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吧 关注:8,038贴子:109,338

如何达到“淡定从容”——从无为谈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真正做到淡定从容?
从无为谈起吧。
无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1、少为。
2、顺势而为,比如顺水行舟,借外力而为。
3、顺情而为,或者说顺应内心而为。比如李白写诗,由情而发,此无为也。李逵写诗则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不叫无为。再比如孩提时,随意图画,并不是为了成为画家,只是想画而已,此无为也。
4、顺理而为,道家认为万事万物包括人自身在内,都有一个“理”。这个“理”是做事的最佳方式。顺着这个“理”去做,则无往而不利。如庖丁解牛即为顺理而为。
5、无为而无不为,如“道”,道无为,而万物生焉,再比如汉初的国策,政府无为,从而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经济复苏。
道家讲的无为侧重从人的兴趣出发,认为每个人都去做自己兴趣内的事,这是理想的。儒家讲无为侧重从人的义务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做好,则克己复礼归仁。
这两者都强调从自己内心出发,还要合乎外界的“理”。两者不可偏废。所谓“合情合理”,大概包含这个意思。
但道家还强调要忘情,太上之为太上在于其能忘情,我等凡夫俗子皆“钟情”,故常为情所困。道家认为我等钟情在于不能明“理”。比如,小孩被石头绊倒,可能会对石头恼恨,而大人则不会去恨石头,因为大人明理。明的理越多,则越能不为情所困。通晓了一切“理”,即能超凡入圣,达到“太上之忘情”。
到了这个境界,自然“淡定从容”就不在话下了。所以要实现“淡定从容”不是一味地修身养性,更不是忍忍忍。而是要“想得通”,自己骗自己可以一时让你想得通,而要永远想得通,就必须去明理。你明白的理越多,就越能做到淡定从容。比如,为什么别人宝马别墅?你一无所有?因为别人流的汗水比你多,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让自己去努力,不管结果成功与否,你的心态才能自然淡定。也有一些问题不好明理,比如为什么每个人生下来就不一样?有男有女?有富有贵?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需要去研究哲学宗教等知识。
明理了,你就发现,快乐与否与贫富是有密切关系的。钱越多代表你的能力越大,就能得到更多的自我价值肯定,当然会有助于你保持快乐。
不明理,不顺理而为,单纯强调修炼内心,那就是十分幼稚甚至是十分错误的说法。尤其是求知中的学生万万不要被这种说法迷惑麻痹,你只有多学习知识,多深入研究问题,等你智慧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能真正做到所谓的“淡定从容”。
以上说法,我主要参照冯友兰先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他的书读一下,可谓深入浅出。当之无愧。


1楼2007-03-15 21:26回复
    • 60.214.39.*
    说得好,不过你自己的东西还是少,你对这些观点的感悟还是不够真切,从你的其他帖子可以看出你的“有为”


    2楼2007-03-15 21:58
    回复
      2025-09-03 13:0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一种尊重
      对他人的尊重
      什么是别人的
      什么是自己的
      要说清楚
      这也是做学问必须要遵守的一个规则
      我自己写得我会注明
      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更需要注明。
      我跟冯友兰比,如火柴比太阳。这个问题冯友兰说的足够清楚,我没必要进行演绎,只是简单概括出读过的内容。如果再加上我自己的看法乱扯一番,我觉得是对大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除非你认为你可能比大师说得更好,或者有自己的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不然没必要另起炉灶。
      于丹心得之作法,我所不齿也。


      3楼2007-03-15 22:03
      回复
        哎智慧网友:
        读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心得,你也有不少嘛,怎么不齿呢


        IP属地:北京5楼2007-03-15 23:50
        回复
          • 219.128.6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
          也有自己的错误
          但是不会把自己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随便害人
          我有时候谈一些自己的东西
          但是我注意的是引导别人去看原著
          就像此文
          我在最后告诉大家
          要去看他本人


          6楼2007-03-15 23:57
          回复
            还在线呢,呵呵。

            你怎么知道于丹就是害人呢?太主观了吧。于丹把原文附在书后,难道不是为了引导别人去看原著?


            IP属地:北京7楼2007-03-16 00:09
            回复
              我想你不会相信什么心得内容太少,拿原文凑数那些鬼话吧


              IP属地:北京8楼2007-03-16 00:12
              回复
                于丹是不是害人
                我想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的话
                你即使没有听过于丹心得
                你把所有批判她的文章看一遍就知道了吧?
                像冯友兰讲的这些哲理
                我想并不很难理解吧?而且作为中国哲学的大师应该要比于丹可靠的多吧?
                顺便简单介绍一下,冯友兰在美国教授中国哲学时用英语写过《中国哲学简史》后来还有《中国哲学史》等。这些是研究中国哲学必看的书。要讲《论语》的话,这些应该知道吧?但是从于丹讲座来看,她对这些根本一窍不通。只是就着修身养性谈了一大堆废话,根本没有一点内在的逻辑性。


                9楼2007-03-16 00:36
                回复
                  2025-09-03 13:03: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批评于丹的文章,就得出她害人的结论,这叫什么?应该叫偏听偏信吧。以你的智慧应该不致如此吧,于丹心得你还没看过?不可能吧。

                  听你的口气,冯友兰讲的这些哲理好像也成了批于丹的根据,这是从何说起呀。要不你先别抄笔记了,给咱说说冯友兰的哪些观点和于丹说的不一样,也让咱开开眼。你如果不愿意说,我就认为冯友兰的观点和于丹说的基本一致啦。
                  看你举的那个宝马的例子,和批于丹的人的观点可是正好相反呀,是冯友兰说的吗?呵呵。


                  IP属地:北京10楼2007-03-16 09:31
                  回复
                    我无意说服你
                    更不想和你争论
                    我只说给愿意听的人听
                    我只能帮助一些我可以帮助的人
                    做我能做的事


                    11楼2007-03-16 10:06
                    回复
                      • 218.207.218.*
                      呵呵,真是跟挺于的人讲不来道理,楼主说得那么清楚了,还有人要求说说冯跟于的观点差别.哈哈


                      12楼2007-03-16 10:10
                      回复
                        呵呵
                        看来讲道理的人还是大有所在的
                        谢谢楼上的支


                        13楼2007-03-16 10:11
                        回复
                          哎智慧网友:
                          我认为你并无恶意,因此我就不多说了,只建议你把于丹的心得看一看。
                          祝你愉快


                          IP属地:北京14楼2007-03-16 10:14
                          回复
                            谢谢你的建议
                            但是还有很多经过时间考验的书
                            我还没来得及


                            15楼2007-03-16 10:21
                            回复
                              2025-09-03 12:5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207.218.*
                              一个让人无语的事实:你不看心得,挺于的人说你没看没资格评论.你看过心得,挺于的人说你既然那么垃圾的书也看,你自己不是更垃圾~


                              16楼2007-03-16 10:41
                              回复