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493贴子:89,850,271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争论。不过我个人认为诸葛亮其实是不赞同东征的,但又不方便明说,主要就是因为以下两点:
(1).失去荆州后,自己的“隆中对”战略就不能实现了,而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尽快夺回荆州的,所以他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或许存有一丝刘备可以获胜的侥幸心理吧。
(2)据守荆州的不是别人,而恰好是他的哥哥诸葛瑾,所以,为了避嫌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眼看着自己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计划遭遇挫败,想必诸葛亮也是与刘备一样的痛彻心扉吧。此二人的相见,必是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造化弄人吧。
原本他们的相见可能是在夺回荆州的庆祝宴上,而现实,
却是在一个破旧的小地方的一场生离死别
这一年的春天,躺在床上的刘备,感受到的不是明媚的春光,
而是无尽的愁苦与黑暗。
他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四月二十四日,将是,
他的忌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74楼2012-11-13 23:00
回复
    mmm。。没时间了貌似,今天就发到这儿了哈 明天肯定会有时间更的


    1675楼2012-11-13 23:01
    回复
      2025-11-15 04:14: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K,今天的已经完成,现在发上来哈


      1678楼2012-11-14 14:43
      回复
        弥留之际的刘备,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宝贝儿子
        ——阿斗。
        刘备不像曹操,他只有三个儿子(活着的),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还有太子刘禅。而这三个儿子以后所走的路也是大不相同
        一个做了皇帝,一个早早死去,一个跑到魏国做了个小官,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这时候的他们仨,两个在刘备面前送终,一个在成都留守监国。很遗憾,
        那个留守成都的就是刘禅。也就是说,刘备注定在死前的一刻见不到他了。
        为了把身后事安排得妥妥帖帖,为了可怜的阿斗不被人欺负,为了自己的江山不从此毁灭,刘备必须采取措施让局势尽快稳定下来,让自己的权力顺利交接。
        于是他找了一个代理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79楼2012-11-14 14:44
        回复
          这个代理人,就是诸葛亮。
          刘备正式下诏,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为副,并勉励他们共同辅佐太子刘禅,兴复汉室。
          为了稳妥,他先是对诸葛亮进行了一番肯定:“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定国家,完成我未完成的统一的大业。”
          而后,刘备若有所思地顿了顿,又道:“要是我儿可以辅佐,你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你就取而代之!”
          虽然刘备以前并非百分百信任诸葛亮,
          虽然刘备也找了副手李严来限制诸葛亮,
          虽然各种虽然……
          但在此刻,除了信任,我真得听不出别的情感了。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或许自己都不是非常清楚,却能无意识地流露出来,
          这才叫做真诚。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0楼2012-11-14 14:46
          收起回复
            诸葛亮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悲泣道:“臣定当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为国效力,至死不渝!”
            面对诸葛亮的保证,刘备安心地露出慈祥的微笑,紧接着又再次下诏给阿斗,交代他以后要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对待丞相。
            他命人宣读遗诏,谈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说人活了五十就够了,而自己都活六十岁了,还有什么遗憾呢?
            对于生死,坦然视之。
            说起来,在这封遗诏里还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总之这些都是告诫阿斗的,要他做个好皇帝。
            之后,刘备又交代儿子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要他们也同样视丞相诸葛亮为父。等诸事皆毕,
            他便闭上了双眼。
            一代枭雄,就这样,永远地退出了三国的舞台。
            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备死于永安宫,终年六十三岁。
            一个时代的传奇,从此消逝,一位绝代枭雄,
            从此成为历史。
            ——————————————————————————————————
            “大哥,你来了啊!”

            “大哥,我们好想你啊,哈哈……”

            “二弟,三弟,这就是桃园嘛……”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三兄弟仍会书写一段,

            属于他们的传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2楼2012-11-14 14:51
            收起回复
              好了,刘备已然成为历史,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生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其中自古以来讨论最多的,就是让李严做诸葛亮副手的这个安排。不难发现,其实这个措施,名为协助,实为牵制。大家如果注意到李严的官职是什么,就会感叹刘备的良苦用心了。
              李严是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职位很像另一个人?
              当初孙策临死前,也是任命了一个人,他的职务是中护军。是的,
              那个人就是周瑜。
              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其实就是为孙权配备了一文一武两位托孤大臣,刘备的安排与之如出一辙。
              诸葛亮就是刘禅的张昭,李严就是刘禅的周瑜。
              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之后事情的发展恐怕会完全出乎刘备的意料,这个以后再说。
              然而之前我也有说过,托孤这一幕,也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让人不由心生感慨。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后世有很多的议论和猜测。
              有人说刘备是至诚之言,有人说刘备是故意耍诈,还有人说刘备是无奈之举,那么,
              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3楼2012-11-14 14:53
              回复
                在我看来,刘备的确对诸葛亮有些防范,然而那是因为刘备这人还是有点疑心的,毕竟他是个帝王。
                是帝王,都会有疑心,猜忌、疑虑、不自信,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但对于刘备来说,他与诸葛亮的感情依旧是最深的。
                从十六年前,刘备三顾茅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与诸葛亮是一种“相溶”的关系。正所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如鱼得水一般的深厚情感,旁人是很难以理解的。不夸张的说,
                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反之亦然。
                他们是好同事,更是好兄弟,虽然总是有很多人去怀疑、去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利益和算计,
                还有真情。
                或许有人会说,诸葛亮并不被刘备重用,比如去打益州,不带他,而是带法正和庞统;去打汉中,又不带他,而是带法正等等…这些统统都是事实,但举例的朋友或许忽视掉了另一个,
                最为重要的事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4楼2012-11-14 14:55
                回复
                  2025-11-15 04:08: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本营谁来守?

                  必定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
                  因为他不但要给你提供粮草,还要帮你稳固后方,让你专心前线战事,而且万一你自己有个闪失,你的家人他也可以帮你保护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刘备攻蜀伐吴的时候让诸葛亮来守大后方的原因。
                  曹操失去郭嘉,仍旧可能完成一统;但他从失去荀彧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了。
                  诸葛亮对于刘备,也是同样的重要。
                  所以,我认为那是刘备的至诚之言,完全是他的真情流露。而且刘备也会考虑到,如果刘禅不适合当皇帝,那必定会家破国亡,与其弄到这个地步,还不如让诸葛亮来做皇帝,至少也能保儿子的太平。当然诸葛亮也不会真地要这么做,所以他才说一定要竭尽全力辅佐阿斗
                  ——————————————————
                  那一刻,这两个人的谈话,
                  只能用真诚来形容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5楼2012-11-14 14:57
                  回复
                    十六年前,二人同座,共商一统天下之计;
                    十六年后,病床上下,已是一场生离死别。

                    望着刘备缓缓闭上双眼,诸葛亮不禁失声痛哭。
                    然而,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他们的事业。从此,诸葛亮将走上三国历史的风口浪尖,他将背负起刘备未完成的梦想,并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而付出后半生的心血。
                    即使被怀疑,即使被猜忌,他也都将始终坚持下去,
                    永不放弃。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86楼2012-11-14 15:01
                    收起回复
                      OK,今天就到这儿咯,明儿继续


                      1687楼2012-11-14 15:02
                      收起回复
                        诸葛亮上任后,刘禅就很清闲了,安心地做着他那有名无实的皇帝。
                        所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说的就是诸葛亮掌握大权后,刘禅的真实状况。即:
                        国家大事都由诸葛来管,他很累;刘禅就负责去祭祀,也就是烧烧香,拜拜佛,他很闲。
                        最后,诸葛亮累死了在了自己的岗位上,而刘禅却悠哉悠哉地做了四十年皇帝。
                        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并没有违背刘备生前的嘱托,这也是后世诸葛亮的声誉为什么会这么高的原因。
                        ——因为真正做事儿的是他
                        虽然他也有缺点,也会闹斗争,但人们不怪他,原因依旧很简单
                        ——他都是为了国家着想
                        当时的蜀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却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遭遇重创,可以说,瞬时就已经变得奄奄一息了。如果没人进行紧急抢救的话,则很快会灭亡在摇篮里。而那个负责对蜀国进行急救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人,
                        正是诸葛亮。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90楼2012-11-15 18:12
                        收起回复
                          其实,历史上就有关于刘禅很聪明这一点的明确记载。
                          刘备、诸葛亮都对他大加称赞过,甚至还有人认为他能够与齐桓公相比。当然了,与齐桓公肯定是没得比的,
                          但他很聪明却是个事实。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聪明和能力是不能划等号的。不夸张地说,这两者甚至完全是两码事儿,这个以后再详说。
                          刘禅做了皇帝后,不管事儿,管事儿的,是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换句话说,
                          就是屁大点儿事儿都是诸葛亮来管。
                          虽然这刘禅不管事儿吧,但倒也算大力配合诸葛亮,支持他做好各项工作,即便他们之间有些矛盾,但总的来说还算得上和谐。由此,蜀国开始了诸葛亮执政的时期。
                          说起来,刘禅做皇帝的这段时间,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诸葛亮执政,为时十一年;
                          第二阶段:蒋琬执政,为时十二年;
                          第三阶段:刘禅亲自执政,为时十七年。而现在,
                          正是诸葛亮卖力干活的那十一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93楼2012-11-15 18:20
                          收起回复
                            当时的蜀汉无疑是外忧内患、时局艰难,但诸葛亮却硬是用自己的铁腕和卓越才能将蜀国给救活了!不得不佩服他的治国能力。
                            对内,诸葛亮大力发展经济,平定叛乱;对外,则是积极展开外交和军事行动。之前星星点点提到过,夷陵之战后,国内也乱了,尤其是南中地区,可以说乱得是一塌糊涂。但即使再乱也没办法,毕竟刚刚大丧,不宜出兵,所以诸葛亮只好忍着。
                            而这一忍就是三年。
                            三年后,他才率领大军平叛。那么,在这三年中,诸葛亮就更不可能闲着了。他所做的主要就是治理国家,与吴国通好,还有,
                            与魏国骂架。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94楼2012-11-15 18:21
                            回复
                              2025-11-15 04:02: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刘备死亡的消息传开后,魏国的那帮老头子别提多开心了,不但每天搞文娱庆祝活动,还争相写信给诸葛亮。不过他们写信给诸葛亮,不是交流感情,
                              而是要蜀国投降。
                              看着这一大堆投降信,诸葛亮也颇为头大,首先他没时间一一回信,其次,
                              他压根就不想回他们!
                              于是他用了一个特别的方式做为回应
                              ——写博客。
                              诸葛亮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叫作《正议》。这是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其实就相当于是给那群人一个集体回复。
                              此文中,诸葛亮痛骂曹操父子,并声称虽然现在自己的实力不强,但有大义,迟早可以打败曹丕。当然了,写这么篇文章,就相当于是一个政治宣言,有没有人信都无所谓的,只是布告天下:
                              我诸葛亮与曹魏,势不两立!
                              以上,则是蜀汉对待曹魏的政治态度;但对待东吴,就不一样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联合东吴对抗曹操,只是后来这个构想被孙权破坏了。而自家的刘大哥、关二哥也不争气,搞到最后不但把荆州丢了,还弄到现在这步田地。而且最最关键的是,
                              孙权还与魏国勾勾搭搭的,准备一起合谋对付蜀国。
                              如果长此下去,蜀国必定存在不了多久了,所以必须得改善吴蜀两国的关系。于是,在诸葛亮正式执政的几个月后,他就派出了,
                              第一位外交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96楼2012-11-15 18: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