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一只银白色的苹果,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从大美利坚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中国人对它真是爱不释手,为了它真的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小偷小摸、杀人放火不说,甚至为了它还自残卖肾。重庆一个女孩,因为男朋友买了个山寨苹果手机,就爬到楼顶哭哭啼啼要跳楼;浙江苍南一个17岁少女,因为中考考上当地高中后,父母没有兑现承诺给她买苹果手机而自杀;武汉3高中辍学男生为买苹果手机,竟诈骗作案200余起,还把在校大学生骗得团团转。
苹果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它如此着迷?如果是手机,它就是iPhone;如果是平板电脑,它就是iPad;如果是笔记本电脑,它就是MacBook。关键就在于,它是一个品牌,而且价格不菲,在很多人眼里,拥有这个品牌的人很 “气派”,而拥有这个品牌的人也倍感“自豪”,仿佛拥有了苹果,自此便“高人一等”。
手机也好,电脑也好,它们都是给人用的。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和人通信,稍微高级点的功能比如3G上网、彩信等等,很多品种的手机都支持,而且价格也不贵。那种普通的白底黑屏的手机打电话最方便,直接按数字键拨号就行了。相比苹果,还要用手指在屏幕上“哔哔叭叭”把模拟键盘调出来,然后再按上面的数字键,而且还经常得按错重来,别提有多麻烦了。
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变化,很多东西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取而代之的,便是用来“显摆”。手机一定要用苹果的、包一定要LV的、车一定要宝马以上的、房一定要120平而且位于一类地段的...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不知何时,我们开始疯狂地追求这些虚的东西,甚至不择手段。为了一个LV包,可以连续半年节衣缩食,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了名车和豪宅,可以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自己的尊严;央视天气预报老总贪污百万,只是为了做美容,因为需要接触各种“上层人物”,“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
殊不知,这样的生活,小则伤身,大则伤心,甚至连做人的尊严都丧失了。手机是用来通话的,能完成基本的功能就够了,就是要能彩屏上网也不过分;包是用来装东西的,安全牢靠容量大、外表过得去、里面的东西不容易被偷就不错了,你买个LV包,说不定人家连包带里面的东西给“一锅端”了;车子是用来代步的,只要不会老出故障就行了;房子本来就是家,是用来住人的,没必要过大,也没必要装修得如宫殿一样富丽堂皇,只要住得舒服就行了。
几乎人人都在抱怨累,是的,有些人的确累,农民伯伯要种地、工人叔叔要搬砖、清洁大妈要扫马路,他们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是身体上的累。但是,还是有多坐在办公室吹空调、一个月拿着五六千甚至上万的人也在喊“累”。造成他们累的原因既是别人,更是他们自己。他们过于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时刻都在和身边的人进行比较。本来人与人之间善意的比较有一种促进作用,一旦过了头,就成了一种极端,成了攀比。虽然在攀比过程中胜中的一方能获得暂时的心灵上的满足,却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在攀比过程中失落的一方则心情糟糕,轻则情绪低落,重则伺机报复。长此以往,人人变得争强好胜、不肯丢面子,整个社会变得浮躁不安。
所以说,真正祸国殃民的不是苹果,而是虚荣心,苹果只不过是激发人们虚荣心的工具之一。以真诚待人,少攀比、少贪小便宜,别把面子看得这么重,俗话说:“知足常乐”“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