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郑重打造另类生活
郑重个人资料29岁,自由撰搞人,《大明宫词》编剧。一九九二年大学毕业后赴美,在芝加哥学了两年戏剧,后飘在美国,一九九八年回国。 郑重留著齐肩长发,很随意,很“另类”。许多媒体在谈到《大明宫词》的编剧时最常用的表述是“长发飘飘的帅哥”。 写《大明宫词》时,郑重只有27岁。 《大明宫词》是郑重从美国回来后的第一部作品。“亢奋”是郑重当时的生活状态。郑重在亢奋中感受著与剧中人物的绝对贴近和亲近,亢奋“来自编织人物命运的绝对快感以及对那些即将成活的人物的热爱”。所有的人都被下放到经验所能允许想象的范围内:武则天被剥去女皇的神秘后,实际就是一个有很大遗产的家长,她遇到的问题是所有家长都遇到过的;而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断追求感情的人,她情感上所感受到的一切疼痛同那些活跃于街头巷尾为爱奔波的当代姑娘们大同小异。“就像写一个现代戏一样,历史惟一的作用就是给它添光彩,在形式上华美一点。”
“当把所有形式置换到历史中后,它就会有荣华,有光荣在里面,所以情感就容易作得极致,有很大的排场。生活中的悲伤是不容易具有排场的,一旦具有很大排场的悲伤就是美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能生活得有光彩,也能像王者一样轰轰烈烈地生活。这应该成为一种信仰!虽然我的生活谈不上崇高,但我的作品是崇高的,因为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那时的郑重每天都在造梦、讨论、写作中度过。《唐璜》是他和王要(另一个编剧)每天睡前必读的作品。“夸饰、梦幻的感觉是最早就和导演定的基调。所以一开始在寻找讲述故事的口吻时想到了《唐璜》。于是,每天睡前高声朗诵两页《唐璜》成了必做的功课。
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培养讲话的气质和文字表述的野心。《唐璜》是很典型的夸饰的作品,很抒情,也比较单纯。”郑重喜欢单纯、明亮的东西,“明亮”是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比如明亮的颜色、明亮的环境、明亮的性格,还有明亮的坏人。“别人评价人或事时,一般用道德尺度,而我,则倾向于使用审美尺度。人活得应该有点精神,也就是有明确的世界观。国外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一些经典的坏人都很明亮,就是因为他们是有精神在支撑的,我们在道德上否定他们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他们作为一个戏剧人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