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8,011贴子:226,789
  • 12回复贴,共1

打雷时打手机会被电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9-08 20:21回复
    某年,
    哥伦比亚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降落时遭到雷击,断成三截,不过万幸的是,一百多名乘客中只有一人因受惊吓而心脏病发作死亡,其他人并无大碍。在世界各地,每到雨天,雷声隆隆,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闪电,伴随着的还有少数不幸者的噩梦,据统计,美国每年平均有66人死于雷击,而中国的这个数字达到了三位数。面对雷公的咆哮,媒体常常会给出雷雨天防范雷电的“指南”、“贴士”、“备忘”,其中常见的一条就是:下雨打雷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手机接听电话,最好关闭手机,为了证明这一点,同时还列出一连串使用手机时被雷电击中的案例。


    2楼2012-09-08 20:22
    回复
      2025-05-16 11:51:40
      广告

      雷电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打雷时,天空中云层相当于一条河流的上游,地面相当于河流的下游,而云层上的聚集的电荷相当于滔滔洪水,在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条几十公里厚的的大坝——空气,云层上的电荷被不导电的厚厚空气阻挡,无法释放到地面,可是随着大坝一端的水位越来越高,云层上聚集的电荷越来越多,到某一时刻,大坝会“决口”,空气会被击穿,产生一条导电通道,短时间内,大量电荷在这条通道中流过,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雷电。雷电这个杀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行踪不定,它总是会选择空气中对它阻碍最小的一条“捷径”,导电通道的路径常常令人捉摸不定,不知天空中这棵耀眼大树的树杈伸向了何方。不过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这些“出头鸟”会首当其冲,避雷针正是利用了雷电的这个脾气。
      那么手机这个小萝莉真的会吸引雷电杀手这个怪叔叔在释放电荷时路过自己吗?手机又称作无线电话,与雷电都有一个电字,人们不由地担心他们两个会“有一腿子”,手机内有各种电子元件,包括可以接受无线电波的天线,它们都是金属导体,雷电叔叔会放过它们吗?
      这些电子元件都非常微小,手机内的电路依靠着一块电池来驱动,接收的是微弱的无线电波,然后电路中产生比较小的电流来工作。手机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只有雷电电场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在雷电面前,手机至多相当于大象面前的一只蚂蚁,不会改变雷电的主意。此外,手中握着的几厘米长的手机也不会让使用者的高度增高、像避雷针吸引雷而增加雷击的风险。
      有的说法认为手机还会去主动“勾引”雷电,因为手机使用的电磁波会让空气发生电离,增加空气的导电性,吸引雷电选择路过自己周围的空气。这也并不会发生,理由除了刚才提到的手机的无线电波能量太低外,手机本身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也不具备影响空气导电性的能力。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而比紫外线频率略低的可见光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否则,就会有“手电筒引雷”的新闻了。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更低。在电离空气方面,它只是个打酱油的。


      3楼2012-09-08 20:23
      回复
        额。。。。
        和我吧关系不大啊。。。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9-08 20:23
        收起回复


          6楼2012-09-08 20:24
          回复
            马大啊!我想死你了!怎么这么久才来一次??


            IP属地:黑龙江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9-08 20:56
            回复


              8楼2012-09-08 21:49
              回复
                奇葩大湿又来了 顶一个


                IP属地:江苏9楼2012-09-08 21:56
                回复
                  2025-05-16 11:45:40
                  广告
                  马达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09-08 22:06
                  回复
                    好久不见~


                    IP属地:湖南11楼2012-09-08 22:42
                    回复
                      几率应该是低的不可思议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2-09-09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