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最放不下的事
如今的星云大师可谓“无官一身轻”。的确,他不用管事,因为他已经管住了僧众的心。在佛光山,人们争相向我们讲述星云大师感人的事情——
“有一次来了十几万信众,住不下,大师知道了,把房间让给了客人,说自己晚上有事。其实他一个人躲在佛学院的阳台上,坐了一个晚上。”
“前些年,一位修行的女学生感叹,自己连口红都没有擦过、丝袜还没有穿过。师父不经意听到了,竟然在出国弘法时给她带了国外的丝袜、口红等物品,好圆她一点心愿。海关的人看了还笑话师父,说出家人怎么买这些东西。”
大师从不用名贵的东西,几年前他视力就不好,我们想给他换一块大些的手表。有人给他买了浪琴表,师父不懂就带上了。一位不知情的信徒说漏了嘴:‘师父您戴着浪琴表呀。’师父一问,知道是名牌,立刻摘下来,没几天就送给了别人。”
“师父很爱护青年和儿童,来我们育幼院的小朋友,师父说是我们的小王子,不能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要像在家里一样受宠。”“有一次办夏令营,来了好多学生,突然水管坏了停水,师父守着工人修理。到了下班时间,工人不肯再修,回家了,师父还在水管旁守着,他说恨不得自己的血液能变成水流入水管。”
“师父重视宗教融和交流,比如天主教徒曾来这儿演《佛陀传》。前些年暴雨冲垮原住民房子时,师父不但敞开山门让他们进来,24小时打开空调,给他们吃住,而且不管哪一派的教徒,都给他们提供祷告的地方。”
当佛光山日渐兴旺,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时,星云大师又想到了“回归”。“现在世界佛教需要本土化,推动本土化的佛教,成为我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时刻,也是我晚年最大的愿望。”而中国佛教的“本土”,毫无疑问在大陆。慈容法师说:“星云大师一生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只是对于海峡两岸的情况非常关注,我们能看出他这种情感是发自真心的。他之所以这样关心,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体力已经不够了,他希望早日看到两岸统一。”
回首自己一生的历程,星云大师感慨地说,真像是夜晚的星星,光芒虽然弱小,但总是努力地在闪耀;又像天上的白云,尽管飘浮不定,但是在无限时空中,一颗颗星星,一片片白云,所结合起来的“星云”,却能够超越时空,亘古长存。
—— 2012年09月05日 环球人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