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5,914贴子:2,667,642

星不怕黑暗,云不怕天阴——星云大师的人生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夜晚,我爱天空点点明星,
白天,我爱天空飘飘白云;
无论什么夜晚,天空都会出现了星;
无论什么白天,天空总会飘浮着云。
星不怕黑暗,云不怕天阴;
点点的星,扩大了人生。
片片的云,象征着自由。
……”



IP属地:辽宁1楼2012-09-05 12:48回复
     1951年,星云大师在台湾新竹青草湖畔创作了这首名为《星云》的诗。他的生活正如诗中所写,无论黑暗或是天阴,他都在自由地扩大人生的可能——出生于贫苦家庭,却在全世界建起200多个佛教寺庙,创办了数十所大、中、小学和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电视台等;没上过正规学校,却成了畅销书作家,著作被译成英、日、德、法等十几种文字;没学过建筑,却凭一笔一尺,设计出气势恢宏的“人间佛国”……
    星云大师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他说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前途没有路,就表示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条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他将自己走过的路总结为8个时期,以每10年为一个时期,分为“成长时期”、“阅读时期”、“参学时期”、“弘法时期”、“历史时期”、“哲学时期”、“伦理时期”和“佛学时期”。


    IP属地:辽宁2楼2012-09-05 12:48
    回复
      2025-08-12 10:3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主管18年就让位
      在高雄,星云大师选择了佛光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穷的地方、苦的地方、不值钱的地方,没有人要,没有人跟我争,我终于可以来发挥了。”
      1967年5月16日,佛光山开山建设。此时星云大师正好40岁。他最初是想设立佛教学院,为佛教培养弘法人才。后因发展需要,除了安顿僧侣外,还创办了各种佛教事业。“我知道自己应该要进入为佛教创造历史的阶段了,于是为佛光山订立四大宗旨: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我制定佛光人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我把青少年时期酝酿在心中的理想慢慢落实,‘人间化、现代化、生活化’的人间佛教就这样确立了。”
      从40岁到50岁,正是佛光山的初创时期,星云大师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情况下,筹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在开山建寺万般辛苦的情况下,设立普门高中、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和佛光大学,“以教育培养人才”。1977年,佛光山成立“大藏经编修委员会”,重新编印了《佛光大藏经》,还邀请几名大陆学者将藏经翻译成白话文,出版了《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星云大师就这样在主管的位置上忙碌了整整18年。1986年,当佛光山的硬件建设和弘法事业稍具规模时,他宣布退位。“我的退位是希望对‘世代交替’的传承做个示范。那年我59岁,正在身强体壮的时候,外界一时不明所以。其实我在佛门里,自懂事以来,就决心不担任住持,也不做行政事务僧,我自认为应该以弘法为职,所以对文化教育乐此不疲。”


      IP属地:辽宁6楼2012-09-05 12:57
      回复
        晚年最放不下的事
        如今的星云大师可谓“无官一身轻”。的确,他不用管事,因为他已经管住了僧众的心。在佛光山,人们争相向我们讲述星云大师感人的事情——
        “有一次来了十几万信众,住不下,大师知道了,把房间让给了客人,说自己晚上有事。其实他一个人躲在佛学院的阳台上,坐了一个晚上。”
        “前些年,一位修行的女学生感叹,自己连口红都没有擦过、丝袜还没有穿过。师父不经意听到了,竟然在出国弘法时给她带了国外的丝袜、口红等物品,好圆她一点心愿。海关的人看了还笑话师父,说出家人怎么买这些东西。”
        大师从不用名贵的东西,几年前他视力就不好,我们想给他换一块大些的手表。有人给他买了浪琴表,师父不懂就带上了。一位不知情的信徒说漏了嘴:‘师父您戴着浪琴表呀。’师父一问,知道是名牌,立刻摘下来,没几天就送给了别人。”
        “师父很爱护青年和儿童,来我们育幼院的小朋友,师父说是我们的小王子,不能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要像在家里一样受宠。”“有一次办夏令营,来了好多学生,突然水管坏了停水,师父守着工人修理。到了下班时间,工人不肯再修,回家了,师父还在水管旁守着,他说恨不得自己的血液能变成水流入水管。”
        “师父重视宗教融和交流,比如天主教徒曾来这儿演《佛陀传》。前些年暴雨冲垮原住民房子时,师父不但敞开山门让他们进来,24小时打开空调,给他们吃住,而且不管哪一派的教徒,都给他们提供祷告的地方。”
        当佛光山日渐兴旺,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时,星云大师又想到了“回归”。“现在世界佛教需要本土化,推动本土化的佛教,成为我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时刻,也是我晚年最大的愿望。”而中国佛教的“本土”,毫无疑问在大陆。慈容法师说:“星云大师一生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只是对于海峡两岸的情况非常关注,我们能看出他这种情感是发自真心的。他之所以这样关心,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体力已经不够了,他希望早日看到两岸统一。”
        回首自己一生的历程,星云大师感慨地说,真像是夜晚的星星,光芒虽然弱小,但总是努力地在闪耀;又像天上的白云,尽管飘浮不定,但是在无限时空中,一颗颗星星,一片片白云,所结合起来的“星云”,却能够超越时空,亘古长存。
        —— 2012年09月05日 环球人物杂志


        IP属地:辽宁7楼2012-09-05 13:00
        回复
          阿弥陀佛!刚看完,感动~~~
          看到这个特别感动------“有一次来了十几万信众,住不下,大师知道了,把房间让给了客人,说自己晚上有事。其实他一个人躲在佛学院的阳台上,坐了一个晚上。”


          8楼2012-09-05 15:20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湖南10楼2012-09-05 19:06
            回复


              11楼2012-09-05 20:09
              回复
                随喜赞叹 ~


                IP属地:江苏12楼2012-09-05 20:40
                回复
                  2025-08-12 10:24: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南无观世音菩萨


                  13楼2012-09-15 11:03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7-23 10:49
                    回复
                      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7-23 11:42
                      回复
                        南无观世音菩萨


                        17楼2014-07-23 19:06
                        回复
                          .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7-23 19:25
                          回复
                            感动~~~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4-07-23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