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傅乐焕考定为“绝可信赖”的《呻吟语》记载,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徽宗赵佶一行,被金军俘获,押解北行,五月十七日到达燕京(今北京),十月十八日又押解至中京(今宁城)。翌年七月二十日,因马扩等发动五马山起义,金军又将宋徽宗、钦宗父子押送通塞州(今巴林左旗)。后经由泰州(今洮安)、长春州(今前郭),于八月二十一日押解至上京(今阿城),二十二日举行受降仪式,二十五日金太宗完颜晟降封赵佶为昏德公,封其子赵桓(钦宗)为重昏侯,位居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首。
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宋徽宗一行百余人与来自燕京的九百多名北宋战俘,在韩州(今我省九台)会合,“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宋徽宗晚年的诸多逸事趣闻,均出自拘留韩州时期。据说,有一次,一位金小使至韩州传递书信。宋徽宗正在新建住房房顶整理苫房的茅草,见金使来到,急忙下房迎接,自我解嘲的对金使说:“尧和舜也是住在从不修饰的茅草房里。”也就是在这一天,宋徽宗写下了他的绝笔词,其云:
天遥地阔,万水千山,
知它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
和梦也,有时不做。
后人评谓“似后主‘别时容易见时难’声调也”。
徽宗和钦宗的一些妃嫔在韩州生儿育女,繁衍不少赵氏后裔,至今仍然活跃在黑土地上。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金宗追击南宋高宗赵构于浙江海上,险成俘虏。四月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大败金兀术于黄天荡。五月,岳飞又败金兵静安。七月,金王朝又将宋徽宗等押离韩州,原计划从韩州乘船下航四十六日水路的五国城,为这一行人的终点站,但也没有超出吉林省旧界。
金代“五国城”的具体位置问题,争议了几百年。今依兰有宋徽宗“坐井观天”的古迹,珲春境内还有“二圣墓”,谓徽、钦父子葬身之地。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副都统绰克托奉旨修筑伯都纳城,挖地基时发现了宋徽宗的遗物,其中有一具紫檀匣,装有宋徽宗的一幅画鹰画轴。“墨迹如新”;还有宋徽宗晚年石刻日记,载有“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的内容。这一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宋徽宗病故,享年五十四岁。清代已有人认为吉林省扶余境内有五国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