辽的大名后就发抖,但张辽的确是一直以来令吴国相当头痛的人物,战后张辽更被曹操拜为二品官的征东将军。是曹操生前的其中唯一一个外姓三征, 另外两位是征南将军曹仁和征西将军夏候渊。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逍遥津叹息良久,最大的伤是说不出话的那种无法形容,正如曹操对杜畿的感慨(注3), 一切尽在无言中, 比什么赞美之词还来得具信服力, 包括陈寿的评语。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 适时孙权称藩于魏, 于是曹操便召张辽及诸军回救曹仁。但张辽军尚未至徐晃已破关羽,曹仁之围遂解。此时张辽与曹操会于摩陂。辽军至时, 曹操乘车辇视出慰劳张辽,张辽遂还屯陈郡。不过就算张辽真的要与关羽在战场相见, 就胜负难料, 但之前已在忠与义之间选择了忠的张辽恐怕也会和徐晃一样,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曹丕继为魏王后转封张辽为前将军。到张辽死后,魏国才真正意义上再也无力南下了。张辽仅有的几次失利中,有一次他还只是援军,最后没有取胜是因为被孙权派吕蒙和甘宁先占了皖县。如此战绩,张辽可以说才是三国中一大“常胜将军”!
                


                8楼2012-09-12 22:42
                回复
                  2025-08-05 15:33: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No.4忠义两全--乐进[字文谦] 魏国五良将之二.从击吕布於濮阳,张超於雍丘,桥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从征张绣於安众,围吕布於下邳,破别将,击眭固於射犬,攻刘备於沛,皆破之,拜讨寇校尉。渡河攻获嘉,还,从击袁绍於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从击谭、尚於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行游击将军。别击黄巾,破之,定乐安郡。从围邺,邺定,从击袁谭於南皮,先登,入谭东门。谭败,别攻雍奴,破之。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三国志乐进传》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乐进以骁果显名…」(《张乐于张徐传》)
                  


                  9楼2012-09-12 22:42
                  回复
                    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乐进传》)
                    人言他默默无闻的为曹操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不求回报他把做为一个武将的基本理想展现了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有人说他是二流武将,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可谓从一而终,无愧“文谦”二字啊!!“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10楼2012-09-12 22:42
                    回复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三国志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太祖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三国志乐进传》
                      于禁身经百战,参加了曹操的几乎所有战争,曹操每次出兵,于禁必为前锋;曹操每次退军,于禁必为后卫。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一起,都是曹操集团名镇天下的大将。
                        襄樊战役前,从曹操先派于禁而不是其他名将去支援曹仁来看,于禁的地位是相当的高的,显然在众将之上。
                      


                      12楼2012-09-12 22:43
                      回复
                        No.6樊哙之勇--张郃[字俊乂] 魏国五良将之四。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又从击袁谭於渤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於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三国志张郃传》
                        


                        13楼2012-09-12 22:44
                        回复
                          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郃以巧变为称。
                          极会用人的曹操得到张郃甚喜,将他比喻成韩信归汉,微子抛弃殷纣。任命张郃为偏将军,封其为都亭侯,可见曹操是十分器重张郃的。
                          张郃果然没让曹操失望,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他大败雍奴,征讨东莱,击溃马超、韩遂,平定叛乱,大败马谡……纵观其一生可谓战功累累,陈寿称其“识变数,善处营阵”,真是英雄!
                          


                          14楼2012-09-12 22:45
                          回复
                            张郃就是这样,在自己辉煌一生最后结局——死在战场,死的凄美而壮丽,带着一丝遗憾被射死在木门。
                            据《魏略》记载张郃是受司马懿之逼,不得已才去追击已退兵的诸葛亮,结果被射死。张郃的确可怜,明知一去不还,还得硬着头皮追。水间不仅可怜张郃的命运,还可惜他的才华,死前他已经知道诸葛亮的埋伏,却因为愚忠而送了命。
                            曹操之下,星光灿烂,而张郃再次表现出巨大作用,是在汉中之役。“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 。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陈寿后评称张郃用兵以巧变称,而此战则显示出他的严整坚重。刘备起自河北,又曾北从袁绍,对张郃向来应有所知,阳平广石之役可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魏略》“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以未得张郃而不满。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又素号知兵,却为刘备所轻,张郃在关右汉中诸战皆为渊部下,反倒为刘备所重惮,从刘玄德顾诸葛亮于乡野、识马谡于病中的阅人之道来看,也略见张郃的不简单。
                            夏侯渊败死(注2),“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阵,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遂不致为刘备所乘,亦可见张郃在军中的威望。
                            


                            15楼2012-09-12 22:46
                            回复
                              2025-08-05 15:27: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No.7亚夫之才--徐晃[字公明] 魏国五良将之五。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
                              曹操:“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17徐晃传》)
                              曹操:“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17徐晃传》)
                              


                              16楼2012-09-12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