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404吧 关注:28贴子:7,164
  • 11回复贴,共1

我写<<黄金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金甲


                           黄金甲                  


1楼2007-03-26 14:42回复
    从《红高粱》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有一个延续的追求:他总能为自己的主人公设计种种出夸张、强化的仪式,这些仪式都十分新颖强烈,富有表现力。从《红高粱》经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了《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影片还有一个明显而有趣的变化: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曲线。现如今,张艺谋正在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着披挂上马挂帅奥运开幕式总导演,在电影里,他还是在表现反叛与规矩。继承了《英雄》的创造,他给帝王设计粉碎政变的暴力团体操,他为帝王营造出胜利后立刻在鲜花丛中重述规矩的豪华赏月仪式。《英雄》、《黄金甲》这类影片被人欣赏的场面和遭到诟病的色彩铺陈都是物有所值、归于一统的,这些绚丽色彩和巨大场面都达成一个重要的效果:把帝王的日常享受和非常时期的应变措施都拍成一场又一场的华美仪式。


    3楼2007-03-26 14:46
    回复
      2025-08-08 12:5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尽管我不认同影片设计的戏剧情境,彻底地不喜欢这种为权威设计奢华的趣味和俯首称奴的价值观,尽管对这类大片进行简单的恶评可以显示批评者的艺术高明和政治正确;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张艺谋今天拍的电影首先是中国的领导还有百姓喜闻乐见的。但是,导演为什么要拍摄这些充满了阴森之气的故事?就中国的现实语境和政治环境而言还有一点奇怪的是,张艺谋为什么要拍摄这些具备明显的历史场景联想、可能导致作品被管理部门拦截的场景?本片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文本。


      5楼2007-03-26 14:48
      回复
        可以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显现了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某些内容。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这种华美仪式的铺陈和随后的从暴力场景到夜空中的焰火绽放和鲜花广场的转换肯定是触摸到广大观众心中的敏感之处的。这些意象中有张艺谋挥之不去的心中块垒,这也就是顽固地萦绕我们所有中国人心中,使我们长久迷惑、希望躲避而又无法逃离的心底情结。直觉地把握直觉,直觉地呈现直觉是张艺谋的重要天才或者说作为电影作者的主要天才。这部电影又一次成功地触摸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感应点。这一段意象在视觉上是强烈的,在叙事上也是有些转折突然的。这里我们显然看到一种原型触发转化为艺术形象的时机和引爆点。“原始意象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相对应的平衡和补偿因素,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这种意象是几千年生存斗争和适应经验的沉淀物,生活中每一巨大的经验每种意义深远的冲突都会重新唤起这种意象所积累的珍贵贮藏”


        7楼2007-03-26 14:49
        回复
            必须承认,直觉地把握民族心理是张艺谋的长项之一。这类影片是我们中国人集体无意识被挤压、被训练、被强力指引和导向之后的一种走向,它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走向。但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它并不是必然的走向,不是所有人的心底潮流和艺术呈现的共同走向,它只是一种走向。仅就艺术性想象和影像呈现而言,它也是目前诸多品味中的一种,我们还看到许多不同的现实感觉和影像创造,只不过不在这一类古装主旋律大片中而已。


          8楼2007-03-26 14:49
          回复
            第一个感觉,拿龇牙咧嘴当感染力。

            第二个感觉,拿胡编乱造当艺术创新
            第三个感觉,拿花里胡哨当富丽堂皇

            第四个感觉,拿场面堆砌当气势如虹


            10楼2007-03-26 14:52
            回复
              再说说人物。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非常单薄。呵呵,首先是身材单薄,比起张艺谋的《黄金甲》至少单薄了2个半尺码。其次就是人物的性格单薄


              11楼2007-03-26 14:54
              回复
                近年来,随着国产大片接连不断地推出,质量却令人越来越不敢恭维。这其中,尤以古装大片最为热门抢手。谁拍古装大片,就像往脸上贴了金似的,分外抢眼!当然,票房捷报频传那也是志在必得的!前几部古装大片凭心说,截至看《黄金甲》之前,就《墨攻》最舒服! 

                对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咱一直对其质量都是半信半疑,也不敢抱着能见到一部“绝世无双”的国产电影的这种终极希望去期待。但在《墨攻》上映之后的十二月,电影院里独霸档期的就非这部张艺谋年度巨献《满城尽带黄金甲》莫属了。原本想今年最后一部进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墨攻》,哪里想到,顿时萌生想进电影院一看《黄金甲》的念头,《黄金甲》宣传阵势都如此浩浩荡荡了,咱好歹破例一回,就花几十块再进去这么一望吧!咱是俗人,要说过个年,看个片,说白了就是图个乐!假如好看,亦可享受享受! 

                但看完《黄金甲》,我要说的是,国产古装大片再也不是次品,不是烂货,更不是“大骗”!而是真真正正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制作精良,演员表演出色,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精彩万分,精彩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12楼2007-03-26 14:54
                回复
                  2025-08-08 12:5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动作一流 画面绚烂 

                  我想先谈谈的本片动作设计,依旧是《英雄》、《十面埋伏》的动作指导--程小东!这个曾经导演过徐克经典鬼片《倩女幽魂》的优秀动作指导,向来没令观众失望,就算《英雄》、《十面埋伏》再怎么不堪一击,其设计的动作依旧那么出彩和引人注目!《英雄》中长空对无名那段棋亭大战对我来说,算开了眼界,动作设计绝对高水准,而《十面埋伏》中,程导演也将飞刀玩得有声有色,精彩好看!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又将打打杀杀升华到了更高的水平上,绚丽的武打设计已经夺目不已!就拿大王派出黑衣杀手刺杀蒋太医一家那场来说吧,整个动作设计一气呵成,大刀漫天飞舞,凌厉如风,确实精彩! 

                  要说我很喜爱的大片《墨攻》哪里敌不过《黄金甲》,其中之一那必是影片整体色调单一的缘故!人靠衣装,片,也一样,那就谈谈本片的色彩调配吧!我在看影片开场时,身边一位老太太说:“怎么都是金金的”,看完整部影片,还是一味的金黄!可见影本片的色调以金黄为主,着重刻画出金碧辉煌的宫廷里黑暗无常的勾心斗角,可看了近两个小时,竟不觉得累,视觉疲劳,反而相当喜欢这种风格!在观赏角度上来说,《黄金甲》强过《墨攻》许多。 

                  整部影片画面绚烂好看,欣赏着这华丽的宫廷也值回一部分票价了,算没白来!不愧叫做“新画面公司”,在画面的追求上一丝不苟,精心雕琢,颇有诚意!


                  13楼2007-03-26 14:55
                  回复
                    06年张艺谋的影片新作《满城尽带黄金甲》,似乎招观众非议颇多。其中有一个非议的话题是:影片过于奢华。为打造一个重阳赏花的场景,预订300万朵菊花,价值60万;一件龙袍道具,耗费125万;影片宣传耗资1500万。有观者发表评论感慨道,若拿这笔钱可以建N座希望小学,可以资助N个贫困学生云云。这位同学似乎很有社会良知感,摸着心窝里那个良心说话,敬个礼的说,但是作为影视评论,以这样的方式衡量一部影片显然失之偏颇。要知道,影视文化本质虽是一门综合艺术,但它的属性却是商业化。


                    16楼2007-03-26 15:00
                    回复
                      张艺谋是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导演,往高处说,或许可以说是我最为推崇的艺术家。即便是《英雄》、《千里走单骑》等影片因为弱于叙事而受人诟病,我也坚定地站在了维护他的这一边。从某种意义上,张艺谋的不擅长讲故事,反倒成就了他作为形式主义大师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在电影界,还没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么具象地用视觉化形式呈现出来。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传奇,我依然记得顾长卫《知识改变命运》系列公益广告中,张艺谋表情憨厚地对着屏幕叙述他从前在国棉厂当工人的情形。张艺谋把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本土文化用一种极端地浪漫化的方式张扬出来,不论人们是否能够接受他创造的“中国图像”,他的表达行为本身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陈述与发言。对于一个在经济实力较量并不占优的国度而言,“说”本身就意味着对沉默的反叛。一句话,我偏爱张艺谋,出于艺术或者非艺术的理由。

                      正是因为偏爱,对于张艺谋,我也有着过多的期望,比如奥运开幕式,我猜想他必然会让我失望的,因为我在他身上寄予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导演所能完成的使命。对于《黄金甲》也是一样,我对它的预期,早就超过了对一部普通影片的判断。作为时下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张艺谋和他的《黄金甲》或许代表了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和商业理念融合的最高水准。这个水准到底有多么强的竞争力?和我同去看电影的Xuy一边看一边评论:“不如冯小刚的贺岁片看得过瘾。”Xuy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电影爱好者。而在我看来,张艺谋的作品似乎又与欧洲艺术电影关于抽象理念(死亡、宗教、真理的可知性等)的讨论有着不小的距离。张艺谋的电影,在商业与艺术的两个端点之间不断游移,试图找到最佳的平衡。而这次张艺谋和他的演职团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相当满意,引用一句演员陈瑾在首映式上的推介语:“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只可惜,在我看来,这一次,张艺谋并没有回归到他在《红高粱》时期的良好感觉。

                      《黄金甲》有形式,它沿袭了张艺谋对中国化元素的喜好。如剧中作为线索的药,它同时满足了国内观众对本土文化自我体认的需要,也为影片在北美市场开疆拓土埋下了伏笔。但是对于五代十国时期服饰的再现,却并未得到多数国人的认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其实,我倒是很能认可张艺谋的选择,并不因为唐人着衣的确开放,相反我以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本以模糊化了,因此原本就不需要以“历史真实”作为评判的标准。

                      可惜,《黄金甲》中的形式元素做得不够纯粹。虽然从琉璃屏风透射出的光泽足够让人眩目,虽然宫人影影绰绰的急行也够有动感和深意,至于杰王子以一敌万的打斗也算得上精彩纷呈,但我总觉得遗憾。作为这部影片中最为核心的表意元素“菊花”的意指却过于晦暗,过于模糊。诚然,含义不明的菊花更容易留给观众一个多意的解读空间,可是在同一部作品中,它的意象却似乎缺少确定性。菊花杯,菊花台,菊花绣品,菊花头饰……每一次出现菊花,都带给观众某些或明或暗的联系,然而当菊花这一意象再次复现时,往往并非是强化了前次的联想,而是对前次思维过程的一次无情否定。张艺谋说,那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年代,因此想要把“金玉其外”表现到极致。如果这么理解,我想菊花似乎是王室豪奢生活(现存统治体制)的一种暗示。可是,在另一个层面,张艺谋又借用黄巢诗“冲天乡镇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豪情勃发,作为对既定社会体制的一种挑战的叛逆者标志,例如,在剧中我们就看到杰王子统帅的黄金甲卫士与国王主使的黑衣卫士的厮杀。菊花,成了影片中最经常性出现、占据着最核心位置,但同时也是最暧昧和最令人费解的一个表征。


                      17楼2007-03-26 15:04
                      回复
                        至于内容,改变至经典话剧《雷雨》,成了编剧一个相当稳妥的选择。但在我看来,恰恰是编剧的几处改动,是这部影片在故事上最占不住脚的软肋。首先,杰王子的设置,杰王子似乎是张艺谋最为偏爱的一个角色,也许是剧中唯一的亮色。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却相当可疑。与母亲三年未见,他隐约猜测到父母之间或有隔阂,但并不了解具体情形,母亲请他协助逼迫父亲退位,他应允了,却并不深究为什么母亲有这样的请求。在常人的逻辑中,做如此严重违背道义的举动,却不问原因,实在令人费解。一定要一个解释的话,那是因为母亲根本无法告诉儿子,需要儿子协助自己叛乱的根本原因。母亲偷情在先,父亲欲伤害母亲。杰王子即便了解到真相,也无法轻易获得他挑战父亲权威的那个叛逆行为的合法性,因此,剧中母亲轻描淡写了一句:“等到重阳起事一天我会告诉你一切”。仅举这一例,说明影片注重到了剧中人行为表现的可看性(如父子的打斗),但是在人物心理层面,如行为动机的合理性上却较少考虑周全。

                        再者,小王子的设置。小王子在很多时候都有游离于剧情核心之外,他推动剧情的最关键的作用似乎就是刺杀了大王子。除此之外,他大抵就像一个宫廷角斗的旁观者,而这与《雷雨》中人物关系的紧凑复杂(《雷雨》中没有一个多余人)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结局的设置。《雷雨》故事发生在一个动荡的岁月,历史变革的拐点就要到来,因此对雷雨的解读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理解,周家的分崩离析似乎预示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变动。反观《黄金甲》,对于一个缺少明确朝代背景的故事,就只能从故事本身去分析它的社会影响了。如前所述,权威的统治在故事终结之时得到了再度确定,帝王牺牲了一切但是确保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因此,《雷雨》通过讲一个故事来启发我们一点道理,而《黄金甲》则是讲了且仅仅是讲了一个不算太精彩的故事。

                        然而,我依然相信张艺谋,依然期待《秦始皇》,期待2008奥运开幕式……从回溯过去的角度看,这大概源于我对《红高粱》过于深刻的记忆。从面对未来的角度想,如果不相信张艺谋,中国电影市场中我还能指望谁?突然想起了张爱玲的那个著名的比喻,华服上的虱子。也许,《黄金甲》也是这么一件长着虱子的华服吧,不过,我不舍得扔掉,我抖抖它,依然满怀期望地指望这件华服还能穿——说实在的,我就喜欢穿华服,而这是我的最后一件华服。


                        18楼2007-03-26 15: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