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肯定不是真的。但要说到它的来源,却也饶有趣味。
这个故事最早发生于孙权和曹操的身上。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记载,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率军攻打孙权江防要塞濡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两军隔长江对峙。有一天,孙权亲自乘坐大船向北驶来,观察曹军水寨动静。曹操闻报,下令岸上士兵用箭射击。一时箭如雨至,密密扎在大船一侧,大船偏沉,眼看将翻。孙权从容不迫地命令回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一会儿功夫,两头箭均,船也平了,从容返航。
这个故事在史书中本来很不起眼,只有寥寥数十字,但不知怎么被宋元时期一些说书人看上了,信手拈来,将人物、时间、地点一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赤壁大战前夕,曹军与周瑜水军隔江对峙。有一次,曹操和周瑜各率数十只战船在江心相会。临别时,曹操突然反脸,下令用箭射击。周瑜见战船左舷箭满,就掉转船头让右面受箭。不多时,箭均船平,满载而归。回去一清点,约有数百万枝箭,周瑜大喜道:“谢丞相箭!”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经过《三国志平话》改造后的故事距离“草船借箭”已不甚远,只要把主人公周瑜换成诸葛亮,情节再稍作加工润色,大体就成功了。于是,“草船借箭”诞生了。
这个故事最早发生于孙权和曹操的身上。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记载,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率军攻打孙权江防要塞濡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两军隔长江对峙。有一天,孙权亲自乘坐大船向北驶来,观察曹军水寨动静。曹操闻报,下令岸上士兵用箭射击。一时箭如雨至,密密扎在大船一侧,大船偏沉,眼看将翻。孙权从容不迫地命令回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一会儿功夫,两头箭均,船也平了,从容返航。
这个故事在史书中本来很不起眼,只有寥寥数十字,但不知怎么被宋元时期一些说书人看上了,信手拈来,将人物、时间、地点一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赤壁大战前夕,曹军与周瑜水军隔江对峙。有一次,曹操和周瑜各率数十只战船在江心相会。临别时,曹操突然反脸,下令用箭射击。周瑜见战船左舷箭满,就掉转船头让右面受箭。不多时,箭均船平,满载而归。回去一清点,约有数百万枝箭,周瑜大喜道:“谢丞相箭!”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经过《三国志平话》改造后的故事距离“草船借箭”已不甚远,只要把主人公周瑜换成诸葛亮,情节再稍作加工润色,大体就成功了。于是,“草船借箭”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