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479贴子:89,846,332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操南征张绣的时候,因为自己没处理好某些问题(大家都懂),被张绣偷袭。
曹昂为了掩护曹操,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而他自己却战死在战场。
就因为这事儿,丁夫人与曹操离婚了,一生都没有再原谅过他,这也成为曹操一辈子的痛。
曹昂去了,那其他候选人又分别是谁呢?
卞夫人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在她成为正妻后,按道理来说,继承人肯定是嫡长子曹丕。
可曹操不愿意
说起来,曹操本来就是个藐视礼法的人,“先嫡后庶、先长后幼”他也向来不怎么看在眼里。 所以曹操对于立接班人的问题,一直都采取一个措施
——拖
倒不是纯拖延时间,而是在观察,一边培养一边物色。
对于自己的儿子,曹操是很严厉的,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能文能武,还要求德才兼备。
为了这事,他操了很多心。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3楼2012-11-04 11:02
收起回复
    比如曹彰爱武,曹操就要他读书;曹植爱文,曹操就要他练武。
    至于曹丕,他从小就能写诗作文,还能骑马射箭,同时自己也很上进,不但精通古今经传和诸子百家,还经常随军作战,学习军事兵法,
    总之是一个全能型人才
    由此可见,做曹操的儿子是很辛苦的,之所以他们全都不是庸才,是因为都经过了曹操的严格锻炼。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观察,曹操很快相中了
    另外一个儿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4楼2012-11-04 11:05
    收起回复
      2025-11-14 15:4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个被曹操挑中的,是比曹丕小九岁的曹冲。
      曹冲这个历史人物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但一定都听过。
      因为有一个成语:“曹冲称象”
      而曹操看中的这个曹冲,就是这个称过大象的“神童”曹冲。
      曹冲,字苍舒,为环夫人所生,从小就聪颖过人,甚至在五六岁时,就有如同成人般的智慧。
      下面我举三个例子,
      三个与动物有关的例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5楼2012-11-04 11:08
      收起回复
        (1)曹冲称象
        这个就不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2)曹冲逗鸡。
        这是件趣事儿,说是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山鸡,曹操突然来了个奇怪的兴致
        ——想看山鸡跳舞。
        不过山鸡就是不跳。因为山鸡有个爱好,只有跑到水边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才会跳舞。曹操很无奈,毕竟对方是动物,难以强迫。
        这时候,曹冲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搬来一面大镜子,放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照了照镜子,还以为到了水边,立即翩翩起舞。曹操看着甚是喜悦,只是这只山鸡太陶醉了,一直不停地跳,以至于活活累死。这件事也成为了文化史上一段佳话,连王维这样的大诗人都吟诗咏叹(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
        (3)曹冲解围。
        有一次,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了,看仓库的保管员大叔被吓得魂飞魄散。
        保管员害怕被处死,便准备主动去向曹操请罪,以求不死。不过就在这时,曹冲出现了,告诉他三天后再去请罪。保管员虽然不能理解,但也只好按照公子的话去做。
        三天后,神童曹冲变身为了演员曹冲。
        他先用刀子把自己衣服刺破了几个洞,并且还刺出了花样,要的就是一个效果:
        像被老鼠咬过
        待这些道具都做好了,曹冲就开始登台表演了,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曹操:“咋了儿子,怎么这表情?”
        曹冲:“人家..人家听说被老鼠咬了衣服会不吉利,但我自己的衣服刚刚被老鼠咬了,好烦恼……”
        曹操一听,只是件小事儿,于是笑了笑赶紧去安慰他:“傻儿子吗,这些都是胡说八道的,你不要为这个烦恼啊”
        不一会儿,保管员就来了,报告马鞍被老鼠咬了的事情。曹操听了,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放在身边都被老鼠咬了,何况是放在仓库里的马鞍? 于是就没有追究保管员的任何责任。
        其实这种例子还很多,我们不得不佩服,曹冲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智慧。而且,曹冲他不仅聪明,还为人宽厚,加之又长得很漂亮,你们说哪个父亲会不喜欢这样的儿子呢?于是曹操也多次表示出传位于曹冲的想法。可是,
        人算不如天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28楼2012-11-04 11:24
        收起回复
          LZ先去吃个饭哈


          1530楼2012-11-04 11:24
          回复
            就在赤壁之战发生的那一年,曹冲突然得了重病,去世了。
            曹冲的死,令曹操悲痛万分,不夸张地说,他眼泪都流干了。
            他不但亲自为曹冲料理后事,还准备给他配“阴婚”(为死去的人找配偶)。
            正巧当时司空掾邴原的女儿也死了,曹操便想要他女儿与曹冲合葬,配成“阴婚”,可邴原不同意,理由是生前不是配偶,死后合葬不合礼法。不过曹操还是不罢休,又找了一家,甄氏亡女,也就是甄家刚死的女儿。具体是哪家的,史书没记载,但我估计,可能就是曹丕的老婆甄夫人家族里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曹操又追授曹冲为骑都尉,还让自己另一个儿子曹据将儿子曹琮过继给曹冲,并封为邓侯,可见曹操对曹冲的爱有多深。
            这点,曹丕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在他做了皇帝后,还经常提到本来皇位是家兄曹昂做的,要是曹冲还在,也轮不到自己。
            人死不能复生,既然曹冲已死,曹操只能另寻他人了,不过此时的曹操依然没有立曹丕的意思
            他还在继续观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31楼2012-11-04 12:26
            收起回复
              “本来太子之位就该是我的,父亲您还考虑个啥啊”
              想想也知道,此时的曹丕一定挺郁闷的,还很孤独。他写的诗,通常也是哀叹人生苦短的。
              “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
              “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为何自苦,使我心悲”。
              这就是曹丕,一个生活在忧虑和恐惧中的男人。
              从建安二年到建安二十二年,整整二十年间,曹丕都过着这种日子。无疑,他是痛苦的。
              之所以他只活了四十岁,恐怕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
              曹冲死的那一年,曹操已经五十四了,在古代绝对算的上是老人了,可他依然不立接班人,还是在拖。
              这一拖,又是十年,甚至自己都做了魏公,做了魏王,还是在拖。
              总之一句话,曹操就是不明确表态。
              为了公平起见,他还特意下了一道《诸儿令》,明确告诉大家他要的是德才兼备、听话的人,大家好好努力,公平竞争。
              唯才是举,曹操对待下属是这样,对待儿子,也是这样。
              其实吧,说句实在话,最有实力争夺这个位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丕,还有一个,
              就是曹植。
              但即便只有两个人,位子也只有一个,仍然需要竞争。于是,
              一场惨烈的夺嫡之战,正式开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32楼2012-11-04 12:34
              收起回复
                这时候大家或许要问了:皇后不是有四个儿子吗?那为什么另外两个没有争夺的资格呢?
                因为他俩早早就出局了。
                曹熊体弱多病,很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曹彰,则是自己选择了退出。
                曹彰,字子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武力出众。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前八个字可参考吕布,后四个字可参考武松,可见他的武力是个什么境界。
                不过,帝王向来不会是一介武夫,下面这件事也能体现出曹彰的确不适合争夺王位。
                有一次,曹操问众儿志向,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谨慎回答,不仅要体现出自己的伟大志向令父亲刮目相看,又不能表现出明显的野心。
                但就在大家埋头思考之时,咱彰猛男开口了:
                “好为将!”
                曹操问:“为将如何?”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曹操笑了。
                这儿子可真单纯,既然没心思帝王之业,那就去当一个将军吧。
                事实证明,曹彰的确是一个好将军,在之后北战乌丸时,有很好的表现。
                然而想当太子,只有军事才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侯选人只剩那两位了。
                而这两位的竞争,则是相当激烈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33楼2012-11-04 12:47
                收起回复
                  2025-11-14 15:3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来介绍一下两位参赛选手。
                  一号种子选手:曹丕

                  曹丕,字子桓,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曹丕是嫡长子,这个就不必多说了,但有一点,很多人有误会。
                  不少人对曹丕的印象是“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觉得他能最终在夺嫡之争中胜出,纯属采用了不正当手段。
                  其实不然
                  曹丕其实是个类似于他父亲的,超世之杰。
                  五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八岁时,曹丕已经熟练掌握了起射;,十一岁时,曹丕就跟随曹操出征了。
                  所以他在“武”这一方面,还是挺出色的(虽然没他弟弟那么BT)
                  至于“文”,曹丕也是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与曹操、曹植一起被后人称作“三曹”,都是建安文学的创立者,史称“建安风骨”。
                  看着这样的头衔,你就应该知道,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
                  曹丕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古今经传与诸子百家了,还曾经写过一本学术著作,名为《典论》,他还在书中公开宣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为文者,莫不钦佩之。
                  《典论》原有二十二篇,可惜如今只留下三篇了,但就这三篇,也足以体现出曹丕的伟大。尤其是其中的《论文》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堪称里程碑式作品。
                  顺便说明一下,曹丕的文学造诣是高于曹植的,只是才思没有曹植那么敏捷。
                  由此可见,曹丕的确是个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
                  那,另一位又如何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36楼2012-11-04 13:05
                  收起回复
                    就先到这儿了哈,LZ睡午觉去咯~傍晚吃过饭再来吧


                    1539楼2012-11-04 13:21
                    收起回复
                      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和百官一起去送行。
                      曹植趁机大显才华,极力颂扬曹操的功德,言辞华美,滔滔不绝,左右无不瞩目,赞许有加,曹操自然大喜过望 。(曹植才思敏捷这点比他哥哥强了不止一点)曹丕眼睁睁地看着弟弟占了风,而自己却只能叹息。
                      这时,曹丕的亲信吴质凑了过来,悄悄地说:“你只要哭就好了”
                      曹丕还没搞清楚情况呢,哭?干嘛哭? 不管了,本来就因为被抢风头而伤心,要哭还不容易?
                      于是在曹操快要走的时候,曹丕突然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哭得声震九霄,惊天动地。
                      看着曹丕这副模样,曹操知道,他是真地舍不得自己走。于是曹操感动了,还留下了眼泪,周围的人也感动了,也留下了眼泪。
                      大家都觉得,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华而不实,诚心还是曹丕更胜(而诚心不及也)。
                      正所谓剑走偏锋
                      第一回合曹丕反败为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41楼2012-11-04 18:20
                      回复
                        还有一次,曹丕听说曹植亲信丁仪、丁廙兄弟为了立曹植为嗣,正在积极活动,于是他又想到了自己身边的“智多星”吴质。
                        可是现在吴质虽然人在邺城,但已是朝歌县长,属于外官,按规定曹丕是不能随便见的。
                        于是,为了把吴质弄进自己府内,曹丕使用了遮人耳目这一招。
                        他命人用车子拉了一车废竹箱进府,而吴质,就藏在其中的一个竹箱内。然而这事儿让杨修知道了,(杨修是曹植的人)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赶紧报告曹操。
                        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这不是明着在结党营私麽?于是曹操亲自去查
                        曹丕慌了,他赶紧找吴质商量,而吴质却不以为意,还叫曹丕别怕,他自有妙计。
                        第二天,曹丕依计而行,叫人又拉着一车竹箱进府,果然在路上被曹操截住了。(听说曹丕又故伎重演,杨修又报告了曹操)
                        结果在仔细搜查后,发现竹箱内除了丝绸,什么都没有。
                        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不但怪杨修恶意中伤曹丕,还怪曹植故意诬告他大哥。 (这是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恃才傲物没什么本质的不好,但参与了政治问题,就要被和谐)
                        第二回合,曹丕再次获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42楼2012-11-04 18:26
                        收起回复
                          另有一次,曹操为了考察曹丕、曹植两人的办事能力,让他们从邺城门出去办事儿。
                          他事先密敕守门人,要他们不予放行,看看他两个儿子各是如何处理的。
                          曹丕来到城门前,守门人拦住了他,因为吴质早早吩咐过曹丕,于是他知难而退,就这麽直接回去了,事儿也不办了。
                          曹植来到城门前,守门人拦住了他,而杨修也早有吩咐,不过说的是:“要是守门人不让你出城,你就说奉魏王命把他砍了。”
                          曹植就真地把守门人砍了,虽然事儿是办成了,但给曹操留下了残忍好杀的印象,而曹丕,却觉得他更为仁厚。
                          于是,曹丕又一次获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43楼2012-11-04 18:30
                          收起回复
                            OK 今天就到这儿咯,一会儿要出去的说,明儿见啦


                            1547楼2012-11-04 18:43
                            收起回复
                              2025-11-14 15:3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贾诩
                              这小子平日里低调得很,但关键时刻只要说话你就必须得听!
                              什么?不听?那就一定有苦头吃。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这点。
                              所以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曹丕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老早就跟贾诩搭上了。
                              当曹植风头正盛,朝中出现要立他的声音的时候,曹丕就派人向贾诩请教自固之术了。
                              贾诩的答案很简单,且出人意料,就一句话:“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换成现在得说法就是这样:
                              曹丕:“神人,请赐予我奇思妙计吧!”
                              贾诩:“低调”
                              这就时奇思妙计?我想,如果是曹植,恐怕就不会理会了,而曹丕却全盘接受了,并且很注意从这方面磨练自己。
                              贾诩支的这个招,看似平淡,其实,才是王道。在曹操面前,你们也想耍小伎俩?那只能自取其辱,弄巧成拙。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是这个道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50楼2012-11-05 10: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