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写这篇东西真的很久了,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文,(例如草稿因为停电丢掉、洗机忘记备份、本人极其懒惰等等),所以拖到了现在。刚刚去看了看起点的更新记录,距离星之海洋完结之时竟然已经有三年多了。刚开始看的时候,大魔王才不过写到第五卷而已。具体是哪一年已经彻底忘记了,大约是和太古盟约同时开始看的吧。无论如何,至今也有许多年了,这篇东西准备了这么久居然才刚刚动笔,实在是让人惭愧不已。所幸的是,刚刚又重新将这本书读完了,更有了些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感想,而现在的自己,应该是比几年前的自己更能读懂它,进而写出一篇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吧。
事先声明,这是篇读后感,不是评论。
前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架空,写了篇与其相关的评论,后来贴到自己的blog上,有个朋友很惊讶的说“你的读后感居然写了这么长”。当时我很是不忿的矫正了她,指出了那是一篇很严肃的评论、而不是读后感。
在我看来,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评论,是“评价”与“论证”,前者是观点、后者是对观点的证明,评论重要的是“客观”二字;而读后感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字,“感”,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感情,但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简单的说,前者的重点在于“好”又或是“不好”,而后者的重点在于“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一次,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后者。
正所谓文无第一,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小说,如果有人给他冠上“最好”二字的话,都一定会被人拍的满头是包、戳的千疮百孔。
然而如果给我个选择的话,在我心中,星之海洋是中国的银英传,尽管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不可能像银河英雄传说那样走上神台,可是我依旧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网上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
读了这许多遍,我一直不太能找到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想来想去,却终究发觉没有必要,如同书中的故事一般,随着时间的冲刷,也许大多数的东西都会慢慢消逝而去,只是有些记忆——即使没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却依旧会铭记于心的。
第一次断断续续的读完,是很久以前的事,仔细算来应该还在高中。因为连载的间隔太长,当看到最后的结局的时候,实际上前面的部分已经忘记大半了。努力去回想起来,也只能回味出一种无奈与沧桑,然而也仅此而已了。
而在那之后,几次想要重新翻开这本书,却总是莫名的提不起勇气。少年时候的我总是自称喜欢悲剧,然而现在想来,却终究不过是幼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当真的找到一本可以撼动人心的悲剧之时,却根本没有重新读完的勇气。
第二次重读,是大学一次期末期间了,这一次虽然确实是一气呵成的熬夜读完。可是却未必没有些囫囵吞枣的感觉。不过也因此有了写一篇关于星海的东西的想法,可惜写到一半便因为停电丢失了草稿,想要再重新续写的时候,却也失去了胸口里那种冲动,因此这篇东西也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第三次重新拿起这本书,却是因为书荒。尤其是前段时间看了很多很精彩历史架空,结果突然无书可看,虽然也可以找到几本打发时间,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品位提升了,还是心境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却总是找不到前段时间那种熬夜看书的冲动。很有些吃惯山珍海味,却突然被逼去啃馒头就清水的感觉。那时心里便浮起了重读几本老书的想法,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星海。
哪知这个念头一起,书中的情节便不停的在脑中回放。
而其中最多的便是黄而这个人,仔细想来,竟是居然没法给这个读过两遍的、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的主角做一个定义。由此时开始,再仔仔细细的看一遍的冲动。于是把小说下到了mp3里,这次不再是像之前那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睡都不睡的看完,而是在坐车时,等人时,或是早上喝咖啡时,慢慢的重新品味。
我并没有仔细算这次花了多久的时间,也许是三五天,或是超过一星期。而在这之后,我更是会时不时的随便拿来翻看,那种感觉,就好似渡边给那本他最喜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评语——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
想写这篇东西真的很久了,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文,(例如草稿因为停电丢掉、洗机忘记备份、本人极其懒惰等等),所以拖到了现在。刚刚去看了看起点的更新记录,距离星之海洋完结之时竟然已经有三年多了。刚开始看的时候,大魔王才不过写到第五卷而已。具体是哪一年已经彻底忘记了,大约是和太古盟约同时开始看的吧。无论如何,至今也有许多年了,这篇东西准备了这么久居然才刚刚动笔,实在是让人惭愧不已。所幸的是,刚刚又重新将这本书读完了,更有了些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感想,而现在的自己,应该是比几年前的自己更能读懂它,进而写出一篇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吧。
事先声明,这是篇读后感,不是评论。
前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架空,写了篇与其相关的评论,后来贴到自己的blog上,有个朋友很惊讶的说“你的读后感居然写了这么长”。当时我很是不忿的矫正了她,指出了那是一篇很严肃的评论、而不是读后感。
在我看来,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评论,是“评价”与“论证”,前者是观点、后者是对观点的证明,评论重要的是“客观”二字;而读后感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字,“感”,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感情,但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简单的说,前者的重点在于“好”又或是“不好”,而后者的重点在于“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一次,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后者。
正所谓文无第一,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小说,如果有人给他冠上“最好”二字的话,都一定会被人拍的满头是包、戳的千疮百孔。
然而如果给我个选择的话,在我心中,星之海洋是中国的银英传,尽管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不可能像银河英雄传说那样走上神台,可是我依旧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网上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
读了这许多遍,我一直不太能找到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想来想去,却终究发觉没有必要,如同书中的故事一般,随着时间的冲刷,也许大多数的东西都会慢慢消逝而去,只是有些记忆——即使没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却依旧会铭记于心的。
第一次断断续续的读完,是很久以前的事,仔细算来应该还在高中。因为连载的间隔太长,当看到最后的结局的时候,实际上前面的部分已经忘记大半了。努力去回想起来,也只能回味出一种无奈与沧桑,然而也仅此而已了。
而在那之后,几次想要重新翻开这本书,却总是莫名的提不起勇气。少年时候的我总是自称喜欢悲剧,然而现在想来,却终究不过是幼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当真的找到一本可以撼动人心的悲剧之时,却根本没有重新读完的勇气。
第二次重读,是大学一次期末期间了,这一次虽然确实是一气呵成的熬夜读完。可是却未必没有些囫囵吞枣的感觉。不过也因此有了写一篇关于星海的东西的想法,可惜写到一半便因为停电丢失了草稿,想要再重新续写的时候,却也失去了胸口里那种冲动,因此这篇东西也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第三次重新拿起这本书,却是因为书荒。尤其是前段时间看了很多很精彩历史架空,结果突然无书可看,虽然也可以找到几本打发时间,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品位提升了,还是心境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却总是找不到前段时间那种熬夜看书的冲动。很有些吃惯山珍海味,却突然被逼去啃馒头就清水的感觉。那时心里便浮起了重读几本老书的想法,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星海。
哪知这个念头一起,书中的情节便不停的在脑中回放。
而其中最多的便是黄而这个人,仔细想来,竟是居然没法给这个读过两遍的、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的主角做一个定义。由此时开始,再仔仔细细的看一遍的冲动。于是把小说下到了mp3里,这次不再是像之前那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睡都不睡的看完,而是在坐车时,等人时,或是早上喝咖啡时,慢慢的重新品味。
我并没有仔细算这次花了多久的时间,也许是三五天,或是超过一星期。而在这之后,我更是会时不时的随便拿来翻看,那种感觉,就好似渡边给那本他最喜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评语——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