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淡淡的家伙吧 关注:23贴子:722
  • 4回复贴,共1

┈┾ ║记忆中的那个少年║┈┾角色盘点之三 朱慧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我是一个懒人,极少动笔写东西,尤其是影视评论。
可是《上书房》某些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于是冒昧的作评。
我是个随性的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很多朋友喜欢敦儿,我也喜欢,但我这篇要说的是慧如。
还是那句话,在下才学以及文笔有限,加上对《上书房》的角色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如果与看文章的朋友意见相左请不必认真,全当茶余饭后吧。
写慧如,可能注定要挨骂。:)为了方便,我将嫁入徐家之前的慧如称为前期的慧如,嫁入徐家之后的慧如称为后期的慧如。


1楼2012-09-10 23:22回复
    正文开始:慧如——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慧如这个角色我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下笔,因为无论是角色的合理性还是这个人物本身都是值得一说的。
    她一直生存在争议的中心,在极端的赞美与极端的谩骂声中走到我面前。
    让我从不解到开始愿意了解,而后流露于笔端。
    虽然——由于个人的偏爱——《上书房》的结束可能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喜欢的演员。
    然而它的结束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契机来写这篇文章。
    “后《上书房》时期”我希望我能平静的看待慧如。
    


    2楼2012-09-10 23: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慧如一直不大讨好。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故事也不在于演员。
      如果我们看的更深一点,慧如的被否定被讨厌是因为她的故事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相矛盾的。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相反欧美文化更强调个人的价值。
      而前期的慧如,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完全是个人主义所崇尚的自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中国,个人主义往往等同于自私,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在孔二思想盛行于世的中国这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如果抛开这个来看,慧如身上还是有一些值得激动的地方的。比如,勇敢。
      


      3楼2012-09-10 23:24
      回复
        但铜板的另一面就没这么绚烂了。
        在中国的文化中男人的事业要比他的爱情来的重要。
        所以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们觉得他是个男人。
        所以,如果有美丽的女孩子她们的爱情阻碍了男人的事业——尤其是江山基业时,她们必定难逃“红颜祸水”这四字魔咒。
        这四个字的特殊组合是在下最讨厌的成语之一,我也断不会用这四个字还形容任何一个女人,当然也不会用来形容慧如。
        但她的出现的确丢给老四一个难题,江山还是美人?
        在我看来江山未必比爱情重要。
        但当它与责任连在一起时天平就会慢慢的倾斜。
        老四不做阿哥,开心的是慧如,老四不做皇帝倒霉的可能是百姓。
        “江山情重美人轻”,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希望慧如能够站出来说,我退出,我不要参与这场江山与爱情的斗争。
        可是她没有,她没有作中国文化一直提倡的温柔贤淑女子。
        


        5楼2012-09-10 23:25
        回复
          戏演这里肯定会有人开骂。而编剧显然是追求完美的编剧。
          他在那一集之后把慧如的性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前期的慧如是自由的任性的后期的慧如是深明大义的,前后是天差地远。
          其实这种变化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人是在成长的慧如也是在变化的。
          可问题在于编剧没有掌握好这个变化。
          不同时期的慧如她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被表现的过于突出。
          前期是任性过了,后期是明理过了分。
          加上中间没有任何重要的戏来体现这种转变的过程,这就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落差。
          好像突然把观众从高空丢到地上,在摔得七荤八素的同时不禁严重怀疑,这前后的慧如难道真是打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前后的慧如各自给你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这个角色实际上是非常混乱的。
          这就是为什么小王爷和慧如同样引发了很多争论,但前者的角色塑造是相对成功的而后者却并不那么成功的原因。
          我相信如果过渡的再好一点儿,前面不过分的任性,后面不过分的懂事,慧如这个角色会好得多。


          6楼2012-09-10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