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424贴子:89,841,901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算拿下南郑了!
曹操也打累了,很想轻松一下。毕竟走了那么远的路,爬了那么远的山,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不过最终取得了胜利
虽然很苦,但很值。
曹操大摆筵席,犒劳全军将士。大伙无不兴高采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所有的劳累,全都抛掷脑后(莫不忘其劳)。多不容易,是该疯一疯了嘛。
没过多久,曹操之前的攻心战就有了结果:朴胡、杜濩、任约各领其部前来归附。
曹操将巴郡一分为三,分别为巴东、巴西、巴三郡,以朴胡等三人为太守,皆封列侯。
都投降了,张鲁自然也不甘落后,两个月后,他也带着余众和全家跑来南郑投降了。曹操不但亲自出城相迎,还立即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他五个儿子和阎圃也均被封为列侯。
最有意思的是,曹操居然还跟张鲁成了亲家,让自己儿子彭祖(即曹宇)娶了张鲁的一个女儿。
被打败了,跑来投降,居然还封了个万户侯,连儿子都“嫁”了,也都封侯,这实在很雷人。对于这件事,很多人有意见,觉得曹操这么做有失妥当,看似是滥封滥赏,连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都耿耿于怀,觉得曹操不应该这么做。
那,事实的真相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54楼2012-10-19 17:45
收起回复
    只能说,他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
    曹操并不是东西多到了没人要的地步,而是要以此为榜样,告诉类似的割据者:
    “亲们快来投降,荣华富贵等着你们啊有木有!”
    在当时那种境况下,如果舍不得下本,谁跟你卖命?毕竟人都很现实,不图点实在,是没人跟你混的。
    曹操就很明白这个道理,这才下血本养着张鲁这一帮人,就是为了打造典型,号召别人向他学习。
    再者说了,汉中这个金笼子要想守住,还是要依靠张鲁的影响力的,如果不重赏安人心,谁服你?
    其实,不单单是对张鲁,只要是来归附的,曹操都出手大方,列侯、将军的帽子到处扔,为的就是让人死心塌的为他干活。
    比如,原来跟着马超一起混的小军阀程银、侯选,以及马超手下大将庞德,也都跑来投降。曹操求之不得,一一收纳。尤其是庞德,骁勇善战,日后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数年后,他力战被俘,等待他的,只有背叛曹操,还是宁死不屈两条路了。至于他会选哪一条,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
    那是发生在四年后的襄樊大战。这一战,曹操遭遇惨败,痛失两员大将,却又借刀杀人,斩杀关羽。
    这一场波云诡谲的战役,背后又有什么不知道的秘密呢?
    不过也都是后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55楼2012-10-19 17:49
    回复
      2025-11-13 03:4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k,今天就到这儿咯


      1256楼2012-10-19 17:49
      回复
        @我就是小瞿 = =那我就再加更一点吧


        1262楼2012-10-19 22:34
        收起回复
          据有汉中后,曹操十分兴奋,手下也都很兴奋。
          建安七子王粲还写诗庆贺,大肆吹捧曹操。
          那么,取得汉中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曹操面前,有两条路可以走:
          (1).以汉中为基地,乘胜袭取益州
          (2).取守势,在汉中驻军,相机而动。
          曹操会如何抉择呢?
          对于这个问题,丞相主薄司马懿和刘晔都主张立即挥军入蜀,趁机拿下益州。
          因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极为有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益州空虚。刘备刚取益州不久,还没完全立足,并且与孙权由于荆州之争被吕蒙夺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气愤不过,亲率五万大军赶赴荆州,要与孙权决战。
          二,益州震动。刘备统治益州时间很短,蜀人并未真心归附,并且听到汉中新破都人心惶惶,“一日数十惊”,即使杀人都压不住,可见人心已经极度涣散,只要大军压境,必定望风披靡。
          三,益州易取。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进入汉中再入蜀,已经是到了家门口了,只要向前跨一步就进了门,免却了蜀道之难的痛苦。
          当时曹操内部也信心十足,大多建议趁机取蜀,外部巴郡归附,孙权无忧,益州门户大开,所以内外条件均已具备,打下益州,仅仅只是一个决心的问题了。
          这个机遇看起来真是天下降下的那样美好,谁都应该会抓住的吧?
          但曹操拒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63楼2012-10-19 22:38
          回复
            想得到是一回事,能否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别跟我说曹操老了,信心不足了,统一天下的欲望没那么强烈了。

            曹操是何等人物?既然得陇,焉能不望得蜀?
            主簿司马懿现在还远没有锻炼出后来的战略眼光,给曹操的建议夹杂着不少臆断想象,分析别人不利时却疏忽了别人的优势所在,尤其对自己部队的硬伤,某种程度上有些视而不见。
            劝曹操出兵益州实际上是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刘备以诈力战胜刘璋,巴蜀人心并未归附,而现在刘备本人远征江陵,此战机不应该放过。我军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趁胜势进兵益州,大军指处,蜀兵必然瓦解。圣人也不可违背天意,更不应该放弃时机。”
            ——司马懿所述之蜀军这些弱点都是事实,可是他却疏忽了现在益州的主人已经不是懦弱的刘璋,而已经换成了被曹操称为“英雄”、“吾所俦也”的刘备,就算刘备本人暂时不在益州,但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又岂是容易欺负的庸才?
            还有那尚守益州的、黄权、法正、张飞、马超、吴懿、黄忠、魏延、李严等,哪一个是张卫所能比的?
            不说别的,就是那灶反世家的霍峻就够曹军头疼的了,他的特技就是伏路把关,曾以八百余人击败了张鲁数万“鬼卒”来犯大军的事儿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曹操也不会没有听说过。

            再看曹军自己:三月出兵,四月军到陈仓,五月方占领武都河池,又两月才抵达阳平关,苦战十余天,月底侥幸破关,辗转数千里,八月才算驱走了南郑的张鲁。
            注意,现在是八月,张鲁并未投降,合肥前线的战事还在危险万分中,张辽大胜孙权战事曹操不可能知道,而曹军士兵已肯定疲弱到了极点,决不是魏书中所说的“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公于是大飨,莫不忘其劳。”的状态。
            大吃一顿就能恢复战力?吃的是仙豆麽?
            善于冒险的曹操不会冒这形同自杀的大险,所以才近乎痛斥般回答司马懿的建议:“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邪!”
            至于刘晔说的:“刘备乃当世人杰,虽有谋略大度但给他的机会太晚了;现在得到西蜀日子还不长,蜀人还没完全服气他。如今我军破汉中,蜀人震恐之下其军心民意定然崩溃。以曹公之神明,趁其举州势倾而泰山压顶,当攻无不克。若拖延缓动,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能再去犯他了。今日不取,必为后忧。”
            “公之神明,趁其举州势倾而泰山压顶,当攻无不克。”
            那如果不克呢?

            据史载:刘晔还用曹操以往的战例来说服――或者是吹捧鼓励曹操,可惜所选的战例都提醒了曹操不能冒险:
            “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此战曹操全军覆没,自己险些丧命)
            北破袁绍,(险胜)
            南征刘表,(无可比性,刘备能学刘琮主动投降?)
            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与具体战事无关,纯拍马词。)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最后的推理简直是在忽悠曹操,既然“蜀可传檄而定”,那就不用出兵,传个檄好了,且看蜀可定否?
            估计曹操心里雪亮:别丢那个人了!这檄终于没传。
            据史载:曹操不从。仅隔了七天,有西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曹操问刘晔:“现在还能出击吗?”
            刘晔回答:“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区区七天敌人就已“小定”,也足以看出刘备的本事了。
            大概是刘晔经这七天琢磨明白了倒有可能:益州现在的确打不得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孙权。
            尽管孙刘两家矛盾不断激化,但拳头一旦伸得过长,后方空虚,那么,坐山观虎斗的孙权也决不会袖手旁观,可能会绕过荆州,直取许昌。
            为此,不能轻率出兵,而应该审时度势,见好就收。
            虽然这么做客观上也的确导致了真正的三足鼎立,但我并不认为曹操这个决定是错的。
            不过不得不说,倒真有一个因素影响着曹操做出这个决定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67楼2012-10-19 23:13
            收起回复
              洗洗睡去咯~


              1268楼2012-10-19 23:15
              收起回复
                校庆终于结束了…回家好好睡一觉~明儿再更咯


                来自手机贴吧1271楼2012-10-20 22:09
                收起回复
                  2025-11-13 03:41: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午的课居然临时通知不上了。。我先整理下校庆的照片,稍后更新~


                  1277楼2012-10-21 13:09
                  回复
                    囧…学校断电了…


                    来自手机贴吧1279楼2012-10-21 14:42
                    收起回复
                      刘备大摆筵席,与将士们一起大吃大喝,好好分享一下胜利的喜悦。
                      其实这很正常,打了那么久,犒劳犒劳将士们无可厚非。
                      不过你们吃点儿肉,喝点儿酒就算了,居然还把城里的金银财宝全都给分了!
                      不过也不能怪刘备的士兵,毕竟在攻城前刘备已经做出了承诺:
                      “大家加油打,城破了大家一齐发大财!”
                      不过刘备自己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个承诺并没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
                      刘璋府库中的财物可以拿,但老百姓的东西可就拿不得了。
                      这一点相信刘备自己是清楚的
                      但当兵的粗人们哪管你什么百姓不百姓啊!在他们眼里,这个城市的所有都是己方的了,想拿就拿!
                      所以破城后,他们刀枪一扔,到处找宝,只要找到,都是自己的。
                      一时间,成都城内大乱,不知有多少百姓家里被洗劫一空。
                      这还不够,居然还有人出主意把城内的房子和城外的良田都给分了,用来犒劳诸位劳苦功高的将领。
                      这和强盗有啥区别?别忘了刘备是来这里建立政(和谐)府的
                      这么继续瞎搞下去的话,别说建立政(和谐)府了,下场完全都可以参照李自成进北京后的情况了。
                      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制止了这种危险的行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83楼2012-10-21 16:55
                      回复
                        ——这人就是赵云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以及赵云的正派形象倒是相差无几。
                        对于那条建议,赵云坚决表示否定,并给了三个理由。
                        (1).我们是打天下的,现只是完成了破蜀,离统一还远得没边儿呢,怎能就此享受?
                        (2).战役没有正邪之分,只要开战老百姓必定是受害者。同样,益州的老百姓们刚刚遭遇战乱,田地定当物归原主,这样才利于恢复生产,也就利于收税,还能得到百姓们的支持。
                        (3).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将士们荣归故里,在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那才算得上是各得其所。
                        三条理由,句句在点子上
                        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立刻停止现在这些愚蠢行为,要有长远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刘备到底也是明白人,马上就拒绝了之前的荒唐建议。毕竟他也很清楚,
                        稳定局势,安定民心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刘备开始下令,严肃军纪,将之前抢来的粮食、丝绸等等,全都归还给百姓。
                        不过说起来,金银珠宝一般百姓家里是没有的,主要是刘璋的府库与官员豪强家才有,所以史书也没记载有没有归还这些。我估计没还,毕竟还是要给手下们一点儿交代嘛
                        有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某些人是要做点牺牲的。
                        比如,某个女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84楼2012-10-21 17:05
                        回复
                          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穆皇后,吴苋

                          不过她现在的身份还是刘瑁的老婆。
                          刘备原来的老婆死了,香香也回东吴了,而且刘瑁也死了,所以有人看到这份姻缘,便鼓动刘备娶她做老婆。
                          不过刘备不同意
                          不是他不想,哪个英雄不想有美人陪伴?(云妹可能有话说)只是怕影响不好。
                          然而法正告诉他,这是好事儿,不要拒绝!还举了晋文公娶晋怀公老婆的故事(晋文公为了夺权,娶了侄媳妇,也就是侄子晋怀公的老婆怀嬴,后来在怀嬴的帮助下,成为春秋五霸。)来说服刘备。
                          法正是谁?刘备最爱的谋士,而且例子举得又好,刘备果断就被说服了。而且他自己也很清楚,娶了她,与刘璋旧部的关系会好一些。
                          好了,自己抱得美女归,也该给部下们赏钱了。
                          功劳最大的,自然拿最大的红包。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每人得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绸缎千匹,现金五千万。
                          多么大的一笔钱啊,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拿走
                          至于其他人,按功劳大小,都有分红,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大家都高兴了,但刘备却笑不出来了,
                          因为国库都空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时候,有一个人告诉他,不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87楼2012-10-21 17:38
                          收起回复
                            他就是之前我提到过的,那个一生都瞧不起刘备的奇人
                            ——刘巴
                            这小子原本在刘璋手下打工,反复劝说刘璋不要信刘备,但刘璋没听,他只好回家当宅男了。
                            宅归宅,但刘巴这货才智过人这一点大家都挺清楚,诸葛亮就十分看重他,早就想要他归降刘备了,只是刘巴不甩他
                            于是诸葛亮多次向刘备推崇,即便刘备对刘巴恨之入骨,但也不能以私废公。所以在围成都时,他特意下了命令
                            谁杀了刘巴,诛三族
                            刘璋投降后,刘巴只能投降刘备,他也就没多做抵抗了,刘备十分高兴。
                            诸葛亮也很高兴,继续多次举荐,于是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做做秘书工作。
                            不过以刘巴的才干,这还是大材小用,就像当年让庞统当县令一样。
                            其实刘备也是故意这么做的,你小子敢鄙视我,我就敢给你穿小鞋。
                            鄙视归鄙视,刘巴还是帮刘备解决了国库空虚这个难题。
                            他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其实说穿了,
                            就一个词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89楼2012-10-21 17:48
                            回复
                              2025-11-13 03:35: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宏观调控
                              噔噔蹬蹬!经济学家刘巴隆重登场,开始解决刘备的难题。
                              他首先让刘备发钞,统一货币,然后再统一物价,最后设立专卖制度。
                              典型的金融系高材生
                              这三招下来,果断管用!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经济就稳定下来了,府库也充实了,刘备也有钱了。
                              其实,所谓宏观调控,其实也就是用政(和谐)府手段调控经济
                              但远在三国时代的刘巴就懂得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且还使用了经济干预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此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
                              这怎么想都觉得很逆天啊,这比英国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还整整早了一千七百多年有没有?
                              不过,即便刘巴如此得牛,最后也要为自己的傲慢而付出巨大代价的,这也是后话了。
                              当下,为了稳定益州,
                              刘备要进行一系列行动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91楼2012-10-21 17: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